在文学与旅行交织的道路上,总有一些人以独特的笔触和视角,为读者打开一扇扇通往不同世界的窗口。赵衍红老师便是其中一位,她的作品《陪你看世界——天意、我们笑吧》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徐徐展开,让人沉浸其中,感受旅行的魅力与生活的真谛。近日,我们有幸与赵衍红老师进行了一次深入交流,探寻她的创作心路与作品内涵。
成长经历:埋下旅行与创作的种子
赵衍红老师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父母在铁路上工作,父亲作为铁路公安刑侦工作者,曾有过惊险且令人敬佩的经历。在一次追捕罪犯时,父亲在铁道边的坟地与罪犯僵持一夜,因营养不良在追捕中跌倒在铁轨上,满口牙齿嗑碎。这段经历不仅让赵老师深刻体会到父辈的奉献精神,也在她心中刻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儿时居住的铁路大院离火车站不远,绿色的火车南来北往,激发了她对远方的好奇与向往,一颗关于旅行的种子悄然种下。成年后,赵老师在新闻媒体工作,时常外出采访写稿,编辑副刊类稿子时接触到的美文和游记见闻,进一步点燃了她对旅行的热情。休假时间大多用于旅游,足迹遍布国内外,丰富的旅行经历成为她创作的宝贵源泉。
创作动机:记录美好,传递力量
谈及创作《陪你看世界——天意、我们笑吧》的初衷,赵老师表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太过生动,那些平凡却直触心灵的人物和景色,如高原上向列车致敬的守路工人;南太行山上带领村民创造奇迹的老村长;坚守传统手工制作旗袍的手艺人等,都让她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欲望。她觉得有责任将这些美好记录下来,让更多人感知和看见世界的美。
在书中,赵老师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无数令人难忘的瞬间:在进藏火车上看到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之景,以及青藏铁路线上守路工人的坚毅身影;在西藏,翻过米拉山口后邂逅的如灵魂般存在的树;境外旅行中,埃及尼罗河出现时带来的希望与感恩;金字塔下神奇的光影;巴厘岛“岩石酒吧”海浪与闪电交织的震撼……这些场景不仅展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历史与自然风光,更饱含着赵老师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界的感悟。
作品核心:传递美好,倡导微笑
赵老师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向读者传递远方的人文以及大自然的震撼。她认为,真正的“豪车”是走进大自然的双脚与豪气,真正的“豪宅”是大自然的怀抱。书中与书名同名的篇章《天意、我们笑吧》是作品的核心,传达了她最为关键的思想。
她从造物主的馈赠出发,思考生命的意义,认为世界如此丰盛富足,是为了让万物开心喜悦,人类拥有灿烂的笑容和朗朗的笑声,这是造物的偏爱。“笑”不仅能温暖和滋养他人,还能让自己的身心和世界都充满快乐。一句喜悦、赞美的语言能让水分子快乐活跃,而人处于喜悦中时,身体也会更加和谐。她倡导人们成为让自己笑,并让别人笑的人,因为“你笑了,你的世界便笑了。你的‘笑’,就是对世界的贡献”。
创作风格与特色:文学性与思想性兼具
这部作品在结构上,按照境内、境外不同的景点和地区组织文章,清晰明了,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在内容上,对每个景点和场景的描写细致入微,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语言优美且富有诗意,意境深刻,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同时,文中涉及的景点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地理位置等数据事实准确,体现了作者的严谨态度。
作品中透露出的对旅游的热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以及对生活的思考,使其具有深度和思想性。读者杨坤霖在《莫愁杂志》家庭、教育版2024年第11期发表的读后感《灵动的世界》,对作品给予了充分肯定。一位报社同仁更是将这部作品与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作比较,认为其有着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松弛喜悦的文字表达,读来轻松且受益匪浅。
创作历程与未来展望:多元探索,不断前行
赵衍红老师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兼具文学和新闻媒体的双重素养。她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创作领域广泛。2004年出版的《手把手教你炒股》多次再版;2007年出版散文小说集《红尘独步》;2019年以电子书形式出版长篇小说《这年代、那年代的曲清》,在国内外20多家知名网络平台上架销售;2024年5月出版游记《陪你看世界——天意、我们笑吧》,近期又出版了长篇小说《岁月》。其新闻作品还曾获得“五四新闻奖”等数十种奖项。
目前,赵老师基本完成一篇悬疑小说的创作,同时在构思一部科幻小说。她表示,散文、游记是自己喜爱的创作形式,未来还会继续坚持。她认为写作是一种终生的爱好,是对世界的述说方式。即使不刻意,也希望将人生活成美的散文、游记,并通过电子媒体等流行方式继续表达。
赵老师期待《陪你看世界——天意、我们笑吧》能得到更好推广,成为畅销书,让更多人领略世界之美,践行“笑”的意义。
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赵衍红老师不断探索,用文字记录旅行中的美好,传递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她的作品如同一盏明灯,照亮读者的心灵,引领人们去发现世界的美,感受“笑”的力量。期待她在未来为我们带来更多精彩的作品,继续书写属于她的文学篇章。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