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宁市图书馆中,王德增几乎每天都会带着电脑安静落座。对他来说,写作已经不是习惯,而是一种日常节奏的延续。退休之后,他依旧选择文字作为生活的主线。
从教四十载,积淀写作初心
“人的心境是多彩的,过好每一天,让每一天的心境因努力而多彩。”这句话,不只是王德增对读者的寄语,更是他六十一年人生的真实写照。从16岁考入邹县师范,到19岁走上讲台,再到退休后整理文字出版散文集、诗集《心境的颜色》上下册,王德增用数十年的笔耕,将平凡生活书写成了一部情感与思考交织的作品。
王德增长期任教于山东微山县,后在教体局教研中心从事教育研究工作。他的写作之路始于学生时期,早年便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而进入教研系统后,更频繁参与起草政策性文件和宣传材料。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他积累了丰富的语言表达经验和素材储备。
写于生活,源于真情
在接受采访时,王德增表示,《心境的颜色》一书所收录的二十余万字,是他几十年写作积累中的精选。他坦言:“很多文章是从生活中当场写就的。”其中《天山情飞》便诞生于一次教研出差新疆途中,写作于旅程当日,具有鲜明的现场感和情绪温度。
书中大量篇章聚焦故乡、家庭、教育与旅行感悟,诸如《老宅》《一蓑烟雨任平生》等,以细腻朴素的语言书写亲情与乡愁。正如他所做、他所写、他所说——他的写作,是对生活的回望,更是对心境的观照。
写作整理同步推进,开启退休生活新节奏
《心境的颜色》的出版是王德增多年写作积累的集中呈现。他表示,成书过程并不轻松,从一百多万字的素材中精选出二十多万字,需要反复筛选、分类与校对。“每一关都不容易,非常辛苦,文字要一字一句推敲,不敢马虎。”他认为,这次整理不仅是对以往写作的回顾,也促使他对未来创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写得好,更要写得精。”
书籍出版后,他的生活节奏也随之调整。“我几乎每天都去图书馆,读书、写作,带着电脑和笔,就像上班一样。”他将“读与写”视为退休生活的主线,并表示持续性的精神劳动更有价值。“只要还能写,我就会坚持。”
感动自己,方能打动他人
谈及读者设想,王德增坦率地表示:“我是一名老师,身边的朋友大都是教师,所以这本书首先是写给喜欢阅读的老师们的。”但他也强调,写作不是迎合,而是表达。他坚持“作品首先要感动自己,才有可能打动他人。”
在互联网平台上,《心境的颜色》中的许多文章都曾发布并获得较多关注。“有些文章在平台发布后阅读过万,有人留言说读一遍哭一遍。其实,我写的时候也是流着泪的。”
写作,是一种沉静的坚持
“活着,就当有表达。”王德增在采访的最后中说到。这句话是他写作的动力,也是他对人生的回答。从乡村教师到文学作者,从QQ空间到正式出版,王德增以坚实的脚步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作之路。
透过《心境的颜色》,读者看到的,不只是一个退休教师的情感记录,更是一个普通人如何在时代与生活中,保持内心的温度与表达的勇气。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