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欧阳杏蓬散文是从头条开始的,到今天也没见过面,当然在微信上见了相片,估计和本人也没什么不一样。
我记得是某天在头条上看到一篇文章《东干脚、其他地方及广州》,因为我知道宁远有个叫东干脚的地方。于是就读之,果然是宁远东干脚,于是关注杏蓬,于是就能断断续续读了杏蓬散文。没想到的是,今日收到杏蓬寄来的三卷本散文,洋洋洒洒近百万字,震惊之余、敬佩之际,唯有细品并提笔记之,谓有感。只能有感而已,这短短千字文在杏蓬大作前只能羞羞言也。
欧阳杏蓬散文集《乡关 大地之灯》
读《乡关 大地之灯》
宁远,我和杏蓬有共鸣,我也是宁远人,家乡人。我六十年代人,八四年离开故乡,想来故乡情不会低于任何故乡人,当然也高于不了任何故乡人。杏蓬不一样,他笔下的故乡比我们丰满,也比我们缠绵;比我们尊严,也比我们梦想;比我们欢乐,也比我们忧伤。
小小的东干脚,宁远县万千个村庄中小呀小山村,那是杏蓬梦开始的地方。在这里,他认花识草、捕鱼抓虾、追鸡逐鸭、养猪放牛、树下遮阳、草丛躺卧。当然更有他的父亲母亲、兄弟姐妹、乡里乡亲,你看他心中的亲人们啊,欢乐悲伤俱有,梦想穷困都在。
乡关如此近、又如此远,一幅幅山水画般的图画一一展示在我们面前,是杏蓬让我们爱故乡爱得如此明目赤热,是杏蓬让我们泪眼婆娑地说:谁不说家乡好!
且读《我们宁远》、读《鲤溪》《太平》《潮水岩》,这那里是温润的地名,这分明是沉甸甸的稻穗、红缨缨的高粱、埋在地下的红薯。
对于在外游子而言,心中的乡关无疑是《雨落在父亲的坟上》,你分不清是泪还是雨,是酸楚还是喜悦。对,乡关是大地之灯,照亮人生的古往今来,乡关,何尝不是我们对应的父亲的影子。
欧阳杏蓬散文集《南漂记》
读《南漂记》
我喜欢《南漂记》!读着读着泪水荡荡,这漂如同黄腾峡的勇士漂,上下翻飞。数千万人的流淌如海啸咆哮,或升腾、或烟灭。杏蓬在漂荡中寻觅,在寻觅中成长,在成长中跳跃,如舞者舞蹈,如歌者歌唱,带着悲伤、带着欢笑,踏浪而来,浪花里有你、有我、有他。杏蓬的南漂是如此平凡,如小草悄无声息地长,他用心去触碰着这世间的冷,但更多叙述的却是时不楞蹬来到身旁的温暖和爱。一个小乡村的孩子,他朴实、他胆怯、他卑微、他谨慎,他没干多大事,但也绝不干坏事,这是他的平凡,也是他的不平凡。时代给予他的是平凡人生,但时代却赋予他注定不平凡的人生,因为记录,因为回忆,因为力量,因为人生蓬勃的生机。杏蓬干了一件大好事,他用一支笔记录了一个山河澎湃的世界,如蚁在世界、如鸟在世界、如鱼在世界。《南漂记》不做作,连思想都不加掩饰,两块钱也浓墨重彩;《南漂记》重情感,一粒米也绽放无尽的光芒。我真的喜欢《南漂记》!
欧阳杏蓬散文集《当天涯不在》
读《当天涯不在》
我从《脑梗记》读起,有点心颤。在杏蓬看来,人生是什么,来,由不得你;去,也由不得你。多么不如意的人生啊,多么不自由的生命啊。你读《一个农民按部就班的死了》,原来死也是一种辛福;你读《一位农村母亲》,原来生真不如死。生命不堪一击,一粒沙、一滴水也会让个体生命终止。痛苦源于清醒,杏蓬太清醒自己的人生,他记录人生中的分分秒秒,他不想糊涂走过一生,他记录《爱:如大地厚实》,他记录《劳动:处处有诗意》,他记录《希望:在来来去去中》,他记录了许许多多,温暖如初。天涯不在,何惧天涯。(作者/广东清远 龚鸿彬)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
读欧阳杏蓬散文是从头条开始的,到今天也没见过面,当然在微信上见了相片,估计和本人也没什么不一样我记得是某天在头条上看到一篇文章《东干脚、其他地方及广州》,因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