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天高气爽,科普热潮涌动京北。2025年9月20日,作为2025北京市全国科普月系列活动之一的“碳索未来・绿动昌平”碳主题科普活动,走进全市首个碳中和主题公园北京温榆河公园・未来智谷,与300余位市民与青少年共同赴一场“碳”与自然的科普之约!本次活动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昌平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碳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北京未来科学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绿普惠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协办,以趣味互动赋能科普传播,吸引了300余位市民及青少年踊跃参与,让双碳知识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入人心。
上午9时活动在轻松热烈的氛围中正式拉开帷幕。昌平区政协副主席、区科协主席李雪红发表致辞,她指出,在首个全国科普月举办此次专项科普活动,既是北京市、昌平区科协系统深入践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 年)》的具体行动,更是立足 “四个中心” 功能建设,响应国家 “双碳” 战略、填补公众低碳认知空白的关键举措。李雪红主席强调:“‘双碳’并非遥远的政策概念,而是融入垃圾分类、绿色出行、节能降耗等日常场景的生活实践。昌平区作为全市科创高地与重要生态屏障,始终将绿色低碳发展作为核心战略方向,区科协更是持续以科普为纽带,推动绿色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希望大家能在本次活动中感受科学的魅力与价值,把学到的知识、养成的绿色意识带回家、带进社区、带进工作岗位,真正成为昌平绿色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受益者。”
在全场期待中,李雪红主席及1位市民代表骑上单车,启动本次科普活动,象征着全民低碳行动的正式启航。随后六大科普区域同步开放,一场融合知识传递与趣味体验的 “碳索之旅” 全面展开。
“变废为宝” 环保手工区内,孩子们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将废旧纸箱、塑料瓶、易拉罐等材料巧妙改造为卫星、扫地机器人等精美手作,在动手实践中理解 “资源循环利用” 的深刻内涵;“垃圾分类” 互动区内,市民们争相参与 “垃圾沙包精准投” 游戏,在一次次投放实践中明晰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等分类标准。区科协科普工作者同步针对灯管、碎玻璃、过期药品等易混淆垃圾的处理要点进行现场答疑,让分类知识入脑入心;“低碳答人” 挑战区前排起长队,参与者通过扫码进入答题系统,围绕双碳政策、节能技巧、生态保护等主题展开比拼,用智慧为绿色助力,答对者现场获得 “低碳达人” 纪念徽章;“知识漫游” 展示区,科普展板系统呈现双碳战略出台背景、碳普惠以及低碳生活等相关内容,搭配科普志愿者的现场讲解,让专业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且全程贯穿 “个人碳账本” 记录与碳积分激励机制,引导公众直观感受 “低碳有价值”。
三场专家微科普环节更是人气高涨,来自中华环保联合会碳普惠专委会秘书长任景哲,分别以《国家的双碳战略》《碳普惠机制》《我们如何参与碳普惠》为题开展微讲座。市民们专心聆听、踊跃参与互动,现场氛围热烈。许多家长表示,这样的科普活动贴近生活,能让孩子在玩乐中建立绿色理念,实现 “环保教育从娃娃抓起”的良好效果。
本次活动以 “贴近生活、服务发展” 为导向,通过故事化讲解、游戏化体验、互动化参与的形式,成功打破双碳知识的专业壁垒,让抽象的政策概念转化为可感知、可实践的生活常识。作为北京市科协、昌平区科协打造区域低碳科普品牌的重要实践,此次活动不仅圆满实现 “知识普及、行为引导、区域联动” 的预设目标,更有效推动 “双碳” 理念从 “被动知晓” 向 “主动践行” 的深度转化,为全国科普月增添了浓厚的绿色气息。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