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里,一个不长不短的距离,一个坚持一下就能跑下来的距离。时间回溯到去年年初,某单位训练场,一场警士选晋摸底考核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所有参考人员都拿出十八般武艺,拼尽全力想争取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作为一名从军多年的老兵,此次考核却遭遇了人生的第一次滑铁卢,三公里“不及格”三个字映入眼帘,我的脑海中回溯着这段时间的放纵,是不重视导致我“败走麦城”。那个三公里泪水中夹杂着汗水,那个三公里揪心中混杂着伤心,那种婆娑迷离的沮丧心情无溢言表。
考核落榜的当天傍晚,我站在窗前,太阳缓缓堙没于地平线以下,抬头看来,弥漫长空的灰白浮云,遮断了青天,如一缕缕丝带随风飘扬,凝望着远处一眼望不到边的天际线,心中充斥无限感慨。夜幕缓缓降临,摇曳的树叶发出瑟瑟的响声,冷寂的寒意侵染着身体,仰视着分散在地平线上的高大建筑直插云霄,如星空中妖冶美丽的星辰,端望着街道上川流不息的车流、人流,如一道道炫彩的流光,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又是那么有序井然。我注视着威严的巡逻车和执勤哨兵,心中敬意油然而生。是的,正是有一群这样的人,他们始终坚守着初心,从不轻言放弃,最终实现了个人的梦想,也激发了我重拾信心的动力。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我始终相信只有保持山止川行、敢做善成的定力才能勇毅前行,才能顺利抵达成功的彼岸。从那天起我戒了烟,每天都与跑步为伍,一开始三公里就是一个坎,就是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每每跑到2公里后,我就告诉自己有本事的人都是坚持下来的,胜者是熬出来的。但慢慢我也意识到,只是跑两公里根本解决不了问题,需要的是在跑步中总结思考,没有夹杂智慧思考的苦熬,顶多就是一种重复,顶多算一种自我安慰,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不无两样。每次跑完后,我都开始思考怎么向2.5公里进发,思考怎么向3公里冲击,后来思考怎么不伤膝盖不伤身体,每次都有一点小进步,每次也都有一点小积累,慢慢的发现跑步已变成一种习惯,已变成发泄烦恼的一种生活方式,已变成释放压力的“宝葫芦”。三公里告诉我强者不相信眼泪,三公里告诉我向战而行、闻战则喜需要的是实力。
时光如梭,今年正式选拔考核开始了,我带着复杂的心情,带着落寞不甘失败的心,踏上了前往京郊某训练场的考核场地,路上遥望着连绵的树木、青山、田野、河流、城市,空中偶尔闪现的飞机,折射着心外无物的道法自然,心学家王阳明说,山中的花,你看到它的时候他就开,这是多么惬意的旅程,勾勒出了心中无限回忆。起跑线上,我平静的迈开了脚步,时间一分、两分、三分……终点,我达到了!当看到成绩单“优秀”两字时、当心中的夙愿终于实现时,心中唯有“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我明白是衷于一事的厚积,才实现了今日功成的薄发。
天地生人,生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我爱上了跑三公里,也真正感悟到事是干出来的,人是磨出来的,只有脚踏实地,只有像跑三公里一样干事业才能铸剑为犁,才能致良知,最终实行知行合一。也许现在对我来说,已不是跑三公里,而是通过跑三公里来提炼自己,也不是带着累赘跑三公里,更多的是享受跑三公里所带来的愉悦心情和快感。可能是承蒙生命之重,也可能是沉淀薄发,经历了人生的低谷,不凋不败,妖冶如火,承受心跳的负荷和呼吸的累赘,乐此不疲。(吴江波)
责任编辑:kj015
读欧阳杏蓬散文是从头条开始的,到今天也没见过面,当然在微信上见了相片,估计和本人也没什么不一样我记得是某天在头条上看到一篇文章《东干脚、其他地方及广州》,因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