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辛勤耕耘,乡村教育就能开出绚丽的花。回首来时路,我所有的清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我也是快乐的、幸福的,这里有生我养我的父老乡亲,有不能割舍的星辰大海,有无比眷恋的诗和远方。”
在湖南双峰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红色沃土上,44岁的谢向纯从原娄底师范毕业的青涩学子,快速成长为家乡甘棠镇乡村学校的“多面手”,跃升为堪当大任的双峰八中初中部的顶梁柱,获评双峰县“优秀教师”、甘棠镇“师德标兵”。他多次“临危受命”辗转7所学校教授过中小学数学、地理、英语、美术等多门课程,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会委员等职,甚至为偏远山村留守儿童生火做饭。从教27年来,他以匠心守初心、以实干树品牌,切实担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光荣使命,牢固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坚定理想,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奋楫笃行、孜孜以求,把人民教师清澈的爱、深切的情融进各项工作,在清浅时光里善作善成、一路生花,出新出彩赢得可喜成绩和一致好评。
图为谢向纯老师在课堂上
初心如磐:从“师范生”到“万金油”的坚守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伴着《诗经》的袅袅诗意,谢向纯出生在双峰县甘棠镇,得红色沃土滋养,受优良家风熏陶,从小立志成才,一路品学兼优。1999年,谢向纯从原娄底师范学校毕业,主动申请回家乡到双峰县最偏远的甘棠镇桃林中学任教。这里被称为“双峰屋脊”,山高路远、缺水贫瘠,教师流动频繁。他却扎根于此,一待就是7年。
“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谢向纯加强学习锻炼,锚定“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品行高洁、甘于奉献”目标,以于漪、黄大年、张桂梅等教师楷模为榜样,誓做新时代党和人民满意的人民教师。
因师资匮乏,谢向纯成了“万金油”:上午教初三数学,下午带地理课,傍晚辅导美术兴趣班、音乐班,晚上还要上晚自习、排合唱,常备课到深夜,一天到晚连轴转超负荷工作。谢向纯平时坚持做家访,参与竞赛比武,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把教书育人放在“心尖尖”,只为当好学生成长成才的绿叶、红烛、铺路石。同事调侃他“文武双全”,他却说:“哪里需要,我就教什么。农村孩子能接触的资源有限,多学一门,未来就多一条路。”
2007年山斗小学支教时,每天中午,谢向纯坚持和学校老师们一起生柴火,为百余名乡村留守学生煮饭,下班后骑个旧摩托车穿越10余里险峻山路回家。有次暴雨突至,车轮在泥泞中打滑,险些坠崖。黄昏时候回到家里,母亲看到儿子满身泥污的窘态,实在心疼,硬是不许谢向纯再骑摩托上班。他却笑着说:“想起蔡和森年少时跋涉求学,我这点苦算什么?” 双峰的红色基因,早已融入他的血脉,多少次上下班途中,他抹去雨水继续前行。
育人无声:做学生命运的“摆渡人”
张桂梅曾说:“一个女孩可以改变三代人。”谢向纯则用行动证明:一个教师的坚守和关爱,能重塑一个家庭的未来。他爱生如子,把自己看成是长大的儿童,永驻一颗童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
学生龚应义父亲早逝、母亲改嫁,一度欲辍学打工。谢向纯多次家访,自掏腰包资助其生活费,甚至高中阶段仍持续帮扶。2014年,龚应义以657分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如今妹妹也考入大学。 “谢老师就是我生命中的恩人、贵人。没有谢老师支撑我关心我,我可能还在工地搬砖,我们家不可能有今天的好日子。”回顾谢向纯的浓浓关怀,龚应义满怀感恩。谢向纯常说:“乡村教师就像一盏灯,照亮的不只是知识的路,还有人生的方向。”
图为谢向纯老师和学生在一起
2020年,学生朱桃桔不幸患尿毒症,谢向纯多次上门做家访,给这个苦难家庭打气,又联合多方力量发起爱心募捐,并每天视频给孩子辅导功课。“知识不能治病,但能给她活下去的勇气。”
教学相长:在课堂与田野间播种希望
罗曼·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不论再忙再累,谢向纯树牢终身学习意识,咬紧学习不放松,广泛涉猎、博采众长,心无旁骛追着光、成为光、散发光。
谢向纯胸怀格物致知、精益求精的严谨治学精神,通过课程视频、有声读物、电子图书、报纸期刊等海量学习资源和参加项目培训、聆听讲座、工作室研讨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深潜学海“充电”强补,深入研读基础教育的政策文件,熟练掌握和运用课程标准,创新教育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教学方法,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在学思践悟中快速提升。
图为谢向纯老师在辅导学生
“要让数学课像民歌一样鲜活。”谢向纯做教研并行的“拓荒牛”,自创“生活数学”教学法:用农田丈量讲勾股定理,借节气变化教地理知识。2018年,他参加湖南省集体备课大赛获三等奖;2019、2020年全县初中地理会考模拟命题竞赛中他荣获二等奖;2023年其美术课《民间艺术剪纸》获县级竞赛二等奖,其《我的数学教学风格的形成》获县一等奖,课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获省二等奖。他参与省级课题《劳动实践培养农村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撰写论文20余篇。其中《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获省二等奖,被同行誉为“有温度的教育思考”。
薪火相传:以“传帮带”照亮青年教师成长路
多年来,谢向纯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青蓝工程”中甘当人梯,倾心倾力做好“传帮带”工作,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热心辅导年轻教师。
“独行快,众行远。” 谢向纯的“青蓝工程”笔记本扉页写着这句话。他主动结对青年教师,从备课到赛课倾囊相授。青年教师李诩初登讲台紧张无措,谢向纯连续三周陪备课到深夜。在师父的精心指导下,李诩3年内斩获市县教学竞赛3项一等奖。“谢老师教我第一课是‘教育要有慈悲心’。”实习教师熊谷香在谢向纯的指导下,从怯场新人成长为朝阳中学骨干班主任。
2011年调入双峰八中,长期超负荷工作让谢向纯患上眩晕症,30多岁已白发丛生。两班数学作业堆成小山,批改常至深夜。“120份试卷改完,手指都僵了。”妻子心疼,他却笑指墙上陶行知语录:“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不正是师者本分?”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谢向纯首创“腾讯会议+小管家”线上教学模板,在全县推广;暑假里,他顶着烈日巡河塘、发防溺水手册;课堂上,他编反诈顺口溜,让学生化身“家庭宣传员”------ 27年,9800多个日夜,谢向纯的讲台从瓦房搬到教学楼,不变的是那句“甘棠的孩子需要我”。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如今,谢向纯的学生有的成了工程师,有的回到双峰执教。他说:“教育是场接力赛,我只是尽力跑好第一棒。”(黄灿)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