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第五届鼓浪屿干眼论坛在厦门举行。此次论坛聚焦干眼领域前沿议题和临床经验分享,吸引众多眼科专家和业内人士齐聚,围绕干眼发病机制、诊疗技术革新及慢病管理展开深度探讨,为干眼诊疗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论坛特邀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刘祖国教授,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黄一飞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潘志强教授,厦门大学医学院李炜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邵毅教授,福建省眼表与角膜病重点实验室沈龙教授,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李程教授,南昌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金奇芳教授等专家出席,厦门眼科中心业务副院长吴护平教授。
五年深耕
从分型诊疗到精准医疗的进阶之路
干眼症已成为困扰现代人眼健康的普遍问题,从长期使用电子屏的年轻人到泪液分泌退化的老年人,患者群体日益扩大。作为一种多因素慢性眼病,干眼症类型复杂,轻则影响生活质量,重则导致视力障碍甚至失明,早期诊断与精准治疗至关重要。
自2020年创办以来,鼓浪屿干眼论坛始终站在行业前沿,引领干眼诊疗领域的持续发展。论坛历经数届积淀,从初创期着力推动干眼分型诊疗理念的深入人心,到积极促进国际先进诊疗设备在国内临床的落地应用,再到近年来精准医疗理念在干眼领域的具体实践与深化,其发展轨迹清晰勾勒出中国干眼诊疗水平的提升路径。
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名誉院长刘祖国教授在会上致辞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业务副院长、福建省眼表与角膜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吴护平教授在会上致辞
厦门眼科中心眼表与角膜学科带头人吴护平教授在致辞中表示,论坛已成为干眼领域重要的“交流站”——既是学术成果的展示窗口,更是诊疗规范的推动引擎。在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刘祖国教授的带领下,医院眼表与角膜病科构建了干眼精准诊疗与慢病管理体系,通过分型诊疗实现病因精细化诊断,在疑难干眼症救治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都是“从学术到实践”的生动体现。
学术交流
聚焦干眼诊疗新进展 共话临床实践
论坛设置“角膜病新进展”“精准治疗”“门诊建设”“患教沟通”及“疑难病例”五大板块,涵盖基础研究、临床实践与患者管理,与会专家发表专题演讲,碰撞思想火花。
角膜病新进展
干眼精准治疗及患教沟通经验
疑难病例讨论
学术为桥
共筑全民眼健康防线
五载耕耘,步履不停。鼓浪屿干眼论坛的成功举办,为眼科专家构筑起聚焦实践的学术交流阵地。刘祖国教授在总结中指出,本次论坛让大家分享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与科研成果,为干眼诊疗提供了扎实的数据与理论支撑;跨领域课题拓宽了与会者视野,患教沟通与病例剖析则切实提升了行业对干眼的认知与诊疗水平。
厦门眼科中心眼表与角膜病科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依托福建省眼表与角膜病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支撑,构建了从精准诊断到高效治疗、慢病管理的完整体系,科室可实现干眼的专项检测,并通过多维度检查数据分析患者病因(如睑板腺功能障碍、免疫炎症或全身疾病关联等),明确干眼症类型并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从物理干预,药物治疗,到复杂病例的中西医结合方案等,实现针对性施治。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立信教授、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刘祖国教授的指导下,团队在科研上持续突破:出版专著《干眼相关疾病》;成功探索出全身疾病及环境异常暴露等相关干眼的机制和疾病特征,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扎实的科学依据。这些探索既提升了科室自身的诊疗水平,更通过技术推广、学术培训等方式,带动全国干眼诊疗水平的整体提升。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