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学院经济管理系学生陈新科,是一位思想积极、工作奉献、学业精进、社会实践知行合一的优秀学生。他的事迹在校园内广为流传,赢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思想引领,信念如磐**
陈新科同学始终秉持着积极进取、拼搏奋进的精神,不断努力提升自我。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入学不久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认真参加青年大学习,时刻关注时事政治,积极参与党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他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工作奉献,担当在前**
陈新科同学在大二学年担任经济管理系第三十一届团总支学生分会社团部部长,积极发展社团文化,带领社团筹备年审,经济管理系大学生创业协会、金融投资协会被评为五星级社团。他还主办了运城学院第九届金融知识普及月、运城学院第四届商业精英挑战赛等校级精品活动。在2025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他参与的“趁青春,伴蒲剧长青”项目已被推至省赛。
**学业精进,笃志前行**
陈新科同学始终牢记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勤奋刻苦,努力钻研。他获得过运城学院综合优秀奖学金,大二学年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成绩都位列班级第三名,素拓分名列前茅。他不仅积极参与校系内的各项活动,同时也为班集体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社会实践,知行合一**
陈新科同学在2023年积极投身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参加2024年经济管理系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农村、社区,了解社会现实,关注民生问题。2025年暑假,他作为队长带领“经”彩青春金融志愿服务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进入多家电商公司进行实地交流学习。
陈新科同学的事迹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做出了积极贡献。我们期待他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发扬这种精神,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与校园初相遇
作为2025级新生,我凭借三组记录校园日常的摄影作品,在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最终以7754票的成绩斩获一等奖。当手机屏幕弹出“恭喜您获得一等奖”的通知时,我握着手机的手忍不住发抖——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镜头下校园的认可,更是藏在每一票里的、家人与朋友的温暖,以及我与这所校园初遇时的心动。
夜色里的子夏楼,是陌生校园的第一缕温柔。我的第一组参赛照片,定格的是子下楼的夜晚。那是我入学后的第三晚,刚结束新生适应性讲座,抱着厚厚的手册走在回宿舍的路上。秋风吹得有点凉,我低着头加快脚步,却被前方一片暖黄的光留住了脚步——那是子夏楼。
这座恢宏大气的建筑白天总觉得它严肃又庄重。可那晚,楼里的灯光从窗户里漫出来,在石板路上铺成一片柔软的光带,连楼下树林的影子,都被照得温柔了许多。我突然停下脚步,掏出手机,蹲在路边调整角度——镜头里,夜色是背景,暖光是主角,子夏楼的轮廓在光影里像一位温和的长者,默默守着校园的夜晚。
清晨的树林,是青春与朝气的碰撞如果说子下楼的夜晚是温柔,那清晨树林的阳光,就是校园的“元气密码”。我的第二组照片,拍的是西区树林的清晨。
为了适应军训生活和以后的学习,我给自己定了早起的闹钟。入学第一周,我5.40就醒了,穿上外衣向操场东侧走去,就被一片金光晃了眼——晨曦穿过香樟浓密的枝叶,洒在地上变成星星点点的“碎金”,草叶上还挂着没干的露珠,沾在鞋尖凉丝丝的。偶尔有风吹过,树叶“沙沙”响,阳光也跟着晃动,像在和我打招呼。
我站在树林边,看晨跑的学长从光影里跑过,听鸟鸣和树叶声交织在一起,突然觉得“大学生活”这四个字,变得具体又生动。我赶紧拿出手机,对着阳光最盛的那片区域按下快门——照片里,香樟的绿、阳光的金、露珠的亮,凑成了一幅鲜活的画。后来我给这组照片配文:“原来校园的清晨,藏着最动人的朝气。”
现在回想起来,那天的早起格外值得。如果不是偶然的早起,我或许会错过校园最有活力的一面,也不会拍出这组照片。
夜晚的小猫咪,是校园里的“治愈小确幸”我的第三组照片,主角是一只三花小奶猫。它没有子夏楼的历史感,也没有树林的朝气,却成了投票时最受欢迎的一组——很多同学说“看到小猫,就想起校园里的温暖小事”。
那是一个自习后的夜晚,我在回宿舍的途中,突然听到“喵~”的叫声。低头一看,一只巴掌大的三花小猫正蹲在草丛中,尾巴翘得像小旗子,睁着圆溜溜的眼睛盯着我。我从口袋里掏出准备回宿舍吃的香肠,撕成小块放在地上。它小心翼翼地凑过来,闻了闻,然后低头小口吃起来,偶尔抬头看我一眼,毛茸茸的脑袋蹭了蹭我的裤腿。
那一刻,一天的疲惫好像被瞬间“清零”。我蹲在地上,看着小猫吃东西的样子,掏出手机轻轻拍下——镜头里,路灯的光打在小猫身上,它的毛软软的,眼神里满是无辜,背景里宿舍楼的灯光星星点点,格外温馨。我给这组照片起了个名字:“校园里的小客人,治愈所有不开心。”
后来我才知道,这只小猫是这里的“常客”,很多同学都会给它带猫粮。而我的照片,恰好记录了校园里最普通、却最温暖的“烟火气”——原来大学不只是上课、考试,还有这些不经意间遇到的小美好。
每一票背后,都是家人与朋友的“双向奔赴”这次比赛采用线上投票的方式,投票周期为7天。一开始我没抱太大希望,只是觉得“把喜欢的校园分享出去就好”,可家人和朋友的支持,让这份“分享”变成了一场温暖的“双向奔赴”。投票链接刚发出去,妈妈就把它转发到了家族群里。没过多久,我的微信就被亲戚们的消息刷屏:“照片拍得真好看,我投了!”“姑姑把链接发给同事了,让他们也帮你投!”爸爸更是每天早上准时给我发截图:“今天的票投完了你妈妈还让邻居阿姨也投了。”有天晚上,妈妈给我打电话,语气里满是骄傲:“你爷爷今天学会了转发链接,说要让他的老朋友也支持孙子!” 当我把链接发到朋友圈时,我的朋友们也是积极点赞,为我的票数添砖加瓦。
比赛最后一天,票数竞争格外激烈。我盯着投票页面,心跳得飞快。晚上9点,室友突然大喊:“你超过第二名了!”我赶紧刷新页面,看到自己的票数比第二名多了100多票。那一刻,我忍不住给妈妈打了电话,声音激动着:“妈,我可能要拿第一了!”电话那头,妈妈的声音也很激动:“太好了!我们就知道你可以!”
荣誉不是终点,而是与校园故事的起点9月26日22:00,比赛结果公布。当我看到“一等奖”时,我在宿舍激动都不知道说什么。室友们围着我,抢着要看获奖通知,甚至比我还激动。我第一时间给爸妈打了电话,爸爸在电话里笑着说:“早就跟你说,用心拍的照片,大家肯定喜欢!”我突然明白,这次比赛的意义,不是“赢”,而是“遇见”——遇见校园的美好,遇见家人朋友的支持,也遇见一个更懂得发现美好的自己。
想起拍摄时的那些瞬间:子下楼的灯光、树林的阳光、小猫咪的温柔,还有家人朋友的支持。这些碎片凑在一起,成了我大学生活里最珍贵的“初遇记忆”。
有人问我“拿到一等奖开心吗”,我笑着说“开心,但更开心的是,我用镜头让更多人看到了校园的美”。对我来说,这份荣誉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未来四年,我想带着手机,继续记录校园的故事:春天的樱花、夏天的荷塘、秋天的银杏、冬天的雪景,还有那些藏在校园角落里的温暖小事。
毕竟,我与校园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