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贝 “预制菜争议” 引发的品牌信任风波,到始祖鸟 “烟花秀事件” 暴露的决策风险,消费市场认知升级与舆情传播提速叠加,企业危机呈现 “爆发快、影响广、修复难” 的新特征。如何科学应对危机、将挑战转化为发展机遇,成为企业管理者关注的核心议题。
为此,记者特邀采访危机管理实战专家游昌乔。游昌乔是中国新闻史学会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担任多家上市公司、知名企业核心高管和危机战略顾问、华中科技大学业界导师、结合众多中外企业合作经验,从创导“危机公关 5S 原则” 成为业界经典、到新创导危机管理的 “五项自我修炼” 体系,为企业老板、核心高管及公关主管等,提供战略级、可落地的危机管理方案,助力企业构建长期 “风险免疫力”。
【对话实录】
记者:游老师您好,感谢您接受采访。当前企业面临的危机场景越来越多元,从您接触的案例来看,企业在危机应对中最容易陷入的困境是什么?
游昌乔:最核心的困境是 “缺乏系统化思维”—— 很多企业将危机视为 “临时突发事件”,习惯用 “头痛医头” 的战术方式应对,而非从战略层面搭建长效管理体系。比如有的企业遇到舆情就忙着 “删帖、辩解”,却忽视了危机背后的品牌价值维护;有的企业能快速平息短期争议,却没能从危机中总结经验、优化管理。实际上,优秀的危机应对不仅能 “止损”,更能成为企业强化竞争力的契机,这就需要管理者掌握 “五项自我修炼” 的核心逻辑。
一、 危机管理的“五项自我修炼”是什么?
记者:游老师,您在创导危机公关5S原则成为业界经典之后,本次创导新理论危机管理的“五项自我修炼”,能否先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这一体系的核心内容?它们之间是怎样的逻辑关系?
游昌乔:这五项修炼是一套从 “危机应对” 到 “能力升级” 的递进式闭环体系,本质是管理者通过自我约束与系统构建,实现企业危机免疫力的全面提升。具体来说:自我控制是 “情绪与决策的防火墙”,核心是危机中保持理性,守护品牌核心价值;自我禁言是 “信息传播的校准器”,强调专业分工下的有序发声,避免口径混乱;自我了断是 “责任落地的终结者”,通过 “认责 - 整改 - 公示” 的闭环重建信任;自我修复是 “品牌重塑的行动链”,将整改与品牌价值联动,用实干化解疑虑;自我成长是 “能力转化的升级器”,把危机经验沉淀为长效管理体系。这五个环节环环相扣,从守住应对底线到主动防控风险,构成完整的危机管理战略框架。
二、用危机管理的“五项自我修炼”分析西贝和始祖鸟舆情
记者:近期西贝 “预制菜争议” 和始祖鸟 “烟花秀事件” 引发广泛关注,能否结合这两个具体案例,用五项自我修炼逐一分析它们的危机管理表现?
游昌乔:这两个案例恰好是 “餐饮消费领域” 与 “品牌营销领域” 的典型危机样本,用五项修炼拆解能清晰看到应对得失:
先看西贝预制菜危机的修炼得失:
在自我控制上,创始人初期以 “起诉罗永浩”“推出嘲讽套餐” 等情绪化回应,替代了理性沟通,直接激化矛盾,违背了 “以冷静守护品牌信任” 的核心 —— 本可聚焦 “预制菜行业标准” 的理性沟通,却因情绪对抗让争议升级为信任危机。
自我禁言层面,创始人未与公关团队形成统一口径,过早以个人身份下场发声,导致企业回应缺乏系统性,甚至出现 “开放后厨自证却暴露更多问题” 的被动局面,这正是 “无序发声” 的典型代价。
自我了断阶段,西贝后期通过发布道歉信、承诺调整加工工艺等动作补位责任闭环,承认 “沟通不足” 与 “管理疏漏”,虽迟到但总算迈出重建信任的关键一步。
自我修复中,其 “开放后厨参观”“明确菜品制作标注” 等行动,紧扣消费者 “知情权” 核心诉求,将整改与 “透明化” 品牌价值结合,这是值得肯定的修复逻辑。
而自我成长的体现,是该事件推动西贝参与行业预制菜标准建设,甚至间接加速了相关规范完善,将企业危机转化为行业进步契机,实现了修炼的最高价值。
再看始祖鸟烟花秀事件的修炼缺失:
自我控制上,品牌初期以 “环保材料合规”“艺术呈现偏差” 等说辞敷衍回应,未正视公众对 “高原生态敬畏” 的核心关切,缺乏直面问题的谦卑姿态,直接加剧舆论反感。
自我禁言环节,不仅未建立统一信息出口,还出现 “国内致歉模糊责任、海外声明承认失当” 的双标问题,甚至母公司安踏长期沉默,这种信息分裂让品牌信任度断崖式下跌。
自我了断层面,始终未明确决策责任归属,既未追究活动策划中的风险评估缺失,也未给出具体的生态修复时间表与责任人,违背了 “责任闭环” 的核心要求。
自我修复中,虽承诺 “配合环境评估”,但未推出可感知的修复行动,与品牌 “敬畏自然” 的核心价值严重脱节 —— 若能快速联合权威机构启动植被修复、公布长期生态保护计划,本可降低信任损伤。
自我成长环节目前仍处空白:尚未从事件中完善 “重大活动生态风险评估体系”,也未将 ESG 价值观真正融入子品牌管理,暴露了长效机制的缺失。
两起案例对比可见:五项修炼的缺失会直接放大危机损失,而及时补位能最大限度挽回主动,这正是自我修炼的实战价值所在。
三、自我控制:用 “谦卑” 守住危机第一道防线
记者:您提到的 “五项自我修炼”,首先是 “自我控制”。在危机爆发的紧张节点,企业管理者该如何保持理性,避免因情绪影响决策?
游昌乔:“自我控制” 的本质是 “守护品牌核心价值”,而非简单的情绪压抑。危机中,管理者的每一个决策、每一次发声,都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积累。以西贝 “预制菜争议” 为例,若能在初期避免情绪化反驳,而是先组建决策小组,整合高管的业务视角与公关团队的舆情研判,明确 “消费者关注的是知情权,而非预制菜本身” 这一核心矛盾,就能更精准地制定应对策略。
建议企业建立 “危机决策冷静期” 机制:危机发生后,先花 1-2 小时梳理事件脉络与公众关切,再由老板牵头确定战略方向,避免 “拍脑袋” 决策。这种理性不是被动等待,而是通过专业分析掌控节奏,用谦卑、专业的姿态与公众沟通,让消费者感受到企业解决问题的诚意,这才是品牌信任度持续积累的关键。
四、自我禁言:专业分工比 “亲自下场” 更有效
记者:第二个修炼是 “自我禁言”,这很容易被误解为 “沉默不语”。您认为企业该如何把握 “禁言” 与 “发声” 的平衡,避免信息混乱?
游昌乔:“自我禁言” 绝非不发声,而是 “有序发声”,核心是基于专业分工明确 “谁来说、何时说、说什么”。企业中,老板、高管、公关主管的角色定位不同:老板聚焦战略方向,高管负责业务落地,公关主管统筹信息沟通,若三者随意发声,很容易出现口径矛盾,加剧公众疑虑。
比如面对潜在舆论风险,合理的流程应是:4 小时内由公关团队发布 “已启动调查,将及时同步进展” 的初步回应,缓解公众焦虑;24 小时内,高管团队完成业务层面的风险评估,明确整改方向;待信息核实、方案成型后,再由老板以品牌负责人身份,传递长期价值承诺。这种模式既能体现企业的专业度,又能避免因信息混乱引发次生舆情,为危机化解创造良好条件。
五、自我了断:责任闭环是危机终结的 “钥匙”
记者:第三个修炼 “自我了断”,强调 “责任闭环”。在实际操作中,企业该如何明确责任归属,让公众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决心?
游昌乔:“自我了断” 的关键是 “不回避、不推诿”,形成 “责任认定 - 整改落地 - 结果公示” 的完整闭环。老板作为企业负责人,要先传递 “正视问题” 的态度,让公众看到 “问题有人管”;高管团队需拆解具体责任,将整改任务落实到岗、到人,避免用 “团队问题” 模糊个体责任;公关团队则要及时公示进展,让消费者清晰感知企业的行动。
我曾合作过一家食品企业,因品控问题引发危机后,CEO 第一时间公开致歉,明确 “自身对品控体系监管不到位” 的责任;高管团队随即制定品控升级方案,包括新增 3 道检测流程、引入第三方监督机构;公关团队每周发布整改报告,同步检测数据与消费者反馈。这套动作不仅快速遏制了负面舆情,还让 “负责任” 的品牌形象更深入人心。可见,只有责任闭环落地,才能真正重建公众信任。
六、自我修复:用 “行动” 代替 “口头承诺”
记者:第四个修炼 “自我修复”,您提到要 “与品牌核心价值联动”。企业该如何避免 “表面整改”,让修复动作真正提升品牌韧性?
游昌乔:“自我修复” 不是 “弥补过错”,而是 “价值延伸”—— 将整改行动与品牌核心定位结合,让危机成为品牌升级的 “催化剂”。不同企业的核心价值不同,修复策略也应有所侧重:若品牌以 “环保” 为核心,如始祖鸟这类户外品牌,在应对生态相关争议时,可联合专业机构推出长期环保计划,比如植被恢复、低碳运营等,将整改转化为品牌价值的一部分;若品牌聚焦 “消费者体验”,如餐饮企业,面对预制菜争议时,可通过 “公开中央厨房直播 + 明确预制菜标注标准”,强化 “透明化、规范化” 的品牌优势。
关键是要让修复动作 “可感知、强关联”,避免 “发个声明、开个会” 就完事。消费者需要看到实实在在的改变,而这些改变若能与品牌核心价值呼应,不仅能化解危机,还能让品牌差异化优势更突出。
七、自我成长:危机不是“终点站”而是“升级站”
记者:最后一个修炼是 “自我成长”,核心是 “体系建设”。企业该如何将危机经验转化为长期能力,避免 “重复踩坑”?
游昌乔:“自我成长” 的本质是 “将经验系统化”,让企业具备 “主动防控” 的能力,而非永远被动应对。具体可从三个维度发力:老板牵头制定 “危机战略规划”,明确企业风险防控的长期目标,比如 “未来 3 年建立覆盖全业务线的风险预判机制”;高管团队搭建 “跨部门协同机制”,整合营销、法务、公关、业务等部门资源,定期开展风险排查与危机演练,提升应对效率;公关团队建立 “舆情数据库与案例库”,总结各类危机的应对经验,形成可复制的模板,比如 “产品投诉应对流程”“品牌争议沟通话术” 等。
我曾提供咨询的一家连锁企业,通过梳理过往危机案例,建立了 “风险预判 - 分级应对 - 复盘优化” 的全流程体系,不仅将后续危机发生率降低了 60%,还把危机管理能力转化为招商的核心优势。可见,系统化的成长模式,能让企业在面对未来挑战时更有底气,实现长期稳健发展。
记者:对于正面临危机或希望提前构建防御体系的企业,您还有哪些具体建议?
游昌乔:首先,要转变认知 —— 危机不是 “洪水猛兽”,而是企业优化管理的 “试金石”,越早重视,成本越低;其次,要落地行动 —— 不要只停留在 “学习理论”,可先从 “制定危机应急预案”“开展一次部门协同演练” 等小事入手,逐步完善体系;最后,要注重长期 —— 危机管理不是公关部门的 “独角戏”,需要老板、高管、基层员工形成共识,将 “风险意识” 融入日常运营。
八、【结语】
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危机管理已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 “必修课”。游昌乔提出的 “五项自我修炼”,从 “自我控制” 到 “自我成长”,构建了一套 “战略 - 战术 - 执行” 全链条的危机管理体系,既为企业应对当下挑战提供了实操方案,也为长期 “风险免疫力” 建设指明了方向。
未来,随着企业对危机管理重视程度的提升,相信更多企业能通过系统化修炼,将危机转化为发展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筑牢品牌根基,实现持续成长。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