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晚,杭州爱乐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杨洋携手杭爱乐队首席袁泉、大提琴首席翟慧莉,特邀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张婉哲一起,与杭州爱乐乐团、北京民族乐团一同在杭州大剧院歌剧院为听众献上了一场致敬中国作曲家的专场音乐会。
这场音乐会是2024“春之声”杭州音乐汇专为推广中国作曲家作品、致敬中国作曲家而特设的一场音乐会,呈现了两位著名中国作曲家丁善德和邹野的经典作品,体现了中国音乐的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创造力。
音乐会上半场上演的是我国近现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丁善德的作品。丁先生曾经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副院长及作曲系教授,培养和影响了新中国几代作曲家、音乐家,桃李满天下。他在繁忙的教学及学院领导工作之外,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除了大家熟悉的交响乐和钢琴作品,还有大量艺术歌曲及室内乐。
本次上演的《爱人送我向日葵》《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想亲娘》《玛依拉》都是在中国民歌的基础上,用人声与钢琴的艺术歌曲的形式重新创作的一套中国艺术歌曲作品,并由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邹野重新配器改编。邹野用“翻译”来形容对丁先生作品的改编——“在保留原作中所有和声的基础上,利用交响乐团增加了色彩性。”这不仅是向作品以及传统的致敬,更是向丁善德老先生的致敬。
指挥 杨洋
指挥杨洋携一身蓝色礼服的女高音演唱家张婉哲登台,以广为流传的《爱人送我向日葵》唱响此夜。张婉哲以其特有的清澈浑厚之嗓,对这首经典歌曲作出了温柔而深刻的诠释。紧接着《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想亲娘》《玛依拉》等作品随着杭州爱乐乐团的演奏依次被深情地吟唱,如诗如画地展现了丁善德老先生笔下所呈现的中国民族音乐的丰富性和地域性。
女高音 张婉哲
上半场最后一首曲目是作曲家邹野在丁善德的室内乐作品《C大调钢琴三重奏》基础上改编而成的《C大调小提琴、大提琴双协奏曲》。丁善德晚年从女儿丁柬诺多年收集的云南民歌里得到了大量的民歌素材,创作了《C大调钢琴三重奏》。邹野对原作中的钢琴声部进行扩展,将交响乐的恢弘气势与磅礴力量融入作品,借力于交响乐团的丰富多元的音色为作品赋予了更多审美意趣。
现场,小提琴演奏家袁泉与大提琴演奏家翟慧莉以老友的默契,徐徐开启琴与琴之间的对答,一者清亮,一者低缓,铺展开一幅独属于中国的山水诗情画卷。两位演奏家作为杭州爱乐乐团的资深首席,与指挥杨洋以及乐队的配合互动更是浑然天成,在旋律流转的三个乐章间让观众感受到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
小提琴 袁泉
大提琴 翟慧莉
下半场是由著名作曲家邹野所作的乐队协奏曲《聆听刘天华》。该作品由北京国际音乐节与北京民族乐团联合委约,为中国民族乐队与西洋管弦乐队而作。32岁的刘天华在1927年抱着改进国乐的伟大理想,用一曲《改进操》开启了将中西方音乐元素相结合的实践道路,这位同时精通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方音乐的天才音乐家,为中国民乐在现代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曲的音乐主题就选自刘天华先生的《改进操》《良宵》《光明行》,以乐队协奏曲的形式聆听传统音乐中蕴含的人文关怀和民族情感,传统与现代交织下的和谐之美。
在这场音乐会上,一部《聆听刘天华》将杭州爱乐乐团与北京民族乐团合二为一,东西方音乐在这部作品里不分彼此,水乳交融。这是一场奇妙的对话,不仅在作曲中融合了交响乐与民乐,其乐队的摆放也是别出心裁,杭州爱乐乐团呈半圆形将北京民族乐团包围在中间,使得整个音响更加平衡和谐。这首曲子不仅回顾了刘天华在中西音乐融合方面的开创性贡献,还延续了其学贯中西、勇于创新的精神,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具备了跨越国界、触动人心的艺术感染力,为舞台上的中国概念赋予了更丰富的精神内涵。
音乐的探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旋律的破茧更需要耐心与信念。创作者和演绎者,都是我们生活和时代中熠熠生辉的鲜活印记。风起云涌,变幻无穷,声生不息,源远流长,致敬中国作曲家。
除此之外,当晚,2024“春之声”杭州音乐汇还在杭州大剧院·四季剧场上演了《听,杭州!》发条卤蛋乐队专场音乐会。
《听,杭州!》
# 发条卤蛋乐队专场音乐会
# 杭州大剧院·四季剧场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82 3641 3660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