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么形容她呢,极度的敏感,带刺的玫瑰,典型的乐观的悲伤主义者。但她的内心其实早就一片荒芜,寸草不生……”
寥寥几句,却诉尽了欲说还休的苦楚,而她似从风雨中走来,向阳光蜷缩,她便如此"清水之心,海阔之宽涸"。
她,一个有温度的女子,连哲学都为之柔软。她,名门之后,大家闺秀;她身负盛名作家、翻译家,更像一个灵魂的长者。是的,她活成了最好的锺书之妻,是慈爱的圆圆之母。就是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女子,拨开云雾,品读她的百年孤寂,那般着迷、倾倒,因为她静水深流,觞觞而淌!那背后,却是万般传奇。
自小家境殷实,她走过了百万雄狮大江,河流,跨越了多少川流不息。律师之后、家庭之光,她跟随父亲出图外学习研究,她那敏锐的视角与独特的思维怎能让父亲为之恍神良久,妙哉,如此清秀。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如此胆魂令人振撼,令人沉服,不惧狂风,只为了一个目标。
是啊,清华大学永远是杨绛内心最蓬勃的梦想,久经磨折。她从烟雨迷蒙的江南走向瑞雪飘香的北国,挥手告别了姹紫烟红的夕女时代,从此领略人生的另一番风雨。她永远都那么勇敢、自信,宁做兰草,清雅骄傲的兀自绽放,也不愿春光易度、寻寻觅觅非擦肩而过,却换来了一世相守。她与他的爱情奇缘经久由来,他们有过痛楚,分别,但更多了是天空辽阔,她始终愿作根,用自己包裹锺书,爱他守护他,已经是杨绛一生中最美的季节了。她作雨,他便迎风,顺水行舟、迎难而上,多么甘甜芬芳又那么悠远的爱情。
光阴走过,多少往事随烟逝,几许欢笑已化作无言。几缕尘缘在岁月中走散,生命行囊里终究承载不了太多,于是人生注定要失去,直至把所有都卸在尘光中,,轻装上阵。面对流年中逝去的所有,她从不气馁,永远以最朝气的样子来掩盖历史灰疚下的尘埃。是的,她从不悔、不卑,只为话成最真实、最优秀的自己。兀自绽放。
纵然父亲离世、母亲病重、圆圆身体疾病等无疑给她最沉重的打击,最难以愈合的伤痛,但她始终用微笑、果敢、敬畏去迎接明天的到来,也许她不惧将来、不念过往、不悔往事,也许她惊涛骇浪滚滚逝水,终也吹不散一个婉约女子内心翻流后的沉静,那是内心的强大与成功。她甘愿站在锺书身后,为他抵挡狂风,为他抹去所有暗阴,为他的梦想前途让路,仅仅是因为她爱他,便爱他的所有。如愿如泣,她只愿做那个锺书背后闲谈世事,泼墨执笔的肩膀拂去匮乏,留一滴无畏惘,忠贞之水。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我们看错了世界却说世界欺骗了我们,而世界从不曾为谁而改变,我们唯一做的,便是面对.就像杨绛先生那样:人生在世,福祸难测。所以注定是一场悲喜交加的演出,沧桑也好,轻盈也罢,都要承受与担当,纵道阻且长,唯其如此,人生才刚刚开始。而她纵然年过半百,仍然可以为同心同行之人,赴汤蹈火,纵然孤军奋战,也坚持到底。也许这就是她,一个不霸、不馁、不弃、不放弃命运的人,对他、对爱,对生活永远赤城,永远坚定,永远灿烂如初。
诚然,世界上有一种人,一种爱,是可以跨越百年,穿梭时光隧道无畏过往,亘古不变的;有一种情感、一种原则(态度),是可以经久不衰,熠熠生辉的。即使年过百岁,老朽垂垂,一依如当年。也许,月对于她来说真的是一种铅华尽洗,是一种认实自己的过程。而她鬓角白发,色彩装饰、朱颜皓齿、苍发美颜、于她不过是心灵多了一层净默,一丝恬淡的安宁。正如"花终凋,我们无法决定死亡,却可以选择如瓣在风中盘旋"。当深秋来临之际,仍选择做一支淡然从容的菊,在天高云淡、落叶纷飞中,不悲不愁、不骄不躁,在黯然消逝的岁月中洗尽铅华,浴血重生。当人生略过千山万水,于下的,便是人生的不完美与过错的切切相错。
人生是一个恬谈悠远交杂的过程,而岁月所给予我们不仅仅是悲欢离后,更多的是心灵乃至品格的飞跃,洗尽铅华、世事预料,不断净化心灵。走在人生路上,她一直在思考。而我也将紧跟其中,思考生命。我坚信:没有躺赢的命,那就站起来跑;看不清未来时,就比别人坚持久一点!不会轻易被打败的乖乖,答应我,跑到终点再哭!
我想说,这不是枯燥的文字,是我生命里开出的花!(郑淋文)
责任编辑:kj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