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波在N-TALK“文学之夜”现场。
我想从自己发表的第一篇小说《最后的游戏》谈起。在我这篇小说里,我描述了一种超级人类,他们能够在宇宙中往来穿梭自如,而且拥有非常强大的力量,能够劈开恒星,创造世界。这样一种人类可能接近于人类对自身想象的极限,接近于我们所描绘的神,但神只能停留在科幻中、想象中。在这篇小说里牵涉到一种新的人类,叫做机器人类。
机器人类具有什么样的特点?首先是长寿。小说当中的机器人类活了几十万年之后觉得人生太无聊了,投向了恒星火焰,自我消亡。其次是强壮。机器人类非常鄙视像神一样的电池人类,在强烈的电池风暴中,这种电池人类可能会被撕裂和消灭。但对于机器人类来说,完全没有问题,它不太可能会被毁灭,它的智商可能是人类的几百倍,甚至他们还可以采取连体的方式,用几个头脑同时来思考。
如果我们考察一下机器人类,可以发现它恰好是人类的对立面,机器人类长寿,人类相对就非常短命。在动物中,我们是相对长寿的物种,但总的来说,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类还是一个非常短命的物种。同样,机器人类强壮,人类脆弱,随时可能发生一些意外和事故,还会死亡。高度智慧就不用说了,人类可能很多时候都输于愚蠢的人类。
我们虽然对于机器人来说是一种对立面,但也怀着一种梦想,就是我们渴望着永生。在这种永生的欲望驱动下,只要技术条件允许,机器人类在我看来就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技术上的准备首先可以有肢体和脏器的机器化,如果身体残疾了,需要一个机器的肢体,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这个机器的肢体能够帮助我获得更大的利益。我相信很多人会做这样一个选择,把自己的肢体换成机器。脏器更不用说,对于一个心血管病人来说,换取一个人工心脏能多活二三十年;对于一些做透析的病人来说,如果有一个人造肾脏,可以解决他的很多痛苦。对于健康的人来说,现代的人类有很多毛病,但如果更换机器躯体,能够帮你免除这些毛病,我相信这会是非常直接,非常经济的选择。
当肢体和脏器都实现机器化时,会来到一个最终门槛——人脑。人脑能不能机器化是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我们的答案是能,但也不能。所谓的能,是指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制造技术的发展,终究有一天人类能够制造出一个和人脑相似功能的机器。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认为人脑是可以被机器化的。
说不能是什么意思?当一个半机器人,躯体大部分机器化了,只剩一个大脑还没有机器化。他想把自己的大脑复制成一个机器时,却达不到让自己达到永生的目的。也许能够复制自己的大脑到机器中,但只要它能够复制,原来的大脑还存在,原来的他也就还存在。也就是真正的他,还是会面临着衰老、死亡。对于我们这样的肉身人类,可能达到半机器化程度就是一种极限,不可能把自己变成真正的完全的机器人,这可能是我们身为人类的一种悲哀。
谈论人脑的发展趋势,还有一种做法叫做“缸中之脑”。所谓“缸中之脑”就是给大脑接上足够的电信号,让它能够感受到外界的刺激,让它觉得自己能看、能吃、能喝、能想。这个“缸中之脑”并没有办法区分自己是一个缸中之脑还是真正的人类。这个想法在技术上有可行性,但我不认为它是人类的未来。因为如果你需要模拟大量的数据让这个“缸中之脑”认定自己生活在一个非常真实的世界中,不如给它一个机器的躯体,让他直接感受这个世界。
已经有无限的可能性蕴藏在我们的世界中,缸中之脑其实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我个人认为“缸中之脑”的未来应该不会是人类走向的方向,而机器人类则是人类可能会走向的方向。真正的机器人类会随着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当一个真正具备人脑功能的机器被制造出来时,可以从零开始生长。在一定阶段,这种机器人类会被认定为人类的一支或者人类的后裔。
稍稍对机器人类做一个总结,首先是技术上的进步,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现实的支撑。在人类人性的追求下,人总在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和永生的梦想,总将达到一种可能的未来,就是机器人类会出现,并且逐渐在社会中占据一定的份量。我预测这个时间可能在50年到100年之间,也有可能会提前,因为技术的发展总会有跳跃的方式。但机器人类还面临最后一个问题——它究竟能不能算人。
这里我想提一下图灵测试:一种对人工智能的智能等级进行的测试。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和人工智能进行交流,30%的人不能判定和自己交流的是机器还是人,这个机器就通过了人工测试,我们认定它的智能大概已经达到了人类的水准。如果把这个测试升级一下,在未来的社会,当机器人类大量出现时,这个社会当中如果有30%的人愿意接受机器人类作为人的一员,赋予它人权。这时候机器人类也就获得了人权,获得了做人的资格。
我相信在未来的社会,人一定会达成一个共识,就是机器人类的确是人类的一支,它属于人类的后裔。
说完机器人类,来谈一谈基因技术。
基因技术的发展,大概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那时候我们对基因有了初步的认识。基因技术的想法很简单,通过外援性的引入,修复一些缺陷基因,就顺带能够修复掉这些疾病和缺陷。这种想法非常直接,从原理上来说也有切实的可行性。的确也有一些非常正面的例子,比如1999年时,威廉·安德森医生被誉为现代基因疗法之父。他组织了一批具有缺陷的儿童,在体外培养大量正常基因的细胞,输回到这些孩子的体内,成功地改善了这些孩子的身体状况。这是30年前基因疗法成功的案例。但同样,基因疗法也有失败的,1999年时有一位少年有某种酶缺乏症,在接受了基因疗法后,不幸引发了全身的免疫反应,身上各个器官都受到免疫系统的攻击,几天之后死于器官衰竭。
这件事情提示我们,基因疗法更像潘朵拉魔盒,希望留在盒子里。但事实上,当基因技术的魔盒打开时,飞得最高最远的恰恰是希望。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和长寿相关的基因,并且用精准的技术来编辑它,人类的寿命可能有指望提高20-30年,这是非常大的利益。同样,如果有些跟智力相关的基因能够被编辑,意味着我们能从基因层面上整体提高社会的智商,这对于社会的发展将是非常大的助力,甚至我们可以想象是不是有一种完美人类可以存在。我从基因库中寻找各种合适的基金匹配起来,使它达到一种比较完美的身体状态。但所有终极的梦想可能是一个温柔的陷阱,你想到达那儿,要经过的过程非常艰辛,而且到处都是埋伏。
基因技术这个魔盒打开之后带来的一些问题是什么?
首先就是技术本身。基因技术目前还不是一种非常精准的技术,也就是这个工具还有待改进,还有相当大的脱靶率,但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技术会日臻完善,基因技术能够达到我想改哪儿改的就是那儿,而不会有误杀。基因技术的技术问题是我们对整个基因库的理解,这个基因是做什么的,究竟有什么用,自然的演化用亿万年的时间造就了今天的基因库。基因这本“书”非常难读,但好处在于人类也是一个非常有韧性的物种,所谓子子孙孙无穷无尽,我们会用许多世代的时间来研究基因这本“书”,把自然掩藏得非常好的秘密翻出来。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这个基因非常复杂难解,牵一发而动全身,但始终我们会让它变得能够被读懂,变得透明。从技术上说,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是能解决的。
基因的编辑是否会引发很多伦理的问题?想想基因技术的本质,它把造人的权利从上帝那儿转移到了人类自身。如果一个宗教社会,这样一种转变是非常严重的,甚至会引起社会的动荡,所以基因技术首先面临的伦理问题是造人的权利是属于上帝还是属于人自己。即便在中国,我们有大量的无神论者,但在中国也讲究敬畏上天。人类从自然,从上天打造人的权利给到人手里时,对人类的伦理就是一种考验。当你用基因编辑的技术制造你的下一代时,这个下一代还是你血缘上的后代吗?这是一个很微妙的问题。可能在非常重视血缘的社群中会造成很多困扰。
当基因技术成为一种可以应用的技术时,它是否会加剧社会的贫富分化?原因很简单,所有社会都面临贫富分化的问题,但贫富分化在代际传承上有一点是公平的,那就是每个人都会死,在死亡面前大家都是公平的。当下一代的人成长起来时,他们在基因上进行了一次洗牌。即便是穷困的阶层,也能够在基因的洗牌中获得相当大的优势,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凭着自己的聪明、能干、吃苦耐劳,可以达到非常高的水准。但基因编辑技术会打破这一切,当基因可以被编辑时,就不是洗牌了,叫出老千。也就是说我拥有亿万的资产,完全可以通过基因编辑制造一个接近于完美的后代,这个后代在智力上、体力上、耐力上都碾压下面的阶层。这时候穷困的阶层还有什么指望呢。基因技术是否会成为一种阶级压迫的工具,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伦理挑战。
现在的伦理道德是基于平均寿命大概在30-40岁之间的状态而产生的,大家今天已经可以看到传统的伦理道德已经受到强烈的冲击。我们今天的平均寿命可能已经到70-80的阶段。如果基因技术能够把寿命延长到120岁呢?而且在这120岁的时间你不会受到老命病的困扰,始终精力旺盛、生活质量很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传统导致价值观念必然会面临非常强大的冲击。这是基因技术进入社会后我们会面临的另一种冲击。
简单小结一下基因技术魔盒的魅力。基因技术对于人类社会的冲击会超过任何一次技术革命,因为它开始对人类自身进行编辑。同样,基因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给人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会带来巨大的伦理挑战,甚至可能会演变成一种阶级压迫的工具。
基因技术往下发展可能会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利用这种技术不断地攻克难题,造福人类。也就是我们能够治疗很多疑难杂症;第二阶段,通过基因来创造新的生物特性,比如更长寿、更强壮;第三个阶段,我们要修改人类的遗传代码,能够拼凑出完美人类的概念,当全新的人类诞生时,会面临一种价值观的重整,整个人类社会的精神面貌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关于虚拟人类,要从元宇宙开始。对于元宇宙的认识,不仅仅是一个游戏这么简单。元宇宙的本质在于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转移到虚拟的空间。在元宇宙中必然有一个要求,就是生产是有价值的。我想跟元宇宙的生产最接近的一种活动可能是目前的电竞,电竞的生产活动在虚拟世界进行,他们所生产的东西具有商品属性,能够被大众接受。同样,虚拟世界还有一个特性——不是对世界的逼真模拟。如果虚拟世界模拟出来的世界跟现在世界是一样的,这个世界就没有进入虚拟世界的必要了。元宇宙的虚拟世界必然是非常便捷、高效的工具,能够极大的激发人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会用一种更直接的方法来激发人类。最后的落点是元宇宙当中的人会怎么样。元宇宙当中的人首先肯定是人类的玩家,但最后会演变成虚拟的人类。
我们可以看看为什么元宇宙会最后演化出虚拟的人类。元宇宙要有区块链这样的底层技术来保证稀缺性和唯一性。同样,元宇宙会需要世界的架构师,就是像我们这样的科幻作者或者写奇幻小说的能够架构世界的作者。这个世界架构完成后大量玩家加入,共同创造,不断地丰富这个世界。第三个是人类身份的一种变化。元宇宙刚起来时,人类必然是以玩家的身份加入其中,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玩家会有越来越多时间被捆绑在这个虚拟世界当中,到最后就会变成一种全身心的投入,全部浸入,就变成元宇宙的一个成员,而不仅仅只是玩家了。最后是元宇宙当中必不可少的NPC。最近有一部电影叫《失控玩家》,讲的一个NPC变得有自我意识了。在我看来元宇宙中的NPC必然会走上这么一条道路,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让一个虚拟角色完全拥有人的特质,完全拥有人的个性和智力。
虚拟家园的发展会是这么一个过程,首先是人类玩家会有一个演化的过程,从VR/AR演化到也许用一个插管的方式进入世界,玩家也会从一个参与者到最后变成一个世界的建设者。在这个过程中,NPC会以虚拟人类的身份出现,加入到这个世界当中。当虚拟人类出现时,人类就面临一个问题,就是人类需要重新被定义。
什么是人?第一部分讲到智能机器人,在长远的发展当中会被认定是人类。同样,在虚拟的世界当中所产生的人,也会被认定为人类,因为它具有自己的个性、思想和情感,没有理由你认为它不是人。当然,这种虚拟人类会有自己的优势,尤其是在元宇宙当中,不需要一个身体的负累,可以全身的投入元宇宙,甚至可以把自己变得非常强大,因为它可以不断地吸收计算的能力,成为一个超级的人类。
最后回应一下主题,人类向何处去。对于我来说,未来的人类世界应该是丰富多彩、摇曳多姿的世界。比如太空探索,可能最适合的人类是机器人类,肉体人类不太适合太空旅行,漫长的时间和无尽的虚空,这对肉身的人类来说都是一种非常大的挑战。同样,地球上的空气、水、资源,可能是留住像我们这样的肉身人类的,但它已经经过了基因上的优化,可能更长寿,更美丽,同时也更有智慧。还有一个异世界,就是虚拟世界,在虚拟世界当中的人类会以虚拟的身份存在,不断地发展所谓的元宇宙世界。
这样三个世界,是不同的生态位,在这三个世界之间,肯定有人会穿梭其中,但整体来看,非常有可能的一个情况是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机器人类生活在太空当中,虚拟人类生活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但他们都是人类的后裔。
最后总结,我想人类向何处去,只有演化最后能够告诉我们答案。岁月悠长,万物生长,我想未来的人类会占据更多的生态位。
回到现实当中,如果未来的人类占据了更多的生态位,他们想要共存,所要做的肯定是求同存异,充分尊重,相互理解。但我们如果看看现实,在现实当中,在人类还只是同一个物种时,就已经产生了非常多的分歧。对于现在的人类就面临着一个历史性的挑战。也就是说当我们能够在地球上求同存异,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时,可能才有机会去见识那个摇曳多姿、丰富多彩的不同生态位的人类世界。那样的世界可能在我这辈子是没有指望见到了,但我非常希望我的子孙始终能够见到它。
(整理 南方周末实习生 王瑞雪)
江波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