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季,随着气温攀升,多地出现酱油生虫的报道引发关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频繁出现酱油开封后短期内出现蛆虫的现象,让消费者谈“虫”色变。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科学真相?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的最新研究揭示了这一现象的根源。

夏季为何成为酱油生虫“重灾区”?
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研究员丘雪红指出,导致酱油生虫的“元凶”是一种名为酱亚麻蝇的特殊蝇类。这类昆虫具有独特的“卵胎生”繁殖方式——幼卵在母体内直接发育为幼虫,母体生产时直接产出活体幼虫。这一特性使得酱亚麻蝇无需在食物表面产卵,而是直接将幼虫产在酱油中。
酱亚麻蝇的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研究显示,其活跃期从每年5月开始,8月达到高峰,11月后逐渐减少。这种季节性分布与温度、湿度密切相关:酱亚麻蝇最适宜在20℃至30℃、湿度60%至90%的环境中生存。南方地区夏季高温潮湿的气候条件,恰好为其繁殖提供了“温床”。
酱亚麻蝇的“作案手法”十分隐蔽:其触角能精准感知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质量较好的酱油富含氨基酸,开封后若瓶口残留酱汁,极易吸引酱亚麻蝇产虫。由于幼虫直接产在酱油中,消费者往往难以察觉前期迹象,直到幼虫长大才被发现。

科学防虫四步法,守护厨房安全
基于酱亚麻蝇的生活习性,专家总结出以下实用防虫策略:
及时清洁瓶口:每次使用酱油后,用干净抹布擦拭瓶口和瓶身残留的酱汁,避免香味扩散吸引虫类。
密封冷藏保存:盖紧瓶盖后,将酱油存放在冰箱冷藏室。
保持厨房卫生:定期清理厨余垃圾,尤其避免剩菜剩饭长时间暴露。垃圾桶需加盖密封,减少蝇类聚集。
食物隔离防护:肉类、奶制品等易招虫的食物应密封保存,或使用食物罩隔离。
了解酱亚麻蝇的习性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能有效降低生虫风险。让我们从细节做起,共同守护餐桌安全。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
11月23日,福建省专家联谊会以“品非遗瑰宝,溯先贤风骨”为主题,组织数十位海内外各领域专家赴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开展沉浸式文化...
11月24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鸿蒙版本正式发布,将为用户带来全场景、更智能、更多元的健康内容与健康服务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2020年9月16日正式上线,以&ld...
近期,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联合德勤中国发布的“2025年中国网络零售TOP100”榜单从TOP100构成看,2025年网络零售T...
金秋时节,泰国乌汶府的万亩生态基地迎来一年一季的泰国茉莉香米丰收图:2025·香纳兰泰国茉莉香米新米首发盛典暨品鉴晚宴在曼谷湄南河边拉开序幕11月...
11月22日,深圳绿田生态园洋溢着热烈氛围,由十几位深耕粤港澳大湾区多年的东南大学校友联合创办的深圳六朝松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六朝松供应链...
在现代生活中,眼部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眼底疾病如黄斑水肿、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可能对视力造成潜在影响眼底疾病往往早期症状不明显,但若不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