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谈起糖尿病,第一反应往往是“血糖高了”,需要控制饮食、按时吃药。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糖尿病更像是一位潜伏在体内的“系统破坏者”,会破坏身体的多个器官,而眼睛,尤其是娇嫩的视网膜,正是最易受攻击的靶点之一。
在世界视力日这个关注全球眼健康的重要日子里,我们必须揭开一个被严重低估的真相:糖尿病所引发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已成为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失明的重要原因。
一、高血糖如何“腐蚀”我们的眼睛?
糖网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有研究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约有30%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本质是长期高血糖导致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引发微血管阻塞、渗漏和异常新生血管形成。早期糖网患者可能毫无症状,但随着病情进展,视网膜出血、渗出、黄斑水肿等问题会逐渐显现,导致视力模糊、眼前黑影飘动,甚至突发失明。
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偏爱”人群
1. 长期“高糖”失控者
糖尿病病程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最强危险因素。研究显示,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高达50%以上。若血糖长期“居高不下”,视网膜微小血管如同浸泡在“糖水”中,会逐渐硬化、破裂,最终引发视力丧失。
2. 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的糖友
高血压、高血脂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推手。高血压会加剧视网膜血管压力,加速血管硬化;高血脂则增加血液黏稠度,阻碍视网膜微循环。两者与高血糖形成“三高联动”,显著提升病变进展风险。
3. 忽视定期眼底筛查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常常没有明显症状,一旦出现视力下降、飞蚊症或视物变形,往往已进展至中晚期。调查显示,仅不到50%的糖尿病患者接受过规范眼底筛查,导致许多患者错失治疗黄金期。
三、科学防治:从“控糖护眼”到“精准干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控需贯穿日常,糖友需从多个维度建立防护屏障。
1.合理饮食: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避免血糖剧烈波动。
2.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促进血液循环。
3.戒烟限酒:吸烟会加速视网膜病变进展,酒精可能干扰血糖控制,需严格限制。
4.定期体检:即使眼底检查无异常,仍需坚持每年至少1次眼科检查,尤其病程超过5年的患者。
5.精准治疗:近期,第十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管病学大会在沈阳市盛大举行。会上,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谢立科教授聚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难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引发了广泛关注。谢立科教授指出,经多项研究证实,通络明目胶囊集疏通血管、补气养阴、护眼明目等多重功效于一身,具体而言可以纠正糖代谢紊乱,让身体的血糖水平更加稳定。它还能改善血流动力学及球结膜微循环,让眼部的血液流通更加顺畅,为视网膜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氧气。同时,保护视网膜血管屏障,为视网膜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防止有害物质侵入,减少视网膜的损伤。它还可以减轻视网膜氧化应激损伤,抑制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从而改善视网膜视细胞功能,延缓视网膜病变的进展。而且,安全性良好。
为了验证通络明目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和安全性,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牵头开展了大规模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用药患者在眼底状况、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程度以及矫正视力等方面均呈现出显著改善。与此同时,诸如目睛干涩、面色晦暗、倦怠乏力等不适症状也明显减轻。基于这些确切的科研证据与临床疗效,通络明目胶囊已被《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纳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内科治疗推荐用药,这无疑为临床治疗这一疾病提供了更加有效的综合治疗手段。
世界视力日这个特别的日子提醒我们,糖尿病管理绝非仅关注血糖数值,更需警惕其对全身器官的“连锁攻击”。让我们先从一次眼底检查开始,为双眼筑起安全屏障,让生命之窗永远清澈明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