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英,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作为首都国医名师、北京中医妇幼名医、北京市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王玉英教授在六十余载的从医生涯中,始终秉持崇高的医德,凭借精湛的医术为众多患者解决病痛。在面对各类睡眠问题时,她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广泛汲取各家之长,博采众方,积累了丰富且独到的见解。
王玉英教授认为,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不佳等问题,常是身体内部失衡、失调的外在表现。她强调整体观念,认为只有使五脏六腑功能协调有序,阴阳趋于平衡,才有助于从根源上改善睡眠障碍。基于这一理念,她帮助众多患者改善了失眠问题,减少了对安眠药物的依赖。其医者仁心与专业担当,赢得了患者的赞誉和认可。
秋分时节,昼夜等长、寒暑相平,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气温逐渐下降。不少人会出现入睡难、多梦易醒等睡眠困扰。从中医视角看,这常是人体顺应节气变化,出现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
为什么秋天容易睡不好?
秋燥伤肺,悲则气消
秋气通于肺,与“悲忧”之情志相应,《黄帝内经》有“秋在志为忧”之说。肺主秋令,秋燥夹寒侵袭肺卫,导致肺气宣降失常,不仅易引发咳嗽,也可能诱发“悲忧”情绪,这是人体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肺主气,过度悲忧易损伤肺气,即“悲则气消”;而肺气虚弱时,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度可能下降,又更易产生悲忧情绪,形成循环。
秋气抑肝,肝郁扰心
根据五行理论,“肺金”对“肝木”具有克制关系。秋日的肃杀之气与肝主“疏泄、条达”的特性有所冲突。肝气受抑,轻则可表现为情绪低落,重则或出现焦虑烦躁。若肝郁日久化火,上扰心神,便可能导致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睡眠问题,加剧秋季的不适。
燥邪耗血,魂不安宁
中医认为“肝藏血,血舍魂”。秋季燥邪易耗伤人体津血。若肝血不足,濡养“魂”的物质基础亏虚,则可能出现魂不守舍、眠浅多梦的情况。部分患者描述“整夜梦境纷纭,醒来倍感疲倦”,这与燥邪耗伤阴血,血不养魂,影响睡眠质量有关。
卫气失调,入眠困难
《黄帝内经》提及“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则目瞑”。卫气具有温养肌肤腠理、防御外邪的作用,其正常运行与睡眠息息相关。秋季昼夜温差较大,若不注意保暖或时常熬夜,可能导致卫气运行失常,不能顺利入于阴分,造成阴阳失衡,从而出现难以入睡的情况。
中医辨证论治助安眠
心肝火旺型
此类型在失眠患者中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多梦,甚或彻夜难眠,可伴有急躁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小便色黄等症状。多因肝气郁结化火,上扰心神所致。治法宜清热疏肝、宁心安神,常选用加味逍遥散合酸枣仁汤加减化裁。
肝肾阴虚型
此类型多见于围绝经期人群。常见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胁肋部灼热感或隐痛、五心烦热、头晕耳鸣等症。乃因肝肾阴液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心神失养所致。治法宜滋养肝肾、宁心安神,常选用六味地黄丸合酸枣仁汤加减。
痰热内扰型
主要症状为心烦不寐、喉间有痰、大便干结、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因痰热互结,上扰心神,致心神不宁。治法宜清热化痰、宁心安神,可选用柴芩温胆汤加减。
气滞血瘀型
表现为失眠多梦、身体局部胀满刺痛、情绪抑郁或急躁易怒、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因气机郁滞导致血行不畅,瘀血内停,扰乱心神。治法宜活血化瘀、理气安神,可选用血府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加减。
在失眠治疗中,王玉英教授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常随证配伍安神类药物,如龙骨、牡蛎相须为用,有重镇安神之效;酸枣仁、柏子仁协同,能养心安神;合欢花则长于解郁安神。这些药物的灵活运用,有助于改善睡眠。
重视精神调摄
中医认为情志活动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相互影响。抑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易导致肝气郁结;不良生活习惯如过量饮酒,可能扰乱脾胃功能及心神安定。这些因素均可破坏脏腑气机协调,引发或加重失眠,并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帮助患者缓解精神压力、调畅情志是重要的辅助环节。王玉英教授在临床中重视患者的精神状态,耐心疏导,帮助其认识并调节不良情绪,保持心境平和。同时,她也强调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使人体生物节律与自然阴阳变化同步,从而助力恢复阴阳平衡,改善睡眠。
典型病例
患者某,女,46岁。12月29日初诊。失眠3年余,长期需依赖药物助眠,形体渐瘦,伴两胁胀痛、腹部刺痛、阴部潮湿、任脉循行部位不适、心烦易怒、肛门下坠感、牙床肿痛等症。血压偏高(药物控制中)。舌红有瘀点,脉弦滑有力。辨证属气滞血瘀、肝郁化火。
处方:桃仁12g,牡丹皮12g,赤芍12g,乌药12g,制延胡索30g,当归12g,川芎10g,制五灵脂12g,红花10g,枳壳12g,香附12g,龙骨(先煎)、牡蛎(先煎)各30g,酸枣仁30g,清半夏15g,醋柴胡6g,党参15g,黄连6g,甘草6g。共7剂,每日1剂,水煎服。
次年1月5日二诊:服药后每晚可睡眠约6.5小时,阴部潮湿减轻,心情改善,但出现便溏。舌黯胖,脉弦滑有力,血压140/90mmHg。守前方,加苍术、白术各12g,茯苓30g,并将制延胡索减量至15g。继服14剂。
次年1月19日三诊:睡眠基本稳定,大便日1次,纳食可,但仍嗳气、胁肋胀痛。舌淡胖,脉弦大,血压120/80mmHg。于上方中加入紫苏梗12g、代赭石30g以增强宽胸理气、重镇降逆之功。后续随访2个月,患者症状持续改善。
按语:本案患者失眠日久,见证以气滞血瘀为主,兼有肝郁化火。初诊以膈下逐瘀汤为主方活血化瘀、理气止痛,配伍龙骨、牡蛎重镇安神,酸枣仁养心安神,半夏、党参健脾和胃,醋柴胡、黄连疏肝清热。二诊见便溏,加苍术、白术、茯苓健脾燥湿止泻。三诊仍胁胀嗳气,加代赭石、紫苏梗降逆理气。此案例说明失眠病因非独虚证,气滞血瘀等实证亦常见,治疗需辨证论治,兼顾理气活血。
郑重申明:因个人体质与病情有别,本案方药及剂量仅适用于该患者当时病情。未经中医辨证,勿照搬处方剂量。若有需求,请赴正规医院就医。
调整生活习惯助安眠
调节作息,顺应天时
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规律,尽量在子时(夜间23点至1点)前入睡,此时阳气潜藏,阴气渐盛,有利于身体修复,为良好睡眠打下基础。
饮食调理,药食同源
注意饮食有节,可适当食用如小米、百合、莲子等具有健脾和胃、养心安神作用的食物。小米性平味甘,能补益脾胃;百合微寒,能清心除烦,对睡眠有辅助改善作用。
情志调养,疏肝理气
保持情绪稳定对睡眠至关重要。可通过聆听舒缓音乐、练习书法等方式放松心情,疏泄肝气,使气机调畅,心神安宁,从而有助于入睡。
改善环境,促进安眠
保持卧室安静、舒适、光线柔和、温度适宜。良好的睡眠环境有助于阳气内敛,心神安定。注意通风,避免噪音干扰。
穴位按摩,疏通经络
睡前可自行按揉一些安神穴位,如手腕处的神门穴(心经原穴,宁心安神)、小腿内侧的三阴交穴(肝脾肾三经交会,调理脏腑)、前臂的内关穴(宽胸理气)。每穴按揉数分钟,有助放松。
艾灸疗法,温通经络
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艾灸神阙穴(肚脐)、关元穴(脐下三寸)等穴位,借助艾绒的温通之性,激发人体阳气,调和气血阴阳,对改善睡眠质量有一定帮助。
专家简介
王玉英
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周二、四(全天)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首都国医名师,北京中医妇幼名医,北京市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王玉英北京三名(名医名师名家)工作室专家,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2022年首都中医药“杏林耕耘50年”榜样人物;北京卫视《养生堂》嘉宾。
历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临床药理学会副主任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出身于中医世家,从小深得父亲(鞍山市名老中医王辅衡)真传:1978年为中国第一届中医硕士研究生,又师从北京中医药大学著名教授刘渡舟、马雨人,从事中医工作6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疗效显著。
擅长治疗:1.不孕不育、胎停育、习惯性流产等;2.卵巢功能下降;3.月经病(痛经、月经不调、崩漏、出血过多等);4.更年期综合症;5.妇科炎症;6.乳腺病;7.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等;8.失眠;9.乳腺癌、宫颈癌、肺癌、胃癌等肿瘤性疾病;10.咳喘;11.胃肠肝胆病;12.老年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腰腿痛等);13.痤疮、湿疹、黑斑、荨麻疹、湿疹等皮肤疾病。
责任编辑:kj005
"面部韧带就像建筑物的钢筋骨架,一旦松弛,再华丽的装饰也难掩颓势作为面部"隐形支架",韧带系统由颧弓韧带、下颌韧带等7条关键韧带构成,如同纵横交错的立体网络,将...
王玉英,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王玉英教授在六十余载的从医生涯中,始终秉持崇高的医德,凭借精湛的医术为众多患者解决病痛王玉英教授认为,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不佳...
2025年10月8日,德国杜塞尔多夫展会当天,大同机械企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邓愚先生也亲临展位现场他表示,德科摩作为大同机械集团重要成员,近年来紧抓国内...
2025年9月20日,时光派第六届衰老干预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会上,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陈洁华女士发表了名为《中西草本延衰技术驱动的研发创新体系》的主...
深夜两点,32岁的市场总监李女士又一次在床上辗转反侧李女士的困扰并非个例在传统认知中,抑郁焦虑往往被归咎于心理因素或外部压力大脑"断电"危机,女性情绪风暴的生理...
(2025年10月)澳大利亚ASIC持牌交易技术服务商Power Trading(监管号:426800)正式启动亚太合作伙伴计划,面向亚洲合规经纪商开放其核心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