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眼前这座屹立在毛乌素南缘的智慧化矿山,让我们不禁想起那些不畏艰险,不辞辛劳,以信念为犁,以实干为种,将党的旗帜高高扬起在生产一线的党建人,他们无疑是“奋楫·实干”企业文化最坚定的代言人,更是最忠实的践行者。
“奋楫·实干”,这四个字,像一股清澈而又澎湃的激流,灌溉着我们企业发展的沃土。它不仅仅是我们电脑桌面上的标语,更是镌刻在每一位小保当人心中的精神图腾。而在我眼中,最能将其熔铸进灵魂、体现在行动的,莫过于这群可亲可敬的党建人。他们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用自己的言行,点亮前行方向的灯塔。
翻开历史的相册,2009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漠,除了沙蒿,似乎只剩下狂风和黄沙。当第一批建设者,抵达这片陌生而严酷的土地时,迎接他们的,不是宽敞明亮的办公楼,而是简陋的临建板房。
那些被称作“家”的临建,是多么简陋而又真实。它是由一块块预制板拼接而成,在骄阳下烤得滚烫,在寒夜里透着刺骨的凉意。风沙是这里永恒的主题,它无孔不入,透过板房的缝隙,扑面而来,甚至在吃饭时,碗里也总能见到一层细密的沙尘。睡前,大家常常需要抖落被褥上的沙粒。条件艰苦到连冲个热水澡都成了奢望。
然而,正是这样的环境中,党旗的红色愈发鲜艳,党建人的脊梁愈发挺拔。他们深知,环境越是恶劣,越需要精神的支撑;任务越是艰巨,越需要组织的凝聚力。那间由两间板房打通改造的活动室,墙壁上张贴着党员的权利与义务。没有多媒体设备,党员们围坐在一起,或学习党的理论,或讨论施工中遇到的难题,或分享家书,相互鼓励。
有一次,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席卷而来,整个工地瞬间被黄沙吞没,能见度不足五米。狂风呼啸着,将板房吹得吱呀作响,仿佛随时都会被掀翻。那一刻,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然而,就在这风沙肆虐的紧要关头,党支部的紧急会议却照常举行。支部书记的声音虽然带着风沙的沙哑,却异常坚定:“越是危急时刻,党员越要冲在前面!安全无小事,全体党员今晚轮流值守,检查板房加固情况,确保人员和物资安全!”那一夜,几位党员顶着风沙,戴着防尘口罩,手电筒的光束在黑暗中摇曳,巡查在工地的每一个角落。他们的身影,成了那片沙漠中最坚实、最温暖的依靠。这就是“奋楫”,一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引领;这就是“实干”,一种临危不乱、以身作则的实际行动。
在党建人的引领下,毛乌素的党员们真正做到了“支部建在连上,堡垒筑在班组”。他们不仅是思想上的带头人,更是行动上的模范。在安全生产方面,党建人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他们将党建工作与安全生产深度融合,提出了“党建+安全”的工作模式,而具体的推行者和践行者,正是这群党建人。在他们的推动下,设立了“党员安全示范岗”“党员责任区”,把安全责任细化到每一位党员身上,形成“人人抓安全,党员带头干”的良好局面,公司连续三年在陕煤集团年度考核中获评优秀企业。
正是凭借着这种将党建融入生产,以“奋楫·实干”精神推动安全发展的执着,公司屡创佳绩,多次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这不仅仅是一块沉甸甸的奖牌,更是对我们党建人辛勤付出的最好褒奖,是对“奋楫·实干”企业文化的生动注脚。更令人骄傲的是,近年来,公司在党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方面也走在了前列。成功创建了两个省国资委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这背后,是党建人对标先进、精益求精的“奋楫”精神,是他们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更加富有活力的“实干”成果。
时至今日,当年的临建板房已变成了宽敞明亮的星级公寓,但那份住临建、抗风沙、以党建引领发展的初心和精神,却从未改变。它已经深深地熔铸进了公司的血脉,成为了我们企业文化最宝贵的财富。
一批批党建人用最朴素的行动,讲述着最动人的故事,他们用最坚定的信念,书写着最光荣的篇章。他们是党建的先锋,更是企业文化的脊梁,是“奋楫·实干”最响亮、最有力的代言人!(尉拴德)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