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受重视,除了多动症伴焦虑症这一复合型病症外,抑郁倾向、社交恐惧、情绪调节障碍、强迫症等问题也逐渐凸显。这些状况不仅会干扰孩子的学习效率、人际交往与日常生活,还可能引发长期心理隐患。
11岁的磊磊(化名)曾是家长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孩子”。在学校,他无法专注听讲,上课经常随意走动、打断老师讲课,作业拖沓且错误百出;在家中,他情绪波动极大,一点小事就会暴躁哭闹,晚上还常常因担心第二天的事情难以入睡。家长带磊磊辗转多家医院,最终确诊为“多动症伴焦虑症”,为了寻求专业治疗,家长带孩子来到石家庄六一儿童医院找到姚陈代主任寻求帮助。
石家庄六一儿童医院姚陈代主任为磊磊制定了个性化治疗方案:
首先通过药物治疗缓解其多动冲动和焦虑情绪,同时配合行为治疗,帮助他学习专注力训练方法和情绪管理技巧;引入经颅磁刺激等物理治疗,调节大脑神经活动,改善脑功能;此外,心理咨询师定期与磊磊沟通,疏导他内心的不安,也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让家长学会用科学的方式陪伴孩子。经过1个多月的治疗,磊磊作业完成效率大幅提高,情绪也变得平稳,不再频繁哭闹,晚上入睡也更加顺利。如今,磊磊已经能够正常参与学校的学习和集体活动,整个人积极向上!
多动症伴焦虑症科普知识:认识“双重困境”
(一)什么是多动症伴焦虑症?
多动症,医学上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而焦虑症则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患者常出现过度担心、紧张、恐惧等情绪,还可能伴有心慌、出汗、失眠等生理症状。
当多动症与焦虑症同时存在时,就形成了“多动症伴焦虑症”。这种共病情况并不少见,研究显示,约30%-50%的多动症患者会同时伴有焦虑症状。两种疾病相互影响,会让患者的症状更加复杂和严重,对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造成更大的困扰。
(二)多动症伴焦虑症的常见症状
注意力不集中表现:难以集中精力完成作业、听课或其他日常活动;容易被外界干扰,做事经常半途而废;经常丢失物品,如文具、书本等;忘记日常安排,如家庭作业、家务任务等。
多动冲动表现:坐立不安,在座位上经常扭动、站起来;难以安静地玩耍,总是忙个不停;说话过多,经常打断别人的对话;做事冲动,不计后果,如随意插队、冒险攀爬等。
焦虑症状表现:过度担心未来的事情,如担心考试成绩、害怕被老师批评、担心家人安全等;容易紧张、烦躁,遇到一点小事就情绪失控;伴有生理症状,如心慌、胸闷、出汗、手抖、失眠、食欲不振等;回避社交场合,害怕与陌生人接触,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三)多动症伴焦虑症如何治疗?
①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多动冲动和焦虑症状。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必须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
②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调整认知、改善情绪、提高应对能力。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BT)、支持性心理治疗、家庭治疗等。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缓解焦虑情绪;家庭治疗则可以改善家庭关系,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③行为治疗:行为治疗主要通过奖励和惩罚机制,帮助患者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注意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此外,专注力训练、情绪管理训练等也属于行为治疗的范畴,可以帮助患者提升相关能力。
④物理治疗:物理治疗通过非药物手段调节大脑功能,改善患者症状。如经颅磁刺激(TMS),利用时变磁场作用于大脑皮层产生感应电流,调节神经细胞的活动,有助于改善注意力缺陷和焦虑情绪。
石家庄六一儿童医院姚陈代主任提醒,家长若发现孩子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或持续焦虑等表现,切勿仅凭主观判断贴“问题孩子”标签,也不要拖延或盲目尝试偏方。应尽早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儿童心理科或发育行为科就诊,由专业医生评估诊断,避免延误干预时机!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
如今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受重视,除了多动症伴焦虑症这一复合型病症外,抑郁倾向、社交恐惧、情绪调节障碍、强迫症等问题也逐渐凸显11岁的磊磊(化名)曾是家长和老师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