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成长发育的过程中,语言发展是家长们关注的重点,然而,当孩子出现语言迟缓的情况时,不少家长往往陷入焦虑与困惑,甚至将其与自闭症混淆。事实上,语言迟缓与自闭症虽然都可能表现为语言发育落后,但两者在病因、症状及干预方法上存在显著差异。若误判不仅会给家庭带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还可能耽误孩子的最佳康复时机。
3岁男宝楠楠(化名)只能发出简单的单字,面对家人的呼唤常常眼神游离,没有回应。心急如焚的楠楠家长带着孩子辗转多家医疗机构,得到“自闭症倾向”的初步诊断,这个消息如同阴霾笼罩着整个家庭。经过朋友介绍,楠楠爸妈带着孩子来到石家庄六一儿童医院找到了李明恩主任,李明恩主任从语言理解能力测试、表达能力测评,到社交互动观察、感统功能检查,最终确诊楠楠为语言发育迟缓伴随感统失调,并非自闭症。
经过三个疗程的系统康复,如今楠楠不仅能清晰说出短句,还会主动邀请小伙伴一起玩拼图游戏,如今已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
这样的误诊现象在临床中并不鲜见。石家庄六一儿童医院李明恩主任解释“两者虽然都可能出现语言交流障碍,但本质截然不同,错误诊断不仅会加重家长心理负担,更可能延误孩子的最佳干预时机。”
语言发育迟缓和自闭症有哪些区别?
一、核心症状:“不会说”和 “不想说”的本质区别
语言发育迟缓的核心是“能力跟不上”。简单说,就是孩子想表达,但“语言系统”没发育好。比如 1 岁还不会发 “爸爸”“妈妈” 这样的单音,2岁说不出“吃饭”“抱抱”等简单词语,3岁没法讲 “我要吃苹果”这类完整句子。但除了语言,他们和普通孩子没两样:会用眼神求关注,用手指想要的东西,别人和他玩游戏会开心回应,喜欢的玩具、游戏也和同龄孩子一致。
自闭症则是“社交意愿缺失”,语言问题只是附带表现。这类孩子往往对周围的人和事都 “不感兴趣”:很少主动看别人的眼睛,爸妈喊他名字像没听见;有的孩子原本会说话,突然就不说了,或者只会重复别人的话;还会有特别刻板的行为,比如一整天转圈圈、反复把玩具摆成一条直线,家里的家具换个位置就哭闹不止。
二、发病原因:后天可改善vs先天需干预
语言发育迟缓的原因大多和后天环境、身体条件有关,比如:
√听力不好:听不清自然学不会说;
√口腔问题:舌头灵活度不够、腭裂等影响发音;
√语言环境差:家长总替孩子 “包办”(孩子一指奶瓶就递过去,不用开口),或者孩子整天看手机、电视,没人互动说话;
√少数是脑损伤、营养不良等器质性问题导致。
这类问题通过针对性训练大多能改善,比如听力问题解决后配合语言训练,环境改善后多互动,多数孩子能追上正常发育水平。
自闭症的成因则更复杂,目前医学界认为主要和先天遗传、神经发育有关,是遗传基因和孕期、出生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的干预是系统性工程,需要行为训练、社交引导、教育干预,甚至必要时的药物辅助,而且干预周期更长,越早开始效果越好。
三、专家提醒:家长别做3件“傻事”
(1)别自己“贴标签”:网络信息鱼龙混杂,仅凭“不爱说话”“反应慢” 就断定是自闭症,不仅会让全家陷入焦虑,还可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心理压力。
(2)别错过“黄金期”:孩子语言发育的关键期是0-6岁,尤其是3岁前,这时候大脑语言中枢发育最快,及时干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超过6岁再补救,难度会增加。
(3)别忽视“家庭作用”:再好的康复训练,也离不开家里的配合。家长要少让孩子看电子产品,多和他“面对面说话”:喂奶时描述 “我们喝奶奶,暖暖的”,散步时指认 “这是大树,绿色的”,玩玩具时问“我们搭个房子好不好”——多输入才能多输出。
石家庄六一儿童医院李明恩主任提醒,无论孩子表现为单纯的语言发育迟缓,还是自闭症伴随的语言及社交问题,早干预都是决定预后的核心因素!语言能力与社交沟通的发展有明确黄金期,在此阶段大脑神经可塑性极强。无论是针对语言理解与表达的专项训练,还是结合社交技能、行为矫正的综合干预,越早介入,越能帮助孩子追赶发育进度,减少能力差距。
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语言落后于同龄儿,或存在回避对视、缺乏互动、行为刻板等信号,切勿观望等待,务必立即带孩子前往专业机构评估干预,为孩子的发展抢占最佳时机。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
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这片孕育创新的热土上,海南艾锐奥科技有限公司自2020年创立以来,以海洋无人机领域的开拓者之姿,迅速崛起为行业技术领航者与标准制定者艾锐奥的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