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身高越来越受到家长的关注,看着别家孩子“窜个儿”,自家娃却比同龄伙伴矮半头,不少家长既焦虑又迷茫:是“晚长”不用急,还是得赶紧想办法?其实,儿童矮小并非单纯的“发育慢”,如果不及时关注、科学干预,很可能影响孩子一辈子的身高。
10 岁的小贺(化名)刚来就诊时,他的身高只有130厘米 —— 比同年龄段孩子的平均身高低了近10厘米。小贺妈妈无奈地说:“每次带他去公园玩,别人都以为他才上一年级,孩子听到总闷闷不乐。”
石家庄六一儿童医院李苗主任经过详细检查,发现小贺不仅存在生长激素分泌不足的问题,日常习惯也拖了“后腿”:吃饭特别挑食,只爱吃肉不爱吃菜,不喜欢运动,晚上还喜欢熬夜...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他的身高一直跟不上。
针对小贺的情况,石家庄六一儿童医院李苗主任为他制定了个性化方案,经过半年的干预,小贺的身高一下子长到了137.5厘米,与同龄孩子逐渐缩小差距,小贺每天都活力满满!
秋季科学增高方式:多维度发力,抓住 “黄金窗口期”
秋季不冷不热,孩子户外活动不受罪,而且此时身体代谢活跃,正是身高发育的“黄金窗口期”。家长只要从饮食、运动、睡眠、医疗干预这四个方面做好,就能帮孩子“攒足”长高动力。
(一)饮食:吃对营养,筑牢“长高基础”
(1)蛋白质:孩子长身体离不开蛋白质,就像盖房子需要砖块一样。日常可以给孩子吃这些:早餐煮牛奶鸡蛋,午餐加一道清蒸鲈鱼或番茄炖牛肉,晚餐做个豆腐炒青菜,周末再煮点虾仁粥。这样既能保证蛋白质摄入,又不会让孩子吃腻。
(2)钙+维生素D: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维生素D则能帮身体“抓牢”钙。除了每天让孩子喝 300-500 毫升纯牛奶,还可以偶尔给孩子吃点芝麻酱拌菠菜、虾皮蒸蛋羹。另外,每天上午10点或下午4点,带孩子晒 20-30分钟太阳,阳光能帮身体合成维生素 D;如果阴雨天晒不到太阳,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制剂。
(3)微量元素:锌和铁对孩子长高也很重要。缺锌会让孩子没胃口,吃再多也吸收不好,平时可以给孩子吃点牡蛎、瘦肉末、核桃等;缺铁会导致贫血,影响生长速度,动物肝脏、菠菜都是补铁的好选择。
(二)运动:选对项目,刺激骨骼“发力”
秋季天气舒服,带孩子多做纵向拉伸类运动,能直接刺激骨骼生长,推荐这3种简单好操作的:
(1)跳绳:跳绳不用复杂装备,找块柔软的垫子,让孩子每天跳10-15分钟就行,分2-3组,每组跳5分钟。刚开始孩子可能跳得少,别着急,慢慢增加次数,坚持下来效果很明显。
(2)摸高跳:在家找个安全的高处目标,比如门框上贴个卡通贴纸,让孩子双脚并拢站好,手臂举高,尽力去摸贴纸,每次跳 10-20 下,每天练 3 组。这个动作能充分拉伸下肢骨骼,孩子还觉得像玩游戏,更容易坚持。
(3)篮球/游泳:如果孩子喜欢球类运动,家长可以陪他打打篮球,投篮、跳跃的动作能锻炼全身骨骼;如果孩子爱水,周末带他去游泳也很好,游泳时身体伸展,能帮助脊柱和四肢发育。这两项运动每周练3-4次,每次30分钟左右就够了。
(三)睡眠:睡够睡好,让生长激素 “全力工作”
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长高的关键——生长激素,主要在晚上深睡眠时分泌,尤其是晚上10点到凌晨2点,分泌量是白天的 3 倍多。所以让孩子睡够、睡好特别重要:
(1)固定作息,别熬夜
小学生每天需要睡9-10小时,建议每晚9点半前上床;初中生需要8-9小时,尽量10点前入睡。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表,比如晚上8点半开始准备睡觉,洗漱、读绘本,9点半准时关灯,慢慢养成习惯。
(2)营造好睡眠环境
睡前1小时别让孩子看手机、电视,屏幕蓝光会刺激大脑,让孩子不容易睡着;可以给孩子讲个小故事,或者放轻柔的轻音乐;卧室保持安静、黑暗,温度调到 20-22℃,这样孩子更容易进入深睡眠,生长激素也能更好地分泌。
(四)医疗干预:早查原因,别错过“最佳时机”
如果发现孩子身高明显落后——比如比同年龄、同性别孩子平均身高矮10厘米以上,或者每年身高增长不到5厘米(正常孩子每年能长 5-7 厘米),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去正规医院的生长发育科或儿科检查,别拖着等“晚长”。
石家庄六一儿童医院李苗主任提醒:孩子长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离不开家长的耐心陪伴和科学引导。秋季正是好时机,只要把饮食、运动、睡眠做好,再加上必要时的医疗干预,就能帮孩子抓住 “生长黄金期”,实现 “拔节生长”,让他们未来拥有更自信的人生。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
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这片孕育创新的热土上,海南艾锐奥科技有限公司自2020年创立以来,以海洋无人机领域的开拓者之姿,迅速崛起为行业技术领航者与标准制定者艾锐奥的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