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代先慧主任的名字总是与“专业”“责任”“创新”紧密相连。近日,他荣获了“城阳好医生”称号。为了将国内顶尖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理念带回城阳,目前代先慧主任正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行为期近一年的进修学习,届时将为科室和医院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仁心仁术
#坚守呼吸健康第一线#
代先慧主任从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深知呼吸系统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尤其是重症患者的救治更是分秒必争。因此,他始终以提升诊疗技术和科室整体能力为己任。此次赴北大人民医院进修,他聚焦呼吸重症、呼吸内镜和呼吸睡眠三大领域,力求在技术上实现突破,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呼吸系统疾病种类繁多,病情复杂,尤其是重症患者往往需要多学科协作和精准治疗。”代先慧主任表示,“北大的进修经历让我对呼吸疾病的诊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看到了城阳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
北大研修
#技术提升与理念革新#
在北大人民医院进修期间,代先慧主任不仅学习了先进的诊疗技术,还深刻感受到了北大人民医院严谨的医疗管理模式。他提到,医院的交接班中每位医生对患者的病情和检查结果都了如指掌,确保医疗信息无缝衔接。此外,医院每周都会组织业务学习,涵盖国际前沿医学动态和外文文献交流,这种持续学习的氛围让他受益匪浅。
在技术层面,代先慧主任分享了两个让他印象深刻的病例。一例是参与抢救了一位血管炎肺泡出血的患者,通过支气管镜等检查明确了诊断,最终成功救治。“这类疾病病情凶险,诊断难度大,但在北大人民医院多学科团队的协作下,团队迅速制定了治疗方案,这让我对呼吸重症的救治有了新的认识。”他感慨道。另一个病例是经支气管镜支气管内肿瘤切除,北大人民医院在呼吸介入治疗领域的成熟经验为代先慧打开了新的思路。
发展新篇
#三大方向引领科室跨越发展#
谈到如何将北大人民医院进修的成果转化为科室发展的动力,代先慧主任信心满满:
1 提升呼吸重症救治能力
科室已经建立的小重症监护单元将进一步完善升级,提高呼吸及血流动力学支持水平,床边支气管镜检查的应用,更好的为重症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2 拓展内镜介入治疗
将北大人民医院先进的呼吸内镜技术引入城阳,开展更多高难度手术,如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气管内支架置入术、冷冻消融术、经气管镜气管内肿瘤电切等呼吸内镜三、四级手术,提升科室的微创治疗能力。
3 建立呼吸睡眠中心
北大人民医院在呼吸睡眠领域的技术处于国内顶尖水平,代先慧主任希望通过学习与合作,将北大呼吸睡眠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带回城阳,建立呼吸睡眠中心,造福更多睡眠呼吸障碍患者。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学习技术,更要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体系。”代先慧主任强调,“未来,我们将继续与北大人民医院保持紧密合作,定期派医生进修学习,同时邀请北大专家到科室深入交流,实现技术的无缝衔接。”
薪火相传
#打造学习型团队的人才培养体系#
作为科主任,代先慧深知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定期组织业务学习,每周安排时间分享国际前沿医学动态,提升专业素养;建立长期人才培养机制,与北大人民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分批选派医生进修,确保科室整体水平的持续提升;技术传承与创新,通过“传帮带”模式,让年轻医生快速成长。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团队强大了,科室才能真正强大。”代先慧主任说,“我希望通过北大的进修经历,不仅提升自己,更能带动整个科室迈向更高的台阶。”
代先慧主任的北大人民医院进修之旅,不仅是一次个人能力的提升,更是城阳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发展的新起点。他坚信,通过与北大人民医院的深度合作,科室将在疑难病例诊疗、多学科协作、技术创新等方面实现跨越式飞跃。“城阳区的患者不用再奔波于大城市,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顶尖的医疗服务,这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代先慧主任的话语中充满了信心和使命感。
在医学的道路上,代先慧主任始终以患者为中心,以技术为依托,以创新为动力。未来,他将继续带领团队深耕呼吸领域,勇攀医学高峰,为城阳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代先慧
代先慧,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
中国中医药协会呼吸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呼吸疾病介入医师分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委员兼基层协作组副组长,山东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基层学组副组长,青岛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青岛市优秀青年人才,青岛市优秀青年医学专家,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