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快乐星球实践队的20名队员带着满腔热忱,踏上了前往汕头市金平区百合园社区的下乡之旅。为期七天的实践活动里,快乐星球队的队员们以非遗文化、财商素养、合唱街舞等作为主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暑期课堂。
非遗潮韵:解码潮汕文化的温度
“老爷保号里的文化秘密”,讲师将这句承载着地方信仰的俗语作为切入,慢慢铺开潮汕民俗的画卷。讲“老爷”背后的历史渊源,说节庆里的传统仪轨,聊代代相传的民间故事。小朋友们在老师的讲解下,也逐渐明白那些庄重的祭祀,藏着先民对风调雨顺的期盼;那些口耳相传的谚语,是生活智慧的凝练。
走过了百年的潮剧,在今天依旧魅力无穷。“盔头”课程中小朋友们化身“小小传承人”,用彩色绘制脸谱,用粘土塑造盔头,他们两两合作,创造出一个个别具一格的盔头,让一个个潮剧角色跃然纸上,传统戏曲元素也在孩子们的眼中绽放芳华。
在黏土制作红桃粿课程中,孩子们用指尖揉捻黏土,让红桃轮廓在掌心中初显。他们循着步骤,将潮汕代代相传的团圆期盼、米香里的故事与红桃的祝福,都捏进童趣之中。看着手中一块块普通的黏土逐渐变成形态各异的红桃粿作品,大家既收获了手工制作的成就感,也在无形中加深了对传统民俗文化的感知。非遗的种子在这掌心中发芽,传统的味道也随笑声深深铭记。
“水体医生”实践课:小装置里的大奥秘
一堂别开生面的“水体医生”实践课,让小朋友们在动手操作中读懂了污水净化的原理,没有复杂的仪器,矿泉水瓶摇身一变成为漏斗,普通纱布铺成简易滤网,砂石按颗粒大小层层叠放,活性炭则藏在装置中央担任“净化主力”。小朋友们小心翼翼跟着老师操作,当浑浊的污水缓缓倒入自制的过滤器,看着它慢慢渗漏、最终从底部低下清澈的水流时,教室里响起阵阵欢呼,原本“生病”的污水就这样被“治好”了!小小的过滤器,成了连接课本知识与环保意识的桥梁,让小朋友们意识到:保护水资源,要从每一个人做起。
“刚柔交响”:动静相宜的多元课
本次暑期课堂内容丰富多元,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收获颇丰。我们一同学唱了《小美满》,让明快的旋律与纯真的歌词住进心里,感受音乐传递的美好情愫;街舞学习环节里,大家跟着节奏摆动身体,在跳跃与律动中释放活力,体验街头文化的动感与自由;而八段锦的练习则带来了别样的宁静,一招一式间,气息流转,身心舒展,体会到传统养生文化的沉稳与和谐。此外大家还学习了舞狮的扣手礼、马步与麒麟步,在规范的动作里感受传统民俗的精气神,一招一式皆透着文化的厚重。歌声、舞步、马步与太极式的舒缓交织,让这堂课既有青春的朝气,也有沉淀的安宁,每个小朋友都在不同的体验中汲取了能量。
此次下乡活动以多元课堂为载体,融合了非遗文化、财商素养、活力舞唱、水体医生等等,让孩子们在有趣的课堂中收获快乐与知识。七天的时间很短,短到还没有记住每一个孩子的笑脸;但七天的收获也很长,长到足以让我们明白: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唤醒。带着这一份力量,我们终将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继续书写青年的担当与热爱。(陈俞贝)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