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今年13岁的浙江初中生晨漫千山带着满满的收获,结束了他的青铜文化探索之旅。这个暑假,他在家人的陪同下游历了山西、四川、湖北等地,打卡了25家博物馆,并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各大博物馆化身志愿讲解员,向身边的游客分享青铜器背后的故事。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晨漫千山出版了个人首部著作《青铜有把钥匙》。
以笔为媒 让青铜器“活”起来
晨漫千山对青铜文化的热爱源于六年级时的一次旅行。当时,他和妈妈一起参观了虢国博物馆和宝鸡中国青铜器博物院,精美的青铜器让他心生向往。从此,他便踏上了探索青铜文化的道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青铜器,他不仅多次前往各地博物馆参观学习,还观看了无数纪录片,其中央视纪录片《假如国宝会说话》给他深刻启发,萌生了用第一人称讲述青铜器故事的想法。
去年9月份起,晨漫千山利用课余时间潜心创作《青铜有把钥匙》。他查阅大量资料、深入研究青铜器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将所学知识融入字里行间。该书以青铜器为第一视角,通过清新浅白的笔触和真挚细腻的情感刻画,将128类青铜文物塑造成一个个鲜活的“主角”,让它们穿越时空,向读者生动展示华夏文明的辉煌历程与绵延不绝的文化脉络。
晨漫千山对历史的热爱不仅仅局限于青铜文化。从小学四五年级开始,他就养成了写游学、随记的习惯。这一习惯为他创作《青铜有把钥匙》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灵感。
晨漫千山的扎实历史知识还源于平日里对史书的研读。他告诉记者:“我平时就喜欢读《史记》《春秋左传》等书籍,目前来说,隋朝之前的历史我都比较了解。”正是这份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使他在创作过程中能够准确把握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为读者呈现出一个真实而生动的青铜世界。
以行践知 传播青铜文化
截至目前,晨漫千山已经参观了100多座博物馆。从今年暑假开始,他自备讲解器和耳麦,在各个博物馆化身志愿讲解员,锻炼自己的讲解能力。他系统地介绍文物背后的故事、功能及历史背景,专业的讲解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驻足聆听。“很多人夸我讲得好,还有人甚至跟着我听了两个多小时。能够宣扬中华文化,我心里也感觉很自豪。”晨漫千山说。
“中华文明是在青铜文明时定型的,我想通过书、通过讲解宣扬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晨漫千山介绍,《青铜有把钥匙》中还蕴含了自己的所见所感和个人思考。他希望这本书能像一把钥匙,指引自己和同龄的读者们一起去追逐中华文明的星辰大海。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