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理念,有效解决家庭闲置物品堆积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满足居民低成本获取实用物品的生活需求,7月10日至7月20日,聊城大学商学院(质量学院)社会实践队于山东省聊城市冠县开展“旧物换新添活力,青春实践筑绿基”社会实践活动,助力社区搭建闲置物品交换平台,为社区绿色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活动筹备阶段,实践队便开启系统性的深度调研工作。队员们与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人员围坐座谈,从计划发起初衷聊起,详细了解物品交换的范围限定标准、“以物易物”“积分兑换”等核心交换规则的设计思路,以及开放时间安排、场地功能分区等具体管理流程,通过充分沟通为后续活动的顺利开展筑牢基础。为精准把握居民需求,队员们设计结构化问卷,涵盖居民对计划的知晓度、参与经历、满意度、改进建议,以及参与活动后对环保理念、邻里关系的认知变化等内容。通过随机抽样与定点发放结合的方式,累计回收有效问卷150份,为活动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图为社会实践队成员与社区工作人员交流意见
在计划开放日期间,实践队全面开启多元实践模式。实地观察环节,队员们分工协作,有的紧盯现场环境,记录场地整洁度、空间利用情况;有的统计人流量变化,观察不同时段居民参与热情;有的分类梳理物品类型与数量,分析哪类闲置品最受青睐;还有的聚焦交换流程,从物品登记、匹配沟通到完成交换,全程记录;同时,队员们格外留意居民互动的细节,用心捕捉邻里间交流分享的温馨瞬间。志愿服务环节,队员们化身“社区管家”,主动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各项工作:对居民带来的物品进行详细登记,仔细标注物品成色、功能状态等关键信息;按照物品类别、功能用途对回收物品进行分类整理,确保各类物品有序摆放便于查找;定时巡查活动场地,及时维护现场秩序与环境整洁,深度融入活动运营的全流程,亲身感受旧物换新机制的实际运作逻辑。
图为社会实践队成员收集调查问卷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以“旧物换新”串联资源循环、社区和谐与青春成长。资源循环上,大量闲置旧物经回收、修复后重新流通,减少浪费并降低垃圾处理压力,让环保理念落地;居民生活上,旧物“变现”既腾出家庭空间,又以低成本换得所需物品,切实改善生活;社区建设上,活动搭建邻里互动平台,促进交流信任,营造和谐氛围。实践队员也收获颇丰,他们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显著提升,也更体会到基层实践的力量。未来,实践队将继续深耕此类活动,总结经验优化模式,以青春力量推动绿色社区建设,书写青年学子的生态担当。(杨文静)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