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7月12日,广西科技大学“青春乡约 七彩假期”夏令营服务队走进来宾市忻城县红渡镇六蝶村开展暑期支教活动。本次支教活动以“知识传递+实践体验”为核心,开展以提升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互动式沉浸式实践活动。活动融合“春种秋收”趣味运动赛、探索神奇的电力世界、奇妙的大自然几何图形之旅、非遗民俗DIY手工、推普配音秀、英文童谣传唱、情绪体验与管理、应急救护知识培训等丰富多彩的内容,深受小朋友喜爱,促进小朋友在夏令营活动中体验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长”的理念,用心用情呵护当地小朋友快乐成长。
理学院教师职工代表向六蝶小学捐赠书籍
趣味运动会合照
电力课程合照
农耕趣动,几何探秘
活动伊始,实践队员组织小朋友开展“小小农民运果子”“凑堆插秧”“打谷颠穗”“夹运粮袋”“抛秧接苗”“滚碌碡”等生动形象的“春种秋收”趣味运动赛,小朋友们在协作中增强了团队意识,在竞技中点燃了运动热情。
实践队员与小朋友们体验趣味运动赛“打谷颠穗”环节
实践队员与小朋友们体验趣味运动赛“抛秧接苗”环节
“奇妙的大自然几何图形之旅”课堂上,实践队员以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入手,融入数学几何知识,配套剪纸手工、搭建有趣的空间几何模型。共同探秘自然几何之旅,强化小朋友们的空间认知,提升动手能力。
实践队员和小朋友互动
实践队员展示立体图形生成过程
电力探秘,非遗巧传
“奇妙的电力世界”课堂中,实践队员通过生活用电知识讲解与发电装置手工的制作点燃小朋友们对电力世界神奇之火。在手工环节,小朋友们跟着实践队员一步步拼装“仿生蝴蝶”,“太阳能小屋”等。在组装“手摇发电小屋”时,使劲摇把手,屋里的小灯就亮了,“原来电是这么来的!”有孩子举着自己的作品,激动地跟同伴分享。
小朋友们在听实践队员讲解电的相关知识
小朋友在制作太阳能发电小屋
近年来,六蝶村以养蚕发展集体经济,实践队员通过养蚕文化引入壮锦的由来,带领小朋友体验非遗民俗DIY手工课程。通过讲解“广西三月三”民俗文化,制作壮锦冰箱贴和涂鸦帆布袋等有趣DIY手工,体验非遗文化传承壮族民族精神。
实践队员教小朋友做壮锦冰箱贴
小朋友在涂鸦帆布袋
配音推普,唱谣赋能
在推普活动中,实践队员们选取了《哪吒之魔童降世》与《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经典片段,让小朋友通过配音的方式练习普通话。小朋友根据角色语气与情感的不同争相模仿,时而俏皮灵动,时而坚定有力。在集体诵读《少年中国说》环节中,铿锵有力的诵读,饱满的情感迸发,在趣味中推广普通话,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传播中华经典文化,传承爱国情怀。
实践队员们通过经典影视作品介绍《雪绒花》的由来,一句一句教唱经典英文童谣《雪绒花》,孩子们跟着节奏轻声哼唱,在歌声中感受不同语言的魅力,提升对英语的兴趣。
小朋友上台展示配音成果
实践队员教小朋友们唱《雪绒花》
情绪体验,应急救护
在情绪体验与管理课堂上,实践队员们通过分享不同状态下的情绪变化,引导小朋友认识“开心”“生气”“难过”等不同情绪,用不同的颜色在情绪调色盘画出对情绪的理解,并鼓励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在“憋笑游戏”“你画我猜”等情绪体验游戏中释放压力与不安,在管理情绪中收获快乐与成长。
应急救护知识在生活中必不可少,实践队员通过互动式抢答模式讲解“预防中暑”“动物咬伤”“海姆利克急救”“防溺水急救”等知识点,运用沉浸式体验紧急情况下如何自救和他救。小朋友们积极参与,踊跃回答,在实践中学习到了宝贵的应急救护知识,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小朋友分享情绪调色盘
小朋友体验心肺复苏、人工呼吸
“青春乡约 七彩假期”夏令营组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的优秀青年学子组建实践团队,为六蝶小学带来丰富多彩的暑期支教活动。活动中,小朋友们不仅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更在实践中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乐趣,收获了友谊和成长;实践队员也在实践中体会传道授业解惑的不易,在乡间田头地里村落中探索如何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在小学小朋友纯净的眼神里读懂青春如何绽放绚丽色彩。未来实践队员们用青春蓬勃的朝气与勇担使命的行动,谱写新时代青年何为的乐章。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