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贩收款码多如繁星,消费者扫码时茫然无措,生怕错付引发纠纷;商户手动记账、对账,错收漏收成为家常便饭;促销方式陈旧单一,顾客黏性难以提升……这些困扰传统农贸市场的顽疾,在山东高密市找到了系统性解法。通过通联支付的数字营销解决方案,当地农贸市场正经历一场静悄悄的“智慧蜕变”,让承载民生的“菜篮子”在保留烟火气息的同时,焕发出便捷高效的新活力。
1、统一支付入口,终结“码海迷局”
市场为每个摊位配备定制化收款码牌,整合微信、支付宝、银联等全渠道支付能力。码牌统一印制摊位名称与编号,有效杜绝了“李鬼”码浑水摸鱼的风险。交易完成瞬间,云喇叭清晰播报“收款XX元”,同时云打印机实时输出交易小票。这一双重确认机制,既让商户在忙碌中不再担忧资金差错,也让消费者彻底摆脱“该扫哪个码”的困扰,支付体验变得透明、安心。
2、智慧账务管理,解放商户双手
数字化手段显著优化了市场运营效率。传统模式下,商户需手工记录每笔交易,收市后还需耗时核账,易出错且效率低下。如今,每笔交易通过统一系统实时记录、自动汇总,商户可随时通过终端查看精准的销售数据与资金流水,大幅降低人工对账压力。
3、多元优惠联动,激活消费活力
金融机构与市场深度合作,推出“民生优惠包”。消费者通过绑定银行卡或参与指定活动即可解锁“满30减5”、“满100减20”等阶梯式满减券,支付时自动抵扣。同时,摊主还可以借助连锁通会员系统灵活开展自主营销:“累计消费满200元送10元券”、“老客专享折扣”等个性化策略层出不穷,显著提升了顾客复购意愿,实实在在带动了摊位收入。
作为经济生活的底层支撑,支付已深度融入日常高频消费。通联支付以支付服务为核心,持续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提升“场景化支付+金融科技服务”的综合能力。前段时间,在德本咨询(DBC)联合《互联网周刊(CIW)》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CIS)发布的《2024第三方支付50强》榜单中,通联支付成功入围,充分体现了其在技术创新、场景深耕与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的突出成绩。
聚焦关乎百姓日常的民生场景,通联支付积极协同产业链伙伴,致力于构建更便捷、更智能、更丰富的生活服务新生态。高密农贸市场的实践充分证明:科技的力量,正让柴米油盐的日常采买变得更省心、更实惠、更具温度,生动诠释了科技服务民生的深层价值。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