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闫丽艳
在当今资本市场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如何平衡短期业绩与长期价值、如何在复杂的财务舞台上保持透明、赢得信任,成为越来越多投资人和监管者关注的课题。数字经济迅猛推进,财务报表与经营数据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数字,它们映射的是企业的真实健康状态,更是资本市场信心的基石。在这样一个需要智慧与远见并存的时代,胡艳萍的探索与实践,展现了一位复合型企业管理专家在推动企业治理、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方面的深邃思考。
作为复星开心购(深圳)科技有限公司的总裁办高级总监、公司创始合伙股东之一,胡艳萍深谙企业财务治理之道。她不仅从零搭建起公司的财务、法务及风险控制体系,还全面负责预算、资源管理、财务分析与投融资,帮助企业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稳健航行。在实际工作中,她积累了丰富的关于盈余管理、财务披露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经验,并将这些经验转化为严谨的学术研究与战略思考,形成了独特的知识体系。
胡艳萍在其论文《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研究》中,系统地分析了盈余管理行为如何在无形中改变资本市场的生态。她通过深入挖掘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多重动因,包括满足资本市场对财务美化的预期、避免债务违约、实现管理层激励、争取税收与监管优惠等,将企业在不同阶段的财务行为动机以清晰的脉络展现出来。同时,她对比了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方式,揭示了企业在会计估计、坏账准备、存货跌价以及实际经营活动中进行盈余调节的具体路径,并指出这些做法短期可能助力财务报表亮眼,但长期往往侵蚀企业的财务弹性和资源配置效率,甚至破坏其市场声誉。
在论文中,胡艳萍特别将视角转向资本市场的另一端——投资者。她提出,盈余管理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服务于企业的短期目标,但却以信息失真为代价。企业通过盈余管理扭曲财务报表真实性,降低会计信息质量,使投资者在判断企业真实价值时面临更大困难。与此同时,这种不透明加剧了投资者的心理不确定性,诱发信任危机,进而影响其投资组合配置和风险溢价要求,导致市场资源错配、流动性结构失衡,并放大金融市场的波动性。这种洞察不仅为投资者的理性决策敲响了警钟,也为监管者完善市场监管体系提供了重要依据。
不同于仅停留在理论剖析的研究,胡艳萍更关注如何以务实的措施去化解盈余管理带来的市场隐患。她在研究中提出,应从提升信息披露质量、优化投资者信息获取机制、加强投资者盈余信息识别能力以及构建投资者决策保护体系四个层面,来着力规范盈余管理行为。她建议建立健全盈余信息披露标准体系,强化对非经常性损益、关联交易等高风险领域的透明披露,并推动盈余质量报告的制度化。此外,她还呼吁借助大数据与智能分析技术,降低投资者信息获取的成本与门槛,同时通过系统化投资者教育,提升其识别盈余管理行为的能力,从源头上减少因信息劣质导致的决策误区。针对潜在的权益受损,她提出要健全盈余管理责任追究机制、完善集体诉讼体系并设立投资者保护基金,为投资者提供更有力的法律与制度保障。
这些建议背后,展现的是胡艳萍在长期企业战略管理与资本市场实务中积累的深刻洞察。她深知,盈余管理行为并非绝对的善或恶,而是企业在复杂市场博弈中一种带有灰色地带的策略选择。因此,如何通过完善制度、提升市场主体素养以及强化监管与保护,来让盈余管理更趋合理、有序,成为她思考与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技术快速更迭、资本市场瞬息万变的当下,胡艳萍始终坚持用系统性思维审视企业行为,用科学化方法管理财务与风险,用严谨的研究态度探索资本市场的内在规律。她相信,只有在理性与规范的轨道上,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增长,资本市场才能真正发挥配置资源、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功能。
胡艳萍的探索不仅为复星开心购这样的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治理支撑,也为更多志在实现长期价值的企业家、管理者、投资人提供了深具启发意义的思路。在盈余管理行为的纷繁复杂面纱之下,她所坚持的透明、理性与专业,正为资本市场注入更多可贵的信任与秩序。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