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挖掘中医药文化的潜力,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青春筑梦”暑期实践团队前往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开展中医药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的实践之旅。团队成员走进乡村、进行问卷调查、探究文化内涵,为当地发展贡献青春智慧。
一、走进赤东村:共绘产业新蓝图
团队来到以蕲艾种植和中医药文化闻名的赤东村。面对发展挑战,村干部推出“新老协作”机制:年轻人负责文旅项目的运营与宣传,老一辈专注蕲艾的种植与加工。
与村干部交流中,团队了解到村民对即将建成的民宿和中医药体验项目充满期待。70多岁的老村民依旧坚持参与艾草采摘,传承传统技艺。村里治保主任表示:“等审批通过,村里就能接待更多游客!增加更多经济收入!”此外,村里计划修路、完善水利设施,并与企业合作推动产业升级。这种“政府引导+企业带动+村民参与”的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
二、探访恒丰村:聆听双向需求之声
在恒丰村,团队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乡村振兴的真实声音。问卷内容涵盖康养服务体验、健康产品使用意愿和旅游配套建议等。
走访中,团队感受到游客的参与热情和村民与游客的友好关系。调研结果显示:一方面,村民对“中医药文化+生态旅游”模式感兴趣,希望特色产业带来新机遇;另一方面,游客多通过短视频和社交媒体了解恒丰村,表示“不虚此行”,愿意推荐给亲友并再次到访。这种双向反馈为文旅融合提供了支持。
三、溯源李时珍纪念馆:厚植文化根基底蕴
团队走进李时珍纪念馆,探寻中医药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从《本草纲目》到现代蕲艾工艺,中医药文化在这里完成了四百年的传承与创新。
馆内展品展示了《本草纲目》中1892种中药的演变历程。团队了解到蕲春的“五蕲”——蕲艾、蕲竹、蕲蛇、蕲龟、蕲芹,认识了它们的药用价值、历史传承和现代应用。从李时珍的医药理论到现代康养旅游,团队成员对当地康养文化的历史与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大家认为,康养旅游的根基正是中医药文化,它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文化支撑。
青春与乡土的“双向赋能”
从田间到展馆,团队成员用脚步丈量乡村振兴的路径。“青春筑梦”小队成员们认识到,乡村振兴需要政府、企业、村民与青年共同努力,也需要文化与产业的融合。 在实践中谈随新思路康养旅游新途径,蕲春的“药乡养共生”之路将越走越宽,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将在蕲春绽放出新的色彩!(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RB014小分队)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