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洞庭烟火到湾区鲜味:一位老饕的乡愁与野心
2019年冬,湖南汉子,惠州市小柴湖餐饮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曹立站在惠州东江畔,望着粼粼波光,思绪却飘回了八百里外的洞庭湖。彼时,他已在餐饮行业摸爬滚打二十余年,尝遍南北风味,却始终忘不了童年记忆里的湖湘至味——清晨码头活蹦乱跳的银鱼,柴灶铁锅里翻滚的河鲜火锅,外婆用土坛剁椒蒸鳜鱼时飘出的鲜香。那一刻,他下定决心:“要把洞庭湖的呼吸,装进岭南的餐桌。”
破局:一条鳜鱼的“鲜味革命”
创业之初,曹立带着团队走遍湖南湖北二十余个淡水湖区,睡渔棚、啃干粮,只为找到最肥美的翘嘴鲌、最嫩滑的黄骨鱼。在惠州首店的后厨,他立下铁律:不用隔夜鱼、不卖冷冻货、不碰工业化调料。一道“古法蒸洞庭鳜鱼”,鱼必须现杀现蒸,佐以衡阳老坛发酵的剁椒,鱼鳔里还要灌入用鱼骨吊足六小时的高汤。食客筷子一挑,鱼脑如豆腐般颤巍巍滑落,鲜味直冲天灵盖:“这鱼,会说话!”
匠心:湖鲜里的文化密码
在曹立眼中,小柴湖的菜单是一部活着的湖湘饮食方志。常德钵子鱼杂用陶土慢煨,还原沅水渔民“一钵煮江湖”的豪迈;君山老姜配鄱阳湖黄骨鱼,复刻岳阳夜宵摊的市井烟火;就连一碗莲藕排骨汤,也坚持选用洪湖九孔藕,炖足四小时直至拉丝如蜜。他更独创“湖鲜十二时辰”供应链 —— 从鄱阳湖捕捞出水的鱼虾,24小时内必达小柴湖,凌晨到店的鲜货,中午便能“复活”在蒸笼里。一采水业集团董事长何西感叹:“曹董对鲜的执着,像在跟时间赛跑。”
蝶变:从渔火匠心到湾区名片
2023年,小柴湖在惠州开出第四家店,成为商务宴请的“鲜味地标”,包厢预订需提前三天。但曹立的野心不止于此。进军深圳时,他在松岗店埋下“湖湘密码”:包厢以“大通”“君山”等命名,光影船舶模拟洞庭晨雾,餐盘纹样复刻元代《渔庄秋霁图》。有人质疑:“卖鱼需要这么多讲究?”他笑道:“没有文化的鲜味,只是调料堆砌的工业品。”
未来:舌尖上的洞庭长征
如今,小柴湖的冷链车队已织就一张纵横南中国的“鲜味地图”——太湖白虾、千岛湖螺蛳、阳澄湖大闸蟹、查干湖鱼头……四季更迭,餐桌上的洞庭永不落幕。曹立常对团队说:“外婆用一锅鱼汤教我写‘鲜’字,现在,我们要让这个字刻进大湾区的味觉基因。”
站在深圳新店的玻璃幕墙前,这位湖南汉子望向川流不息的车龙,仿佛又看见洞庭湖的渔火。他的手机屏保至今仍是老家码头的照片,上面写着一行小字:“众人拾柴,燃起小柴湖的火焰。”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