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响应科技助残政策,北京青年科技创新者方世希和伙伴们筹备发起 “北京市科技助残促进会”。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有 8500 多万残疾人,占总人口的 6.34%,在生活与就业上面临诸多不便。为解决残障群体在出行、日常起居、信息获取及就业机会等方面存在的障碍,该组织以 “科技赋能残障群体” 为使命,规划借助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研发实用辅助工具,将联合企业、高校、社会组织等,开展需求调研与产品开发工作,通过科技助残提升残障人士生活品质与就业竞争力,助力他们更好融入社会,推动无障碍社会建设,营造浓厚人文关怀氛围。
目前筹备组已启动技术开发者、公益人士及残障群体代表的招募工作,同步推进章程拟定与资源对接,计划年内完成民政注册,启动首次科技助残技术试点项目。
正文
初中时,方世希首次参加机器人大赛。在辅导老师悉心指导下,他独立编写程序,成功操控机器人执行指令。这一经历,让他深切感受到科技改变生活的强大力量,也在心底埋下深耕科技领域的种子。
此后,凭借对科技的热忱与钻研,方世希在机器人大赛中屡获佳绩,先后两次荣获一等奖、一次二等奖,还积极参与创新大赛,入选市级比赛,并斩获第37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北京工业大学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大学期间,方世希就读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系统学习专业知识。为将所学用于实践,实现科技助残理想,他前往一家智能科技公司实习。实习期间,他主导设计新一代科技助残智能产品,却因公司资金链紧张,项目无奈搁置。这段波折经历让方世希深刻意识到,仅凭个人之力,难以实现科技改变生活的宏大愿景,需汇聚多方力量,紧密贴合社会需求,科技成果才能真正落地 。
2024 年,方世希策划 “聋人生态共创设计活动” 路演大赛,邀请听障人士基于自身需求开发产品原型并路演。众多听障人士参与其中,现场气氛热烈。有参与者表示,原以为只能被动接受技术成果,没想到能参与创造。这让方世希更加坚定信念,脱离真实群体需求的科技是没有根基。
根据相关调研数据显示,超 60% 受访者认为助残设备不好用、用不起。方世希称,他手中拟定的促进会章程草案有三大原则:需求由残障群体定义、技术方案开源共享、成本控制优先保障普惠性。
北京市科技助残促进会(筹)正招募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无障碍产品设计师及残障社群代表。方世希表示,促进会若注册成功,将设 “残障者技术创新基金”,资助残障人士自主提出的技术方案。他认为,真正的赋能是让受影响群体成为解决方案设计者,他们搭建的不只是组织,而是科技改变生活,让生态体系更具有人文价值 。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