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法律服务行业正处于传统作业模式与数字技术激烈碰撞的关键转折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浪潮持续冲击各行业边界,法律领域的技术创新已从零星探索步入加速融合阶段 —— 部分先知先行的律所正在搭建智能检索系统,将千万级裁判文书与法规库纳入数字化管理。然而,行业整体仍呈现 “技术应用碎片化” 特征:中小律所受限于成本投入,对智能工具的应用停留在基础功能;大型机构虽尝试构建数据中台,却难以突破法律逻辑与算法模型的融合瓶颈。就在这一技术渗透与行业惯性交织的特殊时期,智慧法务领域的新锐专家马思聪以 “法律 + 科技” 双轨思维破局,其主导研发的商业法律大数据风险预警系统,正以全流程风控的创新范式,重新定义智慧法务的行业标准。
双轨思维破局:从法律实务到技术革新的跨界实践
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的马思聪,凭借扎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和丰富的金融法律实战经验,在传统法律服务领域已积累了诸多典型案例。他在工作中发现,传统法律风控依赖人工检索与经验判断,在面对复杂商业场景时效率低下,尤其在跨境投资、大型交易等领域,难以应对海量法规与动态政策的挑战。2018年,法国数据保护监管机构因谷歌公司未及时遵守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的相关规定,对其处以5000万欧元罚款。这一案例让他敏锐地意识到大数据技术在法律风险防控中的巨大潜力,并由此得出深刻见解:“技术并非要取代法律,而是为了让法律思维以更高效的方式落地。”
经过数年的深入调研与技术攻关,马思聪带领团队成功研发了“商业法律大数据风险预警及防控一体化系统V1.0”,该系统在近年来正式投入使用。该项技术成果的核心优势在于整合法律知识与数据算法:通过构建覆盖多行业的法律知识图谱,将分散在裁判文书、行政法规中的信息转化为可量化的风险指标;借助深度学习算法分析历史判例,实现合同条款风险点的智能识别;其 “法律要素向量化” 技术,更将抽象法律概念转化为机器可理解的数字模型,推动法律风控从人工经验向数据驱动转型。
实战验证:技术赋能商业风控的典型场景
在某能源集团 3.5 亿元跨境股权交易中,系统通过分析近五年同类判例,识别出对赌协议中 “业绩补偿条款” 因未明确不可抗力标准可能引发的争议,建议客户细化条款表述,最终规避了潜在诉讼风险。在跨境贸易领域,2020 年越南修订《投资法》限制外资持股比例时,系统提前监测到政策变动,为一家物流企业收购当地公司的交易提供分阶段收购、引入本地合作方等合规方案建议,帮助客户在政策落地前完成交易架构调整。类似地,在欧盟 GDPR 实施前,系统已为多家企业定制了合规应对方案。
据了解,该系统在合同风险识别等场景中展现出较高的实用性,其风险预测模型经实际案例验证,能够为企业提供较精准的风险提示,推动法律风控从事后救济向事前预防转变。
行业探索:技术驱动下的风控模式升级
马思聪的实践为法律科技与商业风控的结合提供了新思路。目前,该系统已在不同规模的企业中应用,服务范围涵盖多个行业,包括部分大型跨国企业。他表示,团队正持续优化系统功能,未来计划引入区块链、联邦学习等技术,提升数据安全与多方协同能力,并加强与行业机构的合作,推动法律科技在商业风控中的深度应用。
“法律科技的核心是让技术服务于法律价值。” 马思聪认为,未来的商业法律风控将更依赖数据与算法的支撑,而系统的不断迭代升级,将为企业提供更高效、精准的法律风险防控服务,助力商业活动在合规轨道上运行。
从传统法务到科技赋能,马思聪的探索展现了法律与技术融合的可能性。他主导的系统不仅为企业商业活动提供了风控工具,更启发了法律行业在数字化时代的转型方向,为推动法律科技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实践样本。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