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虎嗅汽车组
作者 | 王笑渔
滴滴出行“消失”的日子,网约车平台没有新战事。但在定制网约车赛道,暗流涌动。
2020年11月,滴滴出行在北京发布了旗下第一款定制电动汽车D1,这也是首辆专门为网约车设计的电动车,并由比亚迪为其代工。时隔一年之后,2021年12月15日,盒子汽车在北京发布了两款,聚焦B端赛道的车型:BM-400主打专车、网约车、出租车市场;BM-600针对中高端租赁市场。
更有趣的是,英国一家名为Arrival的商用电动车公司,此前也发布了一款为Uber定制的网约车。从外观到内饰等诸多设计元素上,与盒子汽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国内的车企中,理想汽车最早尝试过为滴滴出行定制MPV车型,但至今没有量产。而前不久岚图汽车发布电动MPV“梦想家”,欲从B端租赁市场分一杯羹。
滴滴开了头,新玩家们涌上了定制网约车赛道。
一、救救网约车脏乱差
网上有个段子——马路三大妈(慢):轩逸、雷凌、卡罗拉。
这三款日系小轿车的排量小、开不快、内饰糙都是不争的事实,但凭借着油耗低、价格低、故障少等优势,被视为网约车司机的首选。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11月轿车销量榜中,日产轩逸排名第一、丰田卡罗拉排名第四、丰田雷凌排名第八。
相比起网约车有得选,出租车司机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以北京出租车为例,2003年第三代现代伊兰特被引入中国后,几乎被纳为北京出租的“制定用车”。被伊兰特出租车支配的恐惧还未彻底远离,北汽新能源EU系列又一度成为北京出租车司机的噩梦。
知乎上有一篇高赞文章《听听北京126位电动出租车司机的评论》中,作者总结了出租车司机反馈的几大问题:“续航短、故障率高、成本高”。还有司机直呼:“别买,不买不上当,买了就上当。”
网约车和出租车,本质上都属于服务行业的一种。设想一下:“假如你自己是一名出租车司机,使用一辆糟心的车去工作,你能提供给用户优质的服务吗?”
解决打车体验差的问题,归根结底要从运营车辆开始改变。
无论是网约车还是出租车,几乎从乘用车改造而来的。早期,像捷达、伊兰特等出租车都是加个计价器、车顶灯箱等简单的装置,就上路载客。后来在网约车上,滴滴通过加装“桔视记录仪”来监控司乘环境,也有像T3出行等平台,对加装车联网平台、一键报警装置等等。
简单加装监管装置的运营车辆,开始逐渐变为一个冰冷的空间。
直到去年,滴滴发布D1定制网约车时,提到这款产品是基于滴滴平台上5.5亿乘客、上千万司机需求、百亿次出行数据,针对网约车出行场景,在车内人机交互、司乘体验、车联网等多方面进行定制化设计。并通过司机定制座椅等设计,来让司机在长时间驾驶工作中减缓疲劳。
在谈到进入定制网约车赛道时,盒子汽车创始人兼CEO张署光向虎嗅表示:“我们每天打车都能听到司机在抱怨工作太乏味、收入偏低,堵车也抱怨,换电也抱怨,充电也抱怨等等。这些东西都是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存在的痛点。”
张署光还说:“我们每到一个城市第一眼看到的是出租车和网约车,它代表一个城市的形象,但现在出租车、网约车形成了老破旧、脏乱差的问题,它已经失去了城市名片的属性。我们希望造的这个车能把这个属性体现出来,就是新能源的出租车、网约车能成为一个城市名片。”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国内的B端赛道存在市场空白。
早在2014年,上海通过招投标方式推出了200辆以无障碍服务为主的多功能出租汽车,由强生出租公司中标。当年10月,首批50辆“英伦车”上路运营,当时的起步费19元。这款车来自英伦汽车,是吉利和英国锰铜合作的产物——专门生产伦敦出租车TX4及系列车型。
但当时,因为油耗、维修费用等都要比普通出租车高不少,这让驾驶员们觉得有些“吃不消”。在2008年停产后,市面上基本就没有一个品牌在专注于B端赛道去做设计、研究、生产。
直到这两年的新能源汽车逐渐成风,想要切入造车领域的新玩家们,又就开始安耐不住了。
二、一切设计,都是为了减成本
2018年3月22日,理想汽车(当时还叫车和家)宣布与滴滴出行成立合资公司,前者供车,后者运营,合资公司将聚焦在共享出行服务和自动驾驶领域。在那个节点上,而双方提出合作的首要战略目标聚焦在“出行成本的下降”。
在一辆运营车辆中,占据成本大头的是车辆的购置成本,后续还有保险、养护、补能等。
为了减少购置成本,很多车企会生产减配车型用于网约车,但仅仅是功能、用料的减少,不能解决产品在设计阶段都涵盖进去的成本。比如出行用车中,存在副驾驶座位使用率极低,却消耗大量空间的现状;乘客出行时,也时常面临车内空间狭窄、大件无法上车、宠物无法上车等问题。
盒子汽车BM-400,取消了左后车门、取消了副驾驶座椅、取消了二排右侧座椅。
盒子汽车BM-400
通过L形座椅布局(1+1+3座位分布),把将车内空间最大化交给乘客。具体来看,前后分为三排,原先的副驾驶处用于堆放行李的区域,第二排内侧有一个独立座椅,第三批则留出来一个腿部空间巨大的专属座椅。
此前在参观过程中,有一位工作人员向我们描述道:“侧滑门自动打开,用户可以提着行李上车,再顺手就放在副驾驶位置,轻松地走向第三排坐下。”
当我们看到BM-400实车的时候,还是不禁想起来一款英国车企Arrival,为Uber等网约车平台所定制的网约车。Arrival成立于2015年,主营电动货车和商用车生产,服务于商业、市政买家。
Arrival
从概念设计图来看,Arrival对车内空间也做了重新布局。但副驾驶座并没有像盒子汽车彻底取消,而是用“折叠”的方式在座椅和置物空间之间切换。在材料方面也有讲究,比如Arrival用的这种灰布座椅具有坚固的饰面,其他内部组件由硬塑料制成,因此它们很坚固且易于清洁。
此外还有一些巧妙的设计,像乘客座椅的靠背可以向下折叠,为驾驶员创造一个小工作台。以及,在车边的杯架用了发光灯带的设计,让乘客在黑暗中方便取拿物品。总体而言,Arrival旨在优先考虑 “成本、正常运行时间、驾驶员舒适度、安全性和便利性”。
对于运营成本方面,盒子汽车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比如,该团队就将“低成本的易损件更换”纳入到了产品定义中。在做好标准件和标准接口的前提下,盒子汽车75%-80%的轻微刮蹭都可以自行更换前后保险杠等覆盖件,这一过程可由司机独立完成,极大地降低了维保成本。
盒子汽车创始人兼CEO张署光用“一块钱理论”来解释,他对于成本的思考:“我们凭什么在市场上能有一席之地?就是一块钱理论,希望同等质量、同等性能的车我们比别人便宜一块钱,你买了我的车,在使用的过程当中,你的整个维修、保养等等这些开销要比别人节省一块钱。”
张署光说道:“我们做的是城市智能出行服务商,回归到事物的本质,我希望找每个节点的所有痛点,比如司机买完了靠运营多长时间能回本。”
三、赛道初成型,都想吃块肉
网约车市场转入存量市场早已是既定事实。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2017-2019年,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稳步增长,2019年达3080亿元,2020年下滑至2980亿元。
但滴滴出行率先开启的定制网约车市场,才刚刚显露出起跑线。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在巡游出租车和网约车市场上,2021年传统燃油车总占比为41.8%,在非限行限购城市占比达55.4%,限行城市中燃油车占比也达到了44.3%。这意味着,仍有接近半数的运营车辆会逐渐被“换新”。
2018年,国务院提出《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显示,要加快推进城市建成区新增和更新的出租车使用新能源汽车,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等重点区域使用比例要达到80%。
按照《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私家车登记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的,满60万公里强制报废,不满60万公里但是使用年限达8年的将退出网约车经营,后续仍可以按照满60公里强制报废的规定作为私家车使用。
换言之,以后的新增网约车全都会转向新能源车型。
对于国内的玩家盒子汽车,亦或是国外的玩家Arrival,首先要解决的是量产问题。目前,盒子汽车的两款产品,BM-400和BM-600计划先后于2023和2024年量产。而Arrival同样也是计划在2023年底正式量产。从现在来看,最大的难点在于找到合适的代工厂。
张署光告诉虎嗅:“初期我们肯定就跟其它所有新势力造车一样的,采取代工的方式。”具体代工方目前还未官方公布,但一位盒子汽车工作人员在交谈中表示,有两家工厂在谈,分别是北汽和海马。
而Arrival的生产方式则多少有点花哨。据官方介绍,Arrival将采用微型工厂生产,每间工厂仅需投资大约5000万美元,且没有冲焊涂总四大车间。目前已有至少两家微型工厂,一家位于伦敦西北部的比斯特镇,另一家位于南卡罗来纳州的洛克希尔,计划到2024年拥有31家工厂。
Arrival生产过程
之所以有“微型工厂”这种操作,是因为Arrival独特的车辆结构,其产品基于一个“滑板(skateboard)”平台,该平台使用网格架构和相同的自定义大小组件,类似于电路板插座,使其易于扩展,并允许从任何一个平台创建多种车辆类型。
类似的“滑板底盘”技术,盒子汽车也表示公司有自研。据介绍,该公司的两款产品,均基于盒子汽车自研“八爪鱼”1.0平台的模块化底盘打造,该底盘共用零部件数量高达95%,可灵活地定制不同车身、适配不同空间、以及兼容不同容量的电池模组。明年5月完成“八爪鱼”2.0平台的搭建。
与Arrival靠卖车赚钱不同,盒子汽车的定位是一家专注创新的“B端出行空间提供商”,盒子汽车自称创建了一套可定制化的智能交互系统——HIGH DO。
盒子汽车
它不仅涵盖车载大屏娱乐系统,车内机器视觉技术应用、车联网、车内智能控制等,可实现车内大屏 游戏、直播、点播、唱K等娱乐服务;同时接入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可在车内提供城市宣传片广告服务、城市特产订购等消费体验。
说白了,不光从B端买家手里靠卖车的赚钱,还要靠卖广告赚钱。
写在最后
“做B端赛道的特斯拉”,这是张署光给这家公司立的Flag。盒子汽车,究竟是“一匡九合”,还是“落地成盒”,最后还是要拿市场份额说话。
盒子汽车官方表示,截止12月10日,BM-400目前已经收获了4.2万台意向预售订单,但是要知道这依然只是意向,并不代表最终能够完全转换为销量。以比亚迪和滴滴出行联合打造的网约车专属车辆比亚迪D1为例,今年1-10月总销量也仅仅为8000多台。
打车这门生意里头,产品和服务层面的“坑”,都是能靠融资和烧钱来填平。在运营过程中,所涉及的车辆行驶数据、用户隐私安全等等那些藏在冰面下的危险,才是最为致命的坑。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