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BT财经 无忌
一直酝酿上市的顺丰同城,终于在12月14日上市成功。
但顺丰同城并未获得资本的认可,上市发行价为16.42港元/股,但首日即遭破发,盘中一度跌逾15%,最后报收14.9港元,跌幅为9.26%,市值为139亿港元,截至12月21日股价继续走低,为15.44港元/股,总市值为144.13亿港元。
被称为“第三方即时配送第一股”的顺丰同城是继顺丰控股、顺丰房托和嘉里物流之后顺丰旗下的第四家上市公司,一度非常排斥上市的顺丰总裁王卫,在资本的冲击下,顺应了潮流。
高营收下的高亏损
即时配送是指消费距离只有几公里,配送时长不超过1小时的配送过程,这在新消费时代下成为消费者越来越推崇的消费方式之一,“省时、省事、省力”是众多消费者青睐即时配送的主要原因。
在物流升级带动消费升级后,即时配送,只用时几年就发展成为一个产值超千亿元的庞大市场,业内人士预计,未来5年左右,行业将发展成为一个拥有万亿级的市场规模。
疫情给很多行业带来了冲击,而同城配送却在疫情的冲击之下,获得了迅猛发展,在疫情限制了人们出行消费之余,却促进了本地消费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同城配送的即时性,让行业迎来了爆发期。
BT财经查询艾瑞咨询报告数据发现,近几年即时配送行业的发展极为迅猛,2016年即时配送的年订单量为46亿单,而在2020年,订单已经增至210亿单,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6%。该机构预测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至2025年,年订单将增至795亿单。
在这样火爆的市场下,即便顺丰同城入局时间是在稍晚的2016年,达达、闪送已在2014年成立。美团配送、饿了么的蜂鸟配送也于2015年上线。但依然成功搭上了同城配送的末班车,发展三年后顺丰同城开始独立运营,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顺丰同城的招股书数据显示,2018年顺丰同城的总营收为9.93亿元,2019年增至21.07亿元,增幅高达112.2%,而2020年的营收又增至48.43亿元,增幅为129.9%,近三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20.82%。2021年的前5个月,顺丰同城总营收为30.46亿元,已经完成2020年全年的63%,同比增长了113%,增幅虽然略有下滑,但超过一倍的增速还是让顺丰同城业绩非常亮眼。
而在业务规模方面,顺丰同城发展同样迅猛,2018年订单总数仅为0.798亿单,而2019年暴增至2.111亿单,增长率高达165%,2020年顺丰同城的年订单总数为7.609亿单,增幅高达260%,近三年顺丰同城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08.7%。2021年前5个月,顺丰同城订单总数达5.13亿笔,已经完成去年全年的67%,同比增长151.2%。
或许是顺丰同城的高速发展而忽视了净利润,如此漂亮的营收并未让顺丰同城赚钱,反而导致了亏损的不断加大。2018年顺丰同城亏损为3.28亿元,2019年增至4.70亿元,亏损增幅为43.3%,到2020年,顺丰同城的亏损持续加大,已经高达7.58亿元,增幅为61.3%,即便是在营收数据依然漂亮的2021年年前5个月,亏损同样增至3.53亿元,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以及今年前5个月,顺丰同城累计亏损已经高达19.09亿元。
人力成本的高企,被称为同城配送行业吞噬利润的黑洞。顺丰同城的连续亏损还受累于营业成本、研发和行政等各项开支的增加。其中2018年顺丰同城的人力外包成本及雇员福利为11.98亿元,2019年增至23.77亿元,增幅高达98.4%,2020年继续增加至49.21亿元,增幅同样高达107%。对比顺丰同城的同期的营业成本,人力外包成本及雇员福利分别占总营业成本的均超过97%。2021年前5月,顺丰同城开始控制成本,但人力外包成本及雇员福利依然占总营业成本的85%以上,一直居高不下。
分析指出,因为顺丰同城进入赛道时间较晚,所占市场份额并不大,也未能体现出速递的优势。近三年半时间的持续高亏损,加上同城即时配送本身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比拼价格的情况下,势必造成人力成本过高,失去想象的空间。在顺丰同城的单价上,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5个月,顺丰同城配送服务的平均服务费分别为12.3元、10元、10.2元、10.3元。在“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中,平均服务费逐步降低,由2018年的25元降至2021年前5个月的3.6元,下滑幅度超过85.6%(其中数据来源招股书)。
低价直接造成顺丰同城的毛利率过低,2018至2020年,分别为-23.3%、-16%、-3.9%,截至2021年5月31日,进一步收窄至-0.9%,对应的净利润率分别为-33.%、-21.7%、-12.5%,截至今年5月末,已收缩减至-9.8%。
据行业分析师指出,这或是造成顺丰同城上市首日破发的几大原因,也直接体现了资本市场对其信心不足。而顺丰同城现在已经“骑虎难下”,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就必须继续烧钱换市场,高业绩下亏损也将持续存在,短期内顺丰同城想扭亏为盈难度颇大。
顺丰同城行业仅排第五
顺丰同城即便成功上市,成为“第三方配送第一股”,但市场占有率依然偏低,无法跻身行业第一梯队。在阿里、美团、京东等资金雄厚且同样拥有配送线的竞争夹击下,顺丰同城在夹缝中寻求发展,想要成功突围,后来居上,并不容易。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在同城配送的市场中,美团配送日均订单数高达2780万单,蜂鸟即配日均订单也有450万单,而同期的顺丰同城日均订单仅为270万单,只有美团配送的9.7%的体量,占同期蜂鸟即配的60%。
从艾瑞咨询2019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整个市场的占比,其中美团配送和蜂鸟以及达达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43.0%、23.7%和4.3%,位列前三位,顺丰同城仅以1.2%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五位,排在顺丰同城前面一位的是以1.5%的市场份额的闪送。
在第三方即时配送中,美团依然是行业的老大,占市场份额的47.2%,排名第二是蜂鸟即配,其占据20.7%的市场份额,达达市场份额为4.1%,排名第三,顺丰同城市的市场占有率为1.2%,排名为第四。无论是同城配送还是第三方即时配送,顺丰同城1.2%的市场份额和美团配送的43%和47.2%的份额相比,差距太大,短期内几乎没有可能完成超越。
市场份额的另一大直接体现是覆盖区域,截至2021年5月31日,市场占有率前三的服务网络覆盖均超过2000个县市,而顺丰同城的服务网络仅覆盖1000多个县市,就此顺丰同城在招股书中明确表示将要耗资4.25亿港元来扩展下沉市场,将服务网络覆盖到1400个县市。这不仅会造成顺丰同城的继续亏损,也依然难以拉近和行业头部前三覆盖范围的距离。
和头部前三巨头相比,顺丰的获客成本更高,美团、饿了么、京东三大平台的稳定的商业流量,能够保证平台获得大量有效的客单来源,其中蜂鸟配送在和点我达合并后,成为阿里系的同城配送公司。
美团外卖中分出来美团同城配送业务,达达则投入京东系,专注即时配送的同时,用京东到家做业务基本盘。而顺丰并不具备直接的获客流量,靠烧钱砸来的客源势必造成更多的成本支出,加重自身的运营压力。
第三方服务名不副实
顺丰同城对外标榜的是第三方即时配送第一股,但实际上,顺丰同城并非真正的“第三方”,而是玩了一个“文字游戏”。在顺丰同城的招股书上明确显示,在2018年到2020年及2021年前五个月来自前五大客戶的收入占比分别为67.8%、67.1%、61.2%、61.1%。其中,来自顺丰控股的收入占比分别为2.9%、13.1%、33.6%、38.6%。
而众所周知的是,顺丰控股是王卫的产业,顺丰同城也是,顺丰控股摇身一变成为顺丰同城的最大客户,贡献了近4成的营收。如此以来,第三方的说法就显的名不副实。
与美团、饿了么等从属于商流平台的自营物流相比,顺丰同城定位且一直对外宣称为第三方平台,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要求提供定制化服务,最终目标则是实现四大核心场景的覆盖:本地餐饮、同城零售、近场电商、近场服务。作为对比,达达集团2020年业务比例中,京东到家的收入占比为40.2%,但却将顺丰同城归为中心化平台,其他如美团配送、蜂鸟即配等也被直接分配至中心化平台。
“顺丰同城的营收占比很说明问题,那就是他们所谓的第三方配送平台是不够严谨的,起码以顺丰控股将近4成的营收占比来看,也容易引发投资者质疑”投资人史保刚认为顺丰同城过度依赖顺丰控股,也是潜在风险。
业绩增长喜人,顺丰同城的亏损一样让投资者担忧,尤其是净利润偏低,在强手如林的即时配送行业中市场占有率偏低,发展前景并不明朗。
于是顺丰同城在上市后,很快上线了一款名为“埋单单”的微信小程序,以多单同送模式,主打3公里范围的社交拼单服务。可见,顺丰在正面突围无望的情况下,剑走偏锋,以请客模式进行拼单,尝试以朋友分享的社交裂变、切入固定时间点的用餐场景来聚集更多订单需求,最终达到形成流量池,增强平台对商家、骑手端的粘性的目的。但能否在三强夹击中成功突围,还需要时间检验。
想挤进前三的第一梯队对顺丰同城来说难度巨大。而全国多达3100家的同城配送公司一样给顺丰同城带来极为惨烈的竞争,或许顺丰同城烧钱换业绩的日子还得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欢迎关注【BT财经】,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律动BlockBeats消息,12月22日,FTX US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宣布,NBA巨星斯蒂芬·库里「2974」系列NFT2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