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家电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业 界/ 互联网/ 行 业/ 通 信/ 数 码/ 手 机/ 平 板/ 笔记本/ 相 机
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快讯 > 正文

立德树人,矢志不渝——访浙江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刘福州教授

立德树人,矢志不渝——访浙江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刘福州教授
2024-08-24 20:02:56 来源: 财讯网

淡泊中的坚持创造永恒,宁静中的守望孕育辉煌。在我们身边,有着太多太多的前辈在岗位上奉献青春,辛勤耕耘,用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一片清澈的天地。春夏秋冬,披星戴月,步履不停,他们乐教爱生、启智润心,俯下身子甘做铺路人,在平凡的岗位创造不平凡的人生。鲁迅先生说:“教育根植于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正是他们的大爱,才成就了一个个学生的精彩人生。他们孜孜不倦、心有大爱、满怀赤诚,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今天我们将走近浙江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福州。

1.jpg

一点青春气,千里快哉风

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刚恢复高考不久,每个家庭都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刘福州老师讲,他的父母就很重视子女的教育,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好好读书,通过考学“成为公家人,吃上商品粮”。尽管很用功,但在小学初中时,他的成绩并不突出,大致位于班级的中上游,转折发生在初二那年,受到数学老师的鼓励参加了数学竞赛并获得了二等奖。原来他有些不自信,这次获奖后受到了很大的鼓励,变得自信起来,他意识到“只要努力就会有好结果”。家中父母的言传身教也对刘福州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刘福州的父亲是村(大队)里的党支部书记,曾任县人大代表,多次获先进工作者、优秀基层干部等荣誉称号,他经常鼓励孩子们将来要去更广阔的天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刘福州很早就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想去更远的地方更大的城市。幸运的是经过不懈努力,1981年9月刘福州考上了当时的省重点高中——亳县(亳州)一中,这也是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

经历了高中三年的勤学苦读,1985年9月,刘福州考入阜阳师范学院政教系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报到的第一天他的心情十分复杂,既有考上大学的骄傲,也有只考上一个普通大学的失望,特别是看到当时的阜阳师范学院办学条件十分艰苦,新鲜和兴奋的感觉很快就过去了。但别无选择,既来之则安之。“80年代是一个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年代,也是一个充满诗意和温暖的年代,物质上我们并不富有,但精神上我们是富有的。”阜阳师范学院(2019年更名为阜阳师范大学)办学历史悠久,教风严谨、学风扎实,拥有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80年代中后期正是它快速成长和发展时期,刘福州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和环境,并开始喜欢上自己的大学。上了大学后,业余时间逐渐增多,校园的文化活动也多了起来,刘福州在上大学时有两个爱好,一个是打篮球,另一个就是诗歌创作。据他描述,当时的社会氛围朝气蓬勃,人的精神状态充满热情和活力。在大学里,各种学生社团让人眼花缭乱,但印象中文学社团居多,诗歌非常流行,大学校园中到处是诗歌爱好者,特别是当时大量西方学术著作涌入中国,拿来主义丛书、走向未来丛书在高校和大学生中影响很大,刘福州主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自然阅读了大量西方哲学著作,但同时也阅读了不少西方文学著作,特别是歌德、萨特、惠特曼等人的文学和诗歌作品,积累了很多素材,也创作了一些诗作,大部分作品发表在学校文学刊物《三月》上,偶有作品还发表在《诗歌报》《星星诗刊》,可惜的是当时的诗作几乎全部遗失。大学毕业后,因学业成绩优秀,被选拔留校当了老师。自此他与大学、与教师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2.jpg

学无止境,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让他深感“教然后知不足”。工作五年后他决定再次考研,1994年9月,他成功考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这也是他人生的第二大跨越,对他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了重大影响。刘福州曾写过两篇回忆清华大学学习生活的文章,即《清华园里好读书》《15号楼531寝室》,文章一经发出就被多家报刊转载,也被当时清华大学110年校庆和学校的微信公众号全文转载。文章回忆到,当时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林泰教授等都非常看重他的才华,认为他是学术研究的好苗子,希望他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身到学术研究之中。但当时刘福州家的生活条件却很艰苦,除了大家庭还有自己的小家和孩子,当时爱人工资还很低,特别是那时刘福州的父亲身体也不好,有很长时间一直住在医院里。他只好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当时清华大学附近有很多教育培训机构,需要大量的兼职教师。刘福州研二时就开始出去给人上课,一节课酬金30元,但每周大概能上10多节课,以此补贴家用。但赚钱的同时很难全身心投入到学业中,这也成为刘福州读研时最大的遗憾,是他后来感到最后悔的事。他说,人生有很多无奈,也面临很多机遇与挑战,也许当时听了老师劝解,人生可能就会是另外一种模样。研究生毕业时,大部分同学分配至国家部委和重点高校工作。他本来也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可以去更大的城市和更好的高校,但爱才心切的阜阳师范学院领导,专程来到清华大学劝他继续回到母校任教,经不住劝说的刘福州又回到了阜阳师范学院。

这三段求学经历中,每一段都是刘福州生命中的重要阶段,每一次经历都是促使他更进一步的关键。刘福州在高中时就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在大学期间担任班级生活委员,在读研究生时,担任班长和党支部书记。应该说在求学过程中他都受到老师的重点培养和重视,同时刘福州自身也热心为同学服务,深受老师同学喜爱。听了他的讲述,我能感受到一个诚恳、踏实、上进、爱思考、爱学习且成绩优秀的青年学子的生动形象,让人赞叹不已。

3.jpg

走下去,前面是片芳草地

上世纪九十年代,社会上曾一度轻视师范、轻视教师职业。回到阜阳师范学院工作期间,刘福州身边的一部分老师转行去了阜阳市党政机关谋求更大的发展,当时的阜阳市委政研室、市委宣传部曾多次向他抛出过橄榄枝。但他说他骨子里喜欢、热爱这份职业并想一直坚持下去。在阜阳师范学院工作期间,他的发展十分顺利,是同龄人中最早评上副教授和最早被提拔担任副处级领导干部的一线教师。但适时正处世纪之交,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人心思变,外面的世界更精彩。特别是随着1999年高校扩招,沿海发达地区的高校在引进人才方面,力度很大,待遇很诱人。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02年9月作为人才引进,他举家来到沿海发达城市宁波,来到了改制不久的浙江万里学院工作。

在浙江万里学院工作期间,刘福州担任社科部副主任(主持工作),爱人也随调安排在学校图书馆工作,有了自己的房子且收入稳定,当时的收入相比内地高校有了很大的提升。正值年轻的他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科研当中,而且他以为自己会在这里工作生活一辈子。但生活总会有出人预料时候,不期而遇的机遇很快就出现了。2003年6月,刘福州受邀参加浙江省高校《思想道德修养》统编教材的编写,有幸结识了本教材的主编也就是时任浙江传媒学院党委书记的奚建华教授。在召开编务会议期间,一次吃饭时奚书记聊起浙传即将升本,正需要各类人才,希望刘福州能来浙传工作,但当时他以为是随意的聊天,是客套话,并未十分在意。但在2004年5月,希望能有更好发展的刘福州尝试着向奚书记投递了个人简历,但很快奚书记就告诉他,当年的进人计划已经完成,可能要等等再说。刘福州以为自己可能与浙传无缘了。但几个月后,浙传成功升本,新任浙传社科部主任的冯奚屏教授在一次向奚建华书记汇报工作时,听说了刘福州希望能来浙传工作的愿望,但当时他们并没有找到他的简历和联系方式。求贤若渴的冯主任辗转多人总算找到了他的联系方式,在2004年9月初的一天,冯主任从早晨8点多就开始打电话联系,但因为找到的是刘福州的座机号码而当天刘福州又在另一校区工作,所以在当天晚上11点多才真正联系上。接到电话的刘福州十分感动,并表示如果可能他一定会尽快加入浙传大家庭。入职浙传后刘福州先后担任社科部思政教师、宣传部、统战部副部长,社科部主任兼直属党支部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等职务。

“听话,出活”是刘福州老师对他工作状态的评价。刘老师任职以来对每个单位都充满感情,总是踏实工作并做出了不俗的成绩。从当初青涩的青年教师成长为教授、院长,一路走来有过艰辛曲折,但刘老师说这其中更多的是进步,是成长,是成熟,是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

4.jpg

心星点灯,人生三导师

刘福州老师说:“也许学过的知识和学习的过程,大多已忘记,但对我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老师和他们的教诲仍让我记忆犹新。他们对我的影响,不仅是学习的进步,更是方法的改进、认识的更新、灵魂的洗礼、生命的顿悟。”他回顾说至少有三位老师,堪称他的人生导师。

第一位是周建华老师。周老师是刘福州大学时的辅导员。谈到周建华老师,他是这么说的“我们是他带的第一届学生,他为人热情,作风干练,充满活力,对学生工作十分热爱,对85级同学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和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毕业多年后,很多同学还与他保持着密切联系,深受同学们爱戴。多年后我再回阜阳,再回母校,如果没有拜访周老师,没有见到周老师,一定是非常遗憾的。”周建华老师先后担任阜阳师范学院政教系辅导员、系党总支副书记、党总支书记、学生处处长、副院长直至阜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对刘福州来说,他的每一个重大的人生选择,都是周老师在为他指点迷津、化解困难,他们亦师亦友,至今两家仍然保持着密切地联系。

第二位是刘庆龙老师。刘庆龙老师是刘福州读研时的导师,对他的关怀和教育使他受益终身、没齿难忘。他回忆了读研时有两个细节,一是当时刘庆龙教授主持全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数据库的课题研究,刘福州作为他的研究生全程参与了这一课题研究和相关活动,结识了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和学者。二是刘庆龙老师不仅关心他的专业学习,也非常关心他的思想和生活。每当刘福州的爱人和孩子来看他时,刘庆龙老师总是请他们一起到家里吃一顿家常饭。特别是1997年10月,刘福州的父亲因病去世,刘庆龙老师还送给刘福州500元钱以表安慰,这笔钱在当时不是小数目,解了他的燃眉之急。这些无微不至的关怀,深深感染了刘福州。受刘庆龙老师的影响,刘福州也将学生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每逢重大节日也会请同学们一起到家里吃饭,让同学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师生情深,研究生毕业工作后,刘福州每次去北京参加会议或校庆活动时,都一定会去清华大学探望刘庆龙老师,一定会坐下来向恩师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5.jpg

来到浙传工作后,刘福州老师得到了奚建华书记、柴志明副书记、王渊明副校长等多位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但刘老师说,冯溪屏老师对他的关心、帮助和指导最多,被他珍视为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另一重要导师。冯溪屏,博士、教授,云南玉溪人。曾任玉溪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2003年9月,作为高级专门人才引进到浙江传媒学院,时任社科部主任。对刘福州来说,一是冯溪屏教授是他来浙传的伯乐,正是2004年9月初的那个执着响起的电话,才有了刘老师走进浙传的契机;二是在社科部工作期间,冯主任在全校率先开展学术沙龙活动和多次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学术论坛,参与其中,刘福州受益匪浅;三是刘福州说他担任社科部主任时的很多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大都是受冯溪屏教授的影响和启发。没有亦步亦趋,但也有模有样。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

刘福州说,他首先是一名教师,特别是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然后才是一名高校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和二级学院的院长。其实这一路走来,刘老师多次打过退堂鼓,也曾想过不如一直做一个普通教师、普通教授。因为日常管理工作会占用大量时间,作为职能部门负责人或学院院长,光是每周大大小小的会议就让人无暇静下心来潜心教学和科研。尽管如此,刘福州还是坚持教学,除一直担任本科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外,还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专业基础课和《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中国国情国力研究》等通识类课程。在教学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做到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又要注重方式方法,努力将政治课、理论课讲深、讲透、讲活。他说教学中自己会对学生讲四句话: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最好的教育是生命的顿悟和灵魂的觉醒;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教学中,他既注重理论讲述,又注重联系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让同学们在课堂教学中感知时代、感知外部世界的深刻变化,触发同学们更深地思考。除学校的正常教学外,刘福州教授近年来还多次受邀给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理论宣讲和学术报告近百场次。科研方面,在多年的探索和坚持下,他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方向逐渐明确,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为主,重点侧重当代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的研究。围绕这一方向他先后发表相关论文数十篇,其中《略论社会思潮引领机制的构建》《拜金主义现象剖析》《享乐主义现象剖析》等文章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在此基础上出版了《我国社会转型期拜金主义现象透视》《网络信息化与社会思潮引领机制构建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思潮评析》著作三部。

刘福州认为,在高校工作中教学科研是第一位的,有了良好的教学科研业绩才能晋升高一级职称。刘老师回忆说他是2000年6月在阜阳师范学院晋升为副教授,2009年11月在浙江传媒学院晋升为教授的。职称的晋升一部分得益于爱人的督促,爱人知道职称的重要会经常督促他。职务的晋升又与职称相辅相成。在一个高校中能当领导的老师毕竟是少数,做领导需要兼备较高的智商与情商,既要有较高的教学科研能力也要有良好的管理能力。刘老师说“你心里能装下几个人就能做几个人的领导。”“小的单位,要讲人情;大的单位,要讲规则”,但高校的二级学院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单位,他认为一是大家要有团队意识,要有共同的目标、愿景和价值观;二是要大力营造一个“公平、公正、严肃、活泼”的工作局面,这也是他的工作经验和管理理念。他有一颗想做大事情的心,做院长一定比普通教授累,但在更大的平台上就能做更大的事情,正是这样不服输不怕累的精神才让刘老师一步步走到现在。

静水流深、大爱无声

在谈到自己的个人角色和社会责任时,他总结说自己大致经历了“为己、为家、为大家” 三个阶段。所谓“为己”,他说自己“最初的愿望很简单,就是通过勤奋学习考上大学,走出农村、走出贫困,从而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

所谓“为家”,刘老师说他是父母最疼爱的孩子,总想成为父母的骄傲。刘福州兄弟姐妹六人,大哥大他八岁,早期主要是部队当兵提干的大哥负担家庭的重任。但在刘福州大学毕业留在高校工作后,他就肩负起承担家庭的重任。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谁家的劳动力多、谁家的农具好谁家就会更加富裕。当年父亲非常想买一辆农用小四轮,以方便耕种和拉东西,但8000元的价格对于父亲和当时的家境来说实在太高了。他心疼父亲,挣钱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设法买下了这辆小四轮,极大地改善了当时的耕种条件。父亲去世后,母亲养老成为一个问题。哥哥远在太原,刘老师在杭州,小弟在阜阳,妹妹在石弓镇上,在医院做护士,所以照顾母亲最多的是妹妹。但农村观念认为赡养父母的义务应该由儿子来。本打算兄弟姐妹六人共同出钱为母亲在石弓镇买个房子,但刘福州在爱人的支持下决定独挑大梁,大约在2008年左右,他自己花费10多万元为母亲在镇上买了一套三居室的房子。母亲在这座房子中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三年。父母去世后,刘福州分别写了多篇回忆父亲母亲的文章,特别是2023年10月,在他的坚持下,兄弟姐妹一起在老家建了“耕读传家”纪念馆。耕读传家纪念馆共分三个部分:一是墙上图片展示,全面展示这个家庭三代人的生活工作情况;二是房间四周展柜展示,主要是展示这个家庭三代人生活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各种证件等;三是实物展示,如石磙、石槽、石磨、老旧电视机、缝纫机等耕读文化代表性实物。立体、全面、多维度地展现刘家三代人的生活变迁和时代变化,展现耕读文化对这个家庭的影响和不断将其发扬光大的过程。展柜中最珍贵就是父亲当年担任县人大代表的证书和老人家获得的各种奖状,还有仅存的母亲当年的剪纸和手工做的鞋子帽子等实物。刘福州对爱人和女儿也同样关心。刘老师推荐我看了他写的《我家孙老师》《我家有女初长成》两篇文章,文中无不充满他对爱人、对女儿的无限热爱和关心体贴。近几年刘老师还精心编制了《耕读传家,三代致远——一个皖北农村家庭的影像故事》《时光如流,岁月如歌——刘福州孙婷家庭影像故事》,这两本影像故事全面展示了刘老师工作学习和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众多家庭在改革开放大时代背景下的生活缩影和生动样本。

“为大家”就是指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和贡献。刘福州认为作为个人、作为教师、作为单位负责人,就应该有担当、有格局,既要有事业心更要有干事成事的能力。不求闻达于世,但求无愧于心。

6.jpg

寄语家乡,寄语青年

亲不亲家乡人,美不美故乡水。老家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石弓镇神桥村,对于刘福州老师来说就是他精神的故乡和灵魂的栖息地。随着年龄的增长,思乡的情结愈发强烈。近年来他曾写下《挥之不去的乡愁》《家乡的味道》《石弓山》《丹城集》《包河》等多篇文章,表达了他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限怀念和真挚情怀。2021年7月他又带浙传学生回到家乡开展《皖北农村的华丽蜕变——石弓镇神桥村脱贫致富的故事》调研。主要目的 ,一是全面摸清新中国成立以来石弓镇通过考学、当兵以及外出创业等各类人才发展的基本情况;二是采访其中代表性人物30-50位,为每位采访对象撰写一篇图文并茂的人物专访,最后结集出版,希望能为石弓镇这个千年古镇留下珍贵的文字记录。

当我问到刘老师对青年、对大学生的希望和寄语时,他脱口而出的是“三大法宝:阅读、思考和旅行”。阅读是我们最好的生存方式。刘老师引用毛姆在《读书随笔》中的名言:“养成阅读的习惯,就是给自己营造一个几乎可以逃避生活中一切愁苦的庇护所”。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能够祛除内心的浮躁,让一颗心沉浸在文字宁静的世界里,给心灵以慰藉和滋润。还能祛除内心的空虚,让一颗心在知识的海洋中渐渐丰盈、充实起来。

在阅读的基础上一定要学会思考。思考是一个人成功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心理品质。养成思考的习惯,是欲成大业者必备的条件。刘老师说,我们既要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样的个体困惑,又要思考“我们所处的世界,这个世界会好吗,我们能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宏大叙事,思考可以让我们认清个人与世界、个人与时代、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内在联系,思考让我们成长,让我们有一种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三是旅行,即心中要有诗和远方。刘老师说古人早就说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身体和灵魂必有一个在路上。趁着年轻我们一定要多出去旅行,到最发达的地方看一看,也要到最贫穷落后的地方看一看,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见识更多的人,旅行是我们认识世界最有效的方式,旅行让我们见更好的风景、感受更大的世界。

在采访的最后,刘老师引用了罗素的名言:有三种单纯然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人类苦难深切的怜悯。他说要将这句话作为座右铭送给大家。希望大家“心比天高、脚比路长” ,心有远方,就会风雨兼程!

附刘福州简历:

刘福州,男,1964年12月生,安徽涡阳人,教授。本科毕业于阜阳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曾任阜阳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浙江万里学院社会科学部副主任(主持工作)、浙江传媒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统战部副部长兼文明办主任、浙江传媒学院社会科学部主任、直属党支部书记、浙江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曾主持和参与完成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规划课题、国家广电总局规划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20多项。先后在《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学术界》、《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理论前沿》等报刊杂志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我国社会转型期拜金主义现象透视》《网络信息化与社会思潮引领机制构建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思潮评析》《向生命中的美好遇见致敬》等著作4部,参编各类教材、著作30多部。现为中国伦理学会会员,兼任浙江省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青年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高校思政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浙江省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浙江省高校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

作者:陈文迪 浙江传媒学院出版学院

2023级编辑出版学专业本科生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
关键词:

“趣”三亚·“博”出彩——三亚网红村博后民宿集掀起“暑期热”成亚龙湾绝美风景线

2024-08-12 18:23:52“趣”三亚·“博”出彩——三亚网红村博后民宿集掀起“暑期热”成亚龙湾绝美风景线

大疆喷药施肥新方式,墨西哥龙舌兰利用无人机作业,不仅降本还能解决用水难题

2024-08-06 15:22:20大疆喷药施肥新方式,墨西哥龙舌兰利用无人机作业,不仅降本还能解决用水难题

迈动数康执行董事范芳芳博士受邀凤凰大健康节目座谈,揭秘巴黎奥运会睡眠密码

2024-07-29 18:03:37迈动数康执行董事范芳芳博士受邀凤凰大健康节目座谈,揭秘巴黎奥运会睡眠密码

微米K10,千元投影配置标杆!

2024-07-16 14:16:20微米K10,千元投影配置标杆!

向凌云获奖论文:人工智能技术在新兴产业金融监管体系中的创新应用

2024-07-10 17:33:12向凌云获奖论文:人工智能技术在新兴产业金融监管体系中的创新应用

3月深圳家居设计周7月中国建博会,贤士茶会跨界汇聚东方人文美学集群

2024-07-09 17:18:363月深圳家居设计周7月中国建博会,贤士茶会跨界汇聚东方人文美学集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