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新质生产力在农业中的高水平发展,四川农业大学“农”链“新”生调研团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于8月3日至8月10日前往重庆市开州区南门镇的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莲池村。团队聚焦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对当地的甘蔗规模种植和特色红糖产业开展了问卷调查与访谈。在南门镇政府的指导下,团队积极与当地村委会、小型农户及重点企业沟通,探索农业种植生产更高端、智能、绿色的致富之道。
图为冬季开州南门镇原生态甘蔗林(图片来源:南门镇政府)
南门镇“三河十坝”,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种植出的青皮甘蔗多汁味甜,以青皮甘蔗为原材料加工产出的红糖甜度高、色泽好、香味浓,成为当地著名的传统手工特产,素有“东方的巧克力”之称。2016年,南门红糖被评定为重庆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响应国家的号召,四川农业大学“农”链“新”生调研团依托国家级大创成果组建了有关课题的新青年团队,组织调研成员深入开州南门的示范村落,针对甘蔗种植与红糖生产进行实地调研。
图为开州南门特色红糖(图片来源:南门镇政府)
调研人员在南门镇政府相关人员的带领下,前往莲池村的党群服务中心,通过与村干部的访谈,他们了解到该村在过去两年里的产业发展情况。“截至到目前,莲池村有标准化红糖加工厂1个,小作坊1个,甘蔗种植面积达到500亩,年产红糖50万斤,年产值达1000万元,成为我们村庄的主导产业之一。”莲池村的村支部副书记王家中谈及道。
通过与普通村民的交谈中得知,自2010年以来,他们就已经把自家的土地承包给了相关农业企业与合作社,以实现统一的种植与管理。
“我们已经加入了产业链供应链的组织模式,至今,公司已经开展了多种合作模式。”重庆市开州区梅里农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贺选梅说道,在访谈中了解到,企业+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超市+龙头企业+农户等多样化合作模式,该企业都有了较为成熟的经验。目前,村庄的相关产业已经与企业、合作社、村级电商站及代理收购商等建立了较为稳固的供销关系,双方互利共赢,搭建了一条具有莲池特色的产业链与供应链。
图为调研员正在对普通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图片来源:王姗妮)
在了解到村庄产业合作情况后,调研员紧接着对莲池村的农产品数字科技覆盖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莲池村综合服务专干徐亚琴的协助下,调研员完成了有关农产品的问卷,调查对象包括普通村民、小型农户、党员、综合服务专干以及村民小组组长等。
从事甘蔗种植的小型农户大多是在家60岁左右的老人,他们通常拥有约3亩土地用于甘蔗种植。“我们自己做的红糖不会通过网络的形式进行销售,主要是自产自销,直接在家门口摆摊卖。”他们表示。目前,南门红糖已通过互联网达到了跨省,跨国的销售范围,但在当地还依然保留着传统路边的销售模式。
通过调查数据初步得出,莲池村的农业机械化模式大多为半人力半机械,农业的机械化主要表现在红糖的加工生产环节,莲池村的村支部副书记王家中表示:“对于先进的科技机械会考虑引进来提升农产品的效率和质量,并持续增强新质生产力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
图为调研员与莲池村综合服务专干徐亚琴进行交流(图片来源:王姗妮)
除了对农产品数字科技覆盖情况,调研员还对农产品种植与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情况展开了深入研究。熬制南门红糖的甘蔗产自南门镇原生态河坝地,该地位于浦里河畔,土质疏松、气候适宜,生产出的青皮甘蔗多汁味甜。“我们村的甘蔗零化肥、零农药、零除草剂,坚持原生态生长,有着高品质的保障。”莲池村的村支部副书记王家中介绍道。
“公司在红糖的加工过程中无废气废水排放,并对使用后的甘蔗渣采取打包的形式,进行二次循环利用。”重庆市开州区梅里农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贺选梅说道。
从调研结果可得,南门红糖靠着古法的手工技术,已有上百年的制糖历史,在甘蔗种植与红糖的生产中不仅是莲池村始终坚持着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有关南门红糖生产的芙蓉村、万里村也依旧坚持着古朴的制法,不添加现代制糖的工业化学成分,保留着甘蔗汁中对人体有益的各种天然成分和微量元素。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