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家电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业 界/ 互联网/ 行 业/ 通 信/ 数 码/ 手 机/ 平 板/ 笔记本/ 相 机
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快讯 > 正文

广西平果“甘桑石刻文”之谜调查

广西平果“甘桑石刻文”之谜调查
2022-09-20 12:34:01 来源:搜狐

石刻文是真是假,为何引发社会争议?这些特殊的刻字石头,究竟是不是古董文物?重启调研工作,获得哪些科学印证?为此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图为:2020年10月28日,广西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荣仕星教授(左三),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果甘桑石刻文座谈会,重启甘桑石刻文调研工作。

十几年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果市马头镇那厘社区的板可屯,有一位名叫潘荣冠的村民,经常在村附的甘桑那林地活动,他的行为让其他村民感到很奇怪。觉得是一个怪人的。他家以前不是富裕呢,是很穷的,他整天也不劳动在地里面东找西找,整天来找东西,找什么村民也不清楚,反正村民去劳动的时候都见他,以为他是傻子,头脑里面不正常一样。不懂他找什么,也不知道他做什么。都一个人单独去,又不跟人家说话多,又不爱说话。他去地里爱拿就拿一个袋子,在地里去走来走去,村民们都感觉很奇怪。村民们眼中的这位“怪人”潘荣冠,其实并不是在田间闲逛,他在寻找一种非常特别的石头。他从小就生活在这里,村里把这块地叫做甘桑地,小时候经常来这里玩。2006年清明节扫墓回来,他在路上看见一个奇怪的石头,然后拿起来看了一看,看到上面有类似文字的东西,他很是好奇。上面好多泥,然后他拿去小溪边清洗,石头的上面显露出有像文字一样的字样,但潘荣冠不认识是什么字。他就拿去学校找老师看一看,老师看后也不认识。老师就说这个有可能是古董,有可能是古文字。除潘荣冠之外,甘桑那林地附村庄的其他村民,也陆陆续续在田间地头,看到或者捡到过类似有字符的石片。而早在1985年,板可屯村民农经强,就已经见过这种石头了。1985年他在地头里做工的时候,也发现了一块黄色的石头。厚度呢大概有一公分厚,石头有点像类似舌头一样,他认为这块石头肯定有人用过,不然它没有那么光滑漂亮的,而且石头表面还有一些类似文字的字样,他看了看也看不懂,他随手把石头扔在田埂边就继续劳动了。与农经强和其他村民不同,村民潘荣冠特意带着自己捡到的带文字石片,找古董商进行了咨询。当时觉得这有可能是个古董,可能可以卖点钱。就拿这个石头,到古玩市场去找古董商,那个古董商说也就几百来块钱的。他觉得还挺满意的,但他转念一想,石头虽然卖了几百块,但是他也觉得不止这个价值,它可能有更大的价值。

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厉声(右一),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梁庭望(右二),百色市政协原副主席黄桂宁(左一),果市原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俊整(左二)参加果县甘桑石刻文学术研讨会暨阶段性成果展示会。

潘荣冠和农经强所在的板可屯,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的果市,为百色市的东大门,境内主要为古老碳酸盐形成的喀斯特地貌。1985年至2010年间,潘荣冠等村民们在村东南面的甘桑那林地,相继发现了众多刻有各种符号或文字的怪石。这些石片都是比较软的黄色页岩,这种石材在当地非常丰富,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但石片上刻的是什么文字?什么年代的文字?什么人创造和使用的?表达的是什么内容?长期以来一直是众说纷纭,迷雾重重。

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黄凤显:我第一印象就觉得感到很震撼。这个确实是在汉文之外的另一种文字系统,很陌生。再一个你看他那个刻在石头上那些痕迹,我看的都不是新的,也没有做旧的感觉。因为他笔画太细,你要是做旧的话,那笔画会模糊掉啊。所以当时仅仅凭感觉,我就认为那基本上应该是真的。我在云南文山壮族自治州工作了好多年,帮他们做了这个“坡芽歌书”,还有广南县的㟖洛落图符,九歌那里都是有很多,我们叫文字图符,是象形文字的前期形态,所以把它文山的图符和这个甘桑石刻文联系起来,它比较清晰地表明壮族地区出现的这个古文字,它从象形走向比较相对的抽象,有这个发展的脉络,所以如果这个文字能够被科学证明是真的话,那将是解开我们这个珠江流域、我们广西地区骆越古国的文明的重要的密码。

文字的出现,是史前史和文明史的界标,也是文明的标配。目前我国已被证实最古老的成熟文字,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甲骨文,甲骨文从清光绪年间首次被发现至今,共出土15万多件,已破译文字达两千五百多个。甘桑石刻文是广西乃至华南地区首次发现的古文字。由于石刻文是当地群众在耕地里发现和采集,字符抽象难辨,加上缺乏共存物,为开展石刻文相关问题的研究,带来极大难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厉声(左一),百色市政协副主席吴俊军(右一)为果县甘桑石刻文研究会揭牌。

广西民族文化产业研究会副会长黄继先:果这个甘桑石刻文字符的发现,它是有它的文化背景的。广西这类似的这种石刻字符,在其它的地方它也存在,比如说我们的广西金秀帽儿山的岩画里面,也有现在还不可破解的字符,这个字符呢,跟我们的甘桑石刻文字符,它也应该有一定的联系。广西金秀有一个叫做“墨师文”的字符,至今的话这些侗族的工匠们依然还在使用。上面的现象说明,我们这甘桑石刻文它的出现应该不是孤立的,我们认为含有很广泛的研究范围。这个石刻文的破解,它需要一定的时间。比如说甲骨文啊,它就前前后后100多年,到现在都还没有完全破解,都还在研究之中。

广西果甘桑石刻文的发现一经媒体报道,立即传遍海内外,引起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前往果考察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民间文化人、古董收藏者及记者络绎不绝。最中央新影发现之旅精彩视界栏目制片主任李宏梁主任到果市进行了实地考察,感到很惊讶。并在短时间内拍出了《“甘桑石刻文”之谜》电视专题片,九月八号进行了首播,九号两次重播,优酷和腾讯视频进行了转播并引起了很大轰动。

广西博物馆研究员郑超雄:我们考古队在这里开挖了以后,它就在其它地方都拿来仿造了。这些商人唯利是图、水很高,一不小心我们就要上当的,干扰得很厉害。社会上好多人他都不懂年代,他也在那里胡乱乱讲。它到底这个文字是汉字系统,还是北越系统、骆越系统的,所以三大要素你如果不明白,你就乱写文章是不行的。这些太影响我们这个甘桑石刻文的信誉了,这你这么一讲了以后,人家一看到你们的,人家都认为这是假的了。

甘桑石刻文乱象,引发学界及社会上产生对石刻文真实性的质疑,相关研究工作一度陷入停滞状态。2019年5月26日,时任中共果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俊整负责果甘桑石刻文的研究推进工作,要求要弄清甘桑石刻文的来源问题、年代问题和真假问题。2019年7月以来,果相继成立了“中国甘桑石刻文研究中心”、果甘桑石刻文研究会,为区内外专家学者开展甘桑石刻文的研究搭建,进一步组织和推进甘桑石刻文研究的开展。

图为:广西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荣仕星(左四),资深考古专家、广西文物鉴定委员会会员、广西区博物馆馆员、甘桑石刻文调研组组长郑超雄(左三),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主任、调研组专家李富强(右三),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学院教授仲文(左二),广西区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甘桑石刻文调研组领队闭灏(右二),广西日报社东盟部副主任王峥华(左一),果市原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俊整(右一)参加广西果市甘桑石刻文调研阶段性成果汇报会。

广西经济体系改革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闭灏:我们中央有句话叫做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是我们每一个公民、每一个社会组织的责任。有说这个文字是假的,有说也有说是真的,众说纷纭的情况下,我们觉得我们尽我们社会组织的责任,我们就组织了有关考古、文字、民俗学等这方面的专家团队来进行调研,还原它一个真相。这个不单是一种古老的文字,也是为我们国家文化安全的一个重大的事情,所以说我们觉得这个事情很重要。

2020年10月28日,广西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荣仕星教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果甘桑石刻文座谈会,重启甘桑石刻文调研工作。2020年11月4日,以广西壮学学会副会长郑超雄研究馆员为首席专家的“果甘桑石刻文调研组”成立。弄清石刻文的来源问题、年代问题和真假问题,是此次调研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郑超雄:我刚来的时候,我也没把握。真的,我一点把握也没有。我是做学问的,我认为是真就真,是假就假,不允许左右我的思想,如果我认为这个不靠谱,我就走人。由此我们就开展了调查,我认真地观察了一下,这个在那个石刻文的文字笔画,那个沟槽啊,整个包浆都覆盖在上面,所以我认为这个还是旧的东西。我刚开始也认识水很低,但是我认真地看了一下,有一些意思好像还是慢慢领会一下。比如说这个2号的这个石刻文上面有三个符号,第一个符号上面一环,下面有三四个那个雨丝;下雨的那个味道啊。下来紧接着第二个符号,这是一个方框水田,方框里面画方格的这个水田,这我们在那个考古发现的模型啊就是这个样;第三个符号呢,连着的就是一个人,人在那里这个举个双手,这个可能是当时先民的一种祭祀,祭祀祭天求雨。他这个祭天求雨的时候呢,就说我现在要带领大家,要给上苍啊,我们要拜他了就会下雨了,水田里面有水了先民就可以劳动了。可能是讲这个意思。但是这个只是我个人的理解,不一定准确。这是原始的思维,只有原始的思维,才能造出这种原始的内容,造出原始的艺术。现在的人如果没有这种原始思维,怎么会联想到这些,而且上下连贯的,不可能产生。我认为是比较有希望的,我说有希望了,然后我们就来拉网的调查一下。2020年12月,在获得多名当地村民的指认,在原发地见过刻字石片的信息后,果甘桑石刻文调研组和市政府工作组在马头镇那厘社区的甘桑区域,组织了三次拉网式的地表排查。在排查过程中,专家组成员捡到了大石铲。这是一种扁长舌式的劳动工具,果是它的分布核心区域,距今约3000年至5000年,与石刻文的年代大致相,是断定甘桑石刻文年代的一个佐证。我做了一辈子这个工作,我们就是挖墓的考古的,所以看到这个甘桑石刻文了,我是非常兴奋的,我希望全国、全世界都要来一起共同研究,来把这个好好地研究出来。群众,我调查了,那个石源的来源,我也调查了,这个叫甘桑的地方就是它发源地,初步结论认为这个甘桑石刻文距今为3000-3200年。

潘荣冠是后来捡到石刻最多的村民,但他没有选择将石头高价卖给古董商,而是陆续捐给当地博物馆,供专家进行研究。

图为:资深考古专家、广西文物鉴定委员会会员、广西区博物馆馆员、甘桑石刻文调研组组长郑超雄(右二),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主任、调研组专家李富强(右一),广西大学研究生导师、调研组专家黄继先(右四),果市原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俊整(左二),果市大学园区原党委书记杨敏捷(左一)在现场开展甘桑石刻文的研究工作。

潘荣冠:我看不懂石头上的文字,博物馆里有专家,没准他们能破译出来。如果能破译出来,可能有很重要的意义,所以我捐给博物馆。他有可能是我们一个重要的古老文化,我不想让它流失到国外去。

广西果市博物馆原馆长黄武治:我们果就是历史非常悠久,曾经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甘桑石刻文发现以后,我们博物馆就第一时间,接收了群众在采集来的刻有文字的石片,我们博物馆把它进行编号、登记、照册。这个是我们目前收集到的最大了,它长是105厘米,宽度是57厘米。2011年12月19日,我们博物馆接到群众的报告,说果县马头镇那厘社区甘桑这个地方,有一块刻有文字的石头,我们博物馆组织人员到那个地方去考察。那么一大块啊,我们几个人都很惊讶,我看字特别多,有80多个字。深入开展中国文明历史研究,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离不开考古工作。“果甘桑石刻文调研组”以科学严谨和负责任的态度,严格按照考古规范流程,历经三个多月,采取了“田野”综合调查、深入农户访谈,和大量查看果博物馆收藏的石刻文等工作措施,对甘桑石刻文研究项目展开实地考察调研,取得真实可靠的宝贵资料。

图为:资深考古专家、广西文物鉴定委员会会员、广西区博物馆馆员、甘桑石刻文调研组组长郑超雄(左一),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调研组专家李富强(右一)正在研究甘桑石刻文。

广西第五批八桂学者、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富强:包括广西在内的这个岭南地区啊,在古代文人一直称之为“蛮荒之地”,蛮荒之地就是说没有开化的地方。但是其实通过我们的现在这些考古发现,通过我们的研究的深入,我们说岭南并不是一个蛮荒之地,如果这个文字真的是骆越文明的源头,那么它就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证明很早在3000年前,就有文明的曙光在这里了。

对甘桑石刻文年代进行断定,是石刻文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考古学的基本方法。以往有学者推测,果甘桑石刻文的年代应为先秦时期;而创制石刻文的民族,应是先秦时期生活在这一地区的骆越人。2021年9月,随着一份碳十四年代测定结果报告,这一推测得到了科学的印证。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高原湖泊生态与环境变化团队首席科学家、云南大学二级教授张虎才:这个甘桑石刻从发现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很长的时间,但是我们感觉到大家存在有很多争议,但是具体的科学研究,还是没有深入地去把它去科学化进行、采取科学的办法进行研究,我们还可能要做一些事情,为促进这样一个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做一些贡献 。可靠的测年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科学的一个判断。这个样品是在美国贝塔实验室来测,这是全世界比较公认的一个测年公司。根据样品当时采样这个部位的这个碳酸的特征,它有些可能年碳库相小一点、有些大一点,然后咱们当时实验时测的数据是3,500,他是这样一个范围。要是加减算的均年代的话,要比这个3000年要古老一点,但是我们给出了一个它的最小年代,不小于3000到3200年。我们要用科学来说话,用数据来说话,而不是凭空的想象,非常幸运我们能得到这样一个数据。我认为呢,这个对我们促进这个地方的重要的一个文化遗产的研究呢,能够起到一个作用,也是我们科学家、作为做科学的一个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所以我们是完全免费来进行了这样一个研究工作。完全是支持我们广西这样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地方有这样重要的文物来一个推进一个,来一个保护一个,这是我们一个情怀所致。因为这个石刻从这个目前来说,它跟我们甲骨文的最大的差别就是,甲骨文它主要是以占卜为主,而这个可能是以祭祀为主,所以说这个意义呢又非常大。这一块呢,我们希望能够很好的保存下来,保存下来以后,以后有人能够读懂这样一个文字的时候,我们就可能会了解它的内容,这个内容的了解将会从文字的角度,从纪实的角度给我们说明它记录是什么事件,它的关系是什么,它有什么意义就非常重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厉声(左四),百色市政协副主席吴俊军(左五),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梁庭望(左三),百色市政协原副主席黄桂宁(左二),中央民族大学壮侗学研究所所长李锦芳(左一),百色学院副院长罗志发(右三),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王建(右二),云南省文历研究馆研究员黄懿陆(右一)参加果县甘桑石刻文学术研讨会暨阶段性成果展示会。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汇;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只有坚持从历史中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如今,对甘桑石刻文的相关研讨,已经走进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果市的大学校园,新一代的年轻学子们,怀着对中国古老文明的虔诚之心,与专家一起思考和探索,共同走进甘桑石刻文的神秘世界。希望大家要认真地了解我们的这个石刻文,通过了解甘桑石刻文,感悟到我们中华文明的悠久的历史,热爱我们的中华文化,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这个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李宏梁)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关键词:

协同增效:重组胶原的化妆品配方

2022-09-19 16:16:32协同增效:重组胶原的化妆品配方

蕃茄田艺术在InSEA发表《幼儿期水墨画与游戏的实验与整合》,再获国际认可

2022-09-19 14:05:02蕃茄田艺术在InSEA发表《幼儿期水墨画与游戏的实验与整合》,再获国际认可

线上线下一体化,华润燃气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2022-09-17 16:49:42线上线下一体化,华润燃气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昭垚cp都爱的可复美胶原棒,时刻守护肌肤健康!

2022-09-13 11:41:08昭垚cp都爱的可复美胶原棒,时刻守护肌肤健康!

中国化妆品原创原料新名片——百花齐放的重组胶原蛋白产业

2022-09-05 10:34:25中国化妆品原创原料新名片——百花齐放的重组胶原蛋白产业

阳光阿华田,用美味充能秋日

2022-09-01 10:23:19阳光阿华田,用美味充能秋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