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脑短剧:娱乐至死的时代病症
当"三到八天拍完一部剧,二十天赚够一百万"成为影视行业公开的财富密码,小程序及短视频平台上那些裹着廉价糖衣的"电子致幻剂"正在重塑整个社会的精神基因,也在慢慢扩散至整个中国十四亿人口,甚至弥散至海外。成为了国货走出国门为之“骄傲”的自创品牌。
一、解构短剧工业的"造粪流水线"
在2023年,小程序付费短剧走至巅峰期,以代号“本能”为首的个人编剧,从网文转型,一夜成为所谓的短剧之王,而战神的“装逼”、“打脸”模式也在市场应运而生,并成为了男频爽文的代名词,没有这两个标签,便不能称之为微短剧。随着巨额分账的资本入场,付费短剧让本生活毫无出路的人群开始自封成神,并开启了大量吸纳网文作者入局小程序微短剧赛道的大盘中。第一批吸纳的人群被锁定在“新社会群体”,也就是“外卖员、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甚至农民工。人们被新媒体自动标注了标签,这类人也是第一批吸食文化毒瘤的人群。短剧里面的小人物逆袭,狠狠抓住了他们的情绪价值,每天用看短剧的方式梦想一夜暴富,狠狠打脸曾经欺负过自己,瞧不起自己的人。批量生产的"精神快餐",本质是资本精心设计的成瘾陷阱。某编剧展示着他的“爆款公式”:前30秒必须出现"下跪、捉奸、车祸",60秒时安排"验DNA、继承遗产",第一卡必须宴会厅“打嘴炮”,大结局必定是"天降百亿、认祖归宗"。他说:“观众不需要思考,更不需要逻辑,只需要分泌多巴胺。”
随着内容同质化,付费价格过高,以上人群钱包被洗劫一空,第二批人群被锁定在女性30+。婚姻生活后,老公出轨、婆媳关系、霸总独宠,令该类人群被“高甜”上头,满足女性的爱情幻想通常是女频剧吸引力的核心,她们的情绪价值再次被拉满,甚至到了“癌变”的程度。价值股全面崩塌,语言系统降维打击,审美能力集体退化。
二、自称双向情感障碍、狂躁症的精神病患者,为何被众人称为“剧本之王”
小程序短剧编剧很少有人袒露真名,有的是因为平台的雪藏,而更多的是藏在深井之下,明知自己的污秽文字不敢暴露“马甲”。自称“剧本之王”的本能竟被小集体膜拜,除此之外享受了真正的小程序红利,还成立了自己的剧本公司,成为了第一批“造粪流水线”的源头。而他本人将自己包装成为一名精神病患者,也成为中国第一个敢曝光在大众视野,专写“擦边、色情、暴力、装逼、打脸、世界观扭曲”的文化毒瘤众人之首。曾经踏破门槛一本难求的他,而如今也是即便疯狂炒作,公司业务也面临市场同质化断崖式下滑,并在国家强制监管之下,将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但其众释放出的文化垃圾已蔓延至大街小巷,短短三年内,"土到极致就是潮"的畸形审美依然在蔓延,已成为了短剧观看人群集体迷失的长尾效应,此众也成为罪魁祸首。某平台统计显示,2023年短剧高频词TOP10分别是:屌丝、赘婿、打脸、下跪、验亲、破产、战神、龙王、离婚、百亿,这些词汇均出自“本能”团队之手。当"三十年河东"被压缩成"莫欺少年穷"的洗脑循环,中文的意境之美正在被肢解。用宠物染毛剂代替血浆,用瑜伽裤冒充晚礼服,弹幕却盛赞"经费在燃烧"。当观众为五毛特效欢呼,为AI配音叫好,我们失去的不只是鉴赏力,更是对艺术的基本敬畏。
三、小程序短剧制作公司沦为“牛马”,为何昔日神话陨落神坛
2023年,在资本的运作下,国内短剧“暴富”神话接连上演,爆款《无双》播出8天后收入超1亿元,《哎呀!皇后娘娘来打工》24小时充值破1200万,《闪婚后,傅先生马甲藏不住了》24 小时充值破2000万。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为373.9亿元,同比增长267.65%,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00亿元。剧情依旧逃不出“装逼、打脸、霸道总裁爱上我、穿越暴富、闪婚豪门”等恶俗桥段。
当某部播放量破3亿的短剧里,"沈家私生女"通过色诱对手公司总裁达成商战胜利,弹幕刷满"姐姐好飒"。当剧中"外卖员母亲"因拒绝给富豪让路被撞身亡,评论区最高赞是"穷鬼活该"——这不仅是戏剧,更是现实人性的照妖镜。
热风随之吹向了海外。11月中旬,国内数字出版企业中文在线(300364.SZ)旗下真人短剧App ReelShort在苹果应用商店美国区力压TikTok,一度下载量登顶娱乐榜。消息传回国内,直接“带飞”中文在线股价,其他相关概念股也受益不浅。
于是,众多华人制片人带着复制“一夜暴富”的憧憬涌入“新大陆”,希望能够从中掘金。如今,赛道已经从欧美地区,延伸到了日本等国家。然而,短剧出海并非一片坦途,更多时候是波谲云诡、前景未明的。
一部爆款短剧的诞生:投流占八九成,暴富靠概率?在众人涌入,2024年是短剧行业集体失衡的一年。头部爆款公司集体为平台打工,曾经的造梦神话公司,开始疯狂洗牌,迭代在西安、郑州、杭州、横店等地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态势,令初代头部制作公司的分账缩水,甚至降至0。小程序微短剧2025年开局暴跌,曾经的爆量短剧制作公司彻底沦为影视农民工,神坛公司,纷纷落下神坛,成为行业内踩高捧低的对象,分账不透明成为行业深度探讨的话题,短剧巨浪纷纷投诚红果,前途未卜。
四、为何至今短剧无标准化,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群体乱象,被日进斗金的吸金迷惑得每日陷入“白日梦门”。某咪机构内部文件显示,他们专门研究"下沉市场用户G点":给三四线城市观众造"豪门梦",给小镇青年灌"逆袭鸡汤",给家庭主妇喂"甜宠鸦片",给银发群体投毒“绝经迷药”。算法工程师坦言:"越是反智的内容,完播率越高。"
这种精准投喂造就了恐怖的流量怪兽。某部价值观扭曲的短剧单日充值破800万,制片人却说:"观众不是傻子,他们知道是假的,但就想做三分钟的白日梦。"当现实压力无处宣泄,虚幻的"打脸快感"就成了精神鸦片。
什么才是短剧?至今微短剧从业者脑子里并不知晓,抄袭、融梗已成家常便饭,从业者被圈养在宿舍笼里闭门造梦的同时,也被集体洗脑。急需行业标准化和价值观正向引导。
2025年开局,行业者正在为内容同质化,无内容可卷发愁,于是制作方开始卷服化道,卷特效,卷演员,用虚假投流数据标榜自己的平台地位和制作公司厂牌。强塑CP,硬拉床戏,甚至出现各个“真CP”,无底线在全剧开端吻到剧尾,竟被粉丝集体捧为“吻神”,甚至出现了短剧咖位,短剧演员有案底、有同性恋、无良价值观的,被捧上神坛,成为小程序付费短剧的男神女王。但“X总”虽火,难出顶流。从热门题材来看,短剧,尤其是小程序短剧的题材几乎被战神、赘婿、虐恋、甜宠占据,导致男演员们几乎只有霸总、战神、赘婿等几类角色可演,女演员们则只能在大女主、小白花之间寻找差异点。不仅如此,因为短剧的角色大多比较简单化和程式化,短剧演员的表演空间有限,很难塑造出有辨识度、有个人魅力的破圈角色。擦边的演员们已为了眼前的几斗米折腰,再无进阶空间。
五、目前的超级短剧尚未出现
“短剧精品化”趋势正变得愈发明显,越来越多短剧打出了“比肩长剧”的口号。但目前的超级短剧尚未出现,短剧导演、编剧、制作公司、平台已进入白热化强洗牌阶段,将有95%的初代从业者集体出局,新一代的从业者将担当“铲屎官”的角色,任重而道远。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