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称:“原来HR是知道你在找工作的……太可怕了。”
故事是这样的:一位同事在自己家里用私人网络,通过招聘网站投递了简历,却被公司HR发现,并因此被约谈。帖子作者质疑,招聘平台提供了监控员工求职动向的服务,直接卖给了公司,这让许多在职找工作的人感到恐慌和不安。
随之而来的网络评论却提供了不同视角:
有HR指出,确实自己不能刷到在职同事的简历。但有时候会收到同行的问询——同一个城市同一个行业的HR经常可能互相认识。
还有人说,即使投递行为是在私人网络上进行的,也可能因为有人找工作的时候没有屏蔽自己的公司,或者是老板其实有多个公司,但这些公司由于法人不相同,没有被识别为关联公司。
另外有人提到猎头或合作HR共享了简历;
综合网友的评论看,正规招聘平台并不会主动将员工求职行为泄露给其现任公司,所谓“HR知道你偷偷找下家”多半是误解或者操作不当导致的结果。
首先,招聘平台的商业逻辑决定了它们没有动力、也没有权限去泄露求职者行为。平台靠的是双边信任:一方面,求职者愿意留下信息;另一方面,公司愿意付费获取人才。
如果平台偷偷将求职者动态卖给现公司,它的生态将立即崩塌——求职者不敢使用,企业也无法招聘,平台自己先死。多数正规平台(如BOSS直聘、前程无忧、猎聘等)都有明确规定:HR获取求职者信息必须通过授权,一对一、一点对点,违规行为会被封号。
那么,为什么HR会看到求职者的求职动向?最可能的几个原因是:
1、简历公开范围
如果求职者的简历设置为“对所有HR可见”,那就可能被自己公司的HR刷到
2、未屏蔽公司或同集团单位
多数平台允许求职者屏蔽现公司,但如果未屏蔽,或者屏蔽只针对单一子公司,而集团内其他单位可见,HR就有可能捕捉到你。热评中也有人指出,这种情况很常见:即使员工在家操作,也可能因为屏蔽范围不够而被发现。
3、企业内部监控系统
另一个常见情况是,员工使用公司设备或公司网络投递简历。如果公司部署了内网行为监控系统,即便在非办公时间,只要通过公司网络或设备访问招聘平台,公司也可能知道。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3条,如果企业事先告知员工,并且监控在合理范围内,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属于合法行为。
4、猎头和内部推荐
有网友提到,简历通过朋友或猎头入库后,被共享给HR。这种情况也是被动暴露,与平台主动泄露无关。
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发生,有几个实用建议:
-使用私人设备和网络
切勿在公司电脑、公司WiFi或公司邮箱注册账号投递简历。最好用自己的手机、自己的流量和私人邮箱。
-注册专用账号
可以为求职专门注册一个新的手机号和邮箱,与工作联系方式彻底分离。
-了解平台屏蔽规则
不同平台屏蔽规则不同,要确保屏蔽范围覆盖所有可能的关联公司或子单位。
这些基础操作,它们不仅减少被HR发现的风险,也能让你更安心地寻找下一个机会。
对于打工人而言,关键是理解平台规则、掌握个人信息可控性,并采取适当的操作策略,以保障在职求职的隐私与安全。
责任编辑:kj015
在贝达英语的学员成长故事里,Emma 的进阶之路真的太亮眼了!从幼儿时期的0基础,到现在成了外教口中 “My best stud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