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推进新时代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育人体系落地生根的重要路径,随着《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等文件出台,劳动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实践方式。在教育改革视域下,把握劳动教育优势,从观念、课程、文化、平台四个维度协同发力,构建起“思政+劳动”共同发展的教学体系。打造“知能兼备”的复合型劳动者育人模式,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支撑。
观念引领:在价值塑造中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
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是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起点。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念,不仅关系到其对于劳动的态度,而且对其劳动行为具有正向引导作用。思政课需承担起阐释新时代劳动内涵、批判错误劳动观念的核心任务。首先深化理论认知方面,可以结合不同历史时期党带领人民艰苦奋斗的历程,讲清“劳动创造幸福”的真理;结合“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引导学生理解“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刻道理。其次强化价值批判方面,直面社会上的“躺平”“佛系”“拜金”文化以及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进行辨析与批判,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的坚定信念。最后注重情感培育方面,通过分享大国工匠、劳动模范、身边优秀师生的先进事迹,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将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情感种子深植于心。
课程重构: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将劳动教育的理论体系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融合的核心环节。必须推动思政课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评价体系的全面革新。从教学内容来看,系统梳理各门思政课与劳动教育的结合点,开发“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指南和案例库。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增设“职业精神与劳动伦理”专题,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中深入探讨“异化劳动”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形式与政策”课中分析“新质生产力”与创新型劳动的关系。可灵活运用翻转课堂模式,让学生来讲解相关知识点,在学生展示地过程中更直观地把握学生地困惑点和关注点,并结合学情进行教学创新设计。从教学方法来看,大力推行探究式、体验式教学。将课堂延伸到车间、田野、社区。组织“劳动主题辩论赛”“寻访身边劳模”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深化理论认知。推行“项目式学习”,围绕某个社会实际问题,组建跨学科团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既运用专业知识(智),又付出辛勤劳动(劳),同时思考其社会价值与伦理(德)。从评价体系来看,改变单一的试卷考核方式,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知识考核与素养评价并重的多元评价体系。将学生在劳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反思报告、团队协作等纳入课程总成绩,引导学生在“做中学”“思中悟”。
文化浸润:拓宽校园文化精神建设主阵地
打造校园文化建设主阵地是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的生态保障。要将“劳动+思政”的元素全方位融入校园文化,营造“处处是劳动课堂,人人是劳动导师”的浓厚氛围。一方面打造劳动文化品牌,定期举办“劳动文化节”“工匠进校园”“技能大赛”等品牌活动,使其成为校园文化的靓丽风景。利用校史馆、宣传栏、新媒体等平台,广泛宣传劳动楷模和校园内的劳动典型,比如积极宣传获得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获表彰的侯俊等65名江西人先进事迹,不仅包括传统各个行业劳动者,还有外卖配送员、快递公司收派员等新业态劳动者,都是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鲜活案例。另一方面建设美丽校园与环境育人,鼓励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和义务性劳动等活动形式真实参与到校园绿化、保洁、设施维护等日常管理,推行“学生责任田”“宿舍美化大赛”等,让学生在建设美丽校园的实践中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爱校荣校情怀。另一方面培育社团与朋辈教育:支持成立与劳动、创新、志愿服务相关的学生社团,如科技创新社团、公益服务社团等,发挥朋辈群体的示范引领作用,使劳动教育从“要求”变为“风尚”。
平台搭建:构筑“校园-社会”一体化的劳动教育实训基地
搭建一体化的劳动教育实训基地是融合的实践支撑。必须打破校园围墙,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劳动实践平台。首先建强校内实践平台:升级改造校内现有的实验实训中心、工程训练中心,使其不仅服务于专业教学,也成为开展通识性、基础性劳动教育的基础。设立“创新工坊”“创客空间”,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劳动。其次拓展校外协同基地,主动与政府、企业、社区、乡村建立战略合作,共建一批稳定的、高水平的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根据不同专业特点,组织学生到对口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到农村开展支农劳动,到社区参与社会治理与服务,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大课堂中“接地气、长才干、做贡献”。最后强化数字赋能平台,利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开发虚拟仿真实训项目,模拟高成本或难以触及的劳动场景,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作为实体实践的有益补充,拓展劳动教育的广度与深度。
(本文系2023年度江西省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课题研究成果“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Z232006。作者:赣南科技学院 严姗红)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
10月24日晚间,歌尔股份(002241.SZ)披露2025年三季度报告,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305.57亿元,同比增长4.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
劳动教育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推进新时代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育人体系落地生根的重要路径,随着《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等文件出台,劳动教育...
10月24日,涪陵榨菜发布2025年三季度报,财报显示三季度涪陵榨菜实现营收6.86亿元,同比增长4.48%;净利润2.32亿元,同比增长4.34%产品市场双拓...
我叫段宇宁,来自浙江,是长春理工大学2025级学生进入高中后,我第一次有机会将善意化为行动上大学后,一次活动中,我观看了一位学姐的支教视频恰逢此时,&ldquo...
九九重阳节前夕,湖南普瀚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长曹红英女士,应长沙市天心区白沙社区老科协邀请,带领公司专家学者,携带由美国哈佛大学研制的CR7基因活力素和CR7基因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