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奔涌与“五育并举”育人目标深化的双重语境下,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已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二者融合并非简单的教学加法,而是基于理论必然、现实需求与实践导向。本文从理论逻辑、现实逻辑与实践逻辑三个维度,系统阐释数字化背景下“思政”与“劳动”深度融合的内在依据、时代动因与路径选择。
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与育人规律的深刻统一
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首先具有坚实而深厚的理论基础,其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契合,构成融合的内生动力。首先,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本体论的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它不仅是创造物质财富的手段,更是人的类本质得以确认和展现的过程,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是将这一抽象哲学原理具体化、生活化的最佳途径,它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理解“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创造世界”的深刻哲理。当前正处于数字化时代,脑力、协作、创新等多维形态逐渐替代了以往传统的体力劳动形态,但劳动作为人类存在与发展之基的本质并未改变。融入数字劳动的思政课,更能生动诠释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时代生命力。其次,它体现了“知行合一”认识论的内在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从知识认同到价值认同,再到行为实践的逻辑闭环,且教学过程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相吻合。劳动教育恰恰提供了关键的“行”与“实践”环节,让学生充分投身于劳动实践,灵活运用课堂所学的辩证法、唯物观史观等理论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在实践中检验、反思和升华这些理论。这种由“行”促“知”的过程,能够有效克服思政教育“空对空”的弊端,使价值观塑造更具穿透力和持久性。
现实逻辑:应对时代挑战与塑造时代新人的必然选择
数字化时代所带来的深刻变革与严峻挑战构成了推动融合的现实动因。其一,是纠偏青年学生劳动价值观的迫切要求。数字化在提供便捷高效之时也催生了“躺平文化”“佛系文化”“丧文化”等社会心态,部分青年学生中出现了轻视体力劳动,崇尚投机捷径的心理倾向。算法推荐、娱乐至上的自媒体网络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劳动的崇高性与价值感。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必须正视这一现实。通过融入劳动教育,可以引导学生辨析数字时代的“劳动”与“闲暇”、“创造”与“消费”,揭露“不劳而获”背后的实质,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精神内核。让学生在真实的劳动创造中收获成就感与获得感,从而有效抵制错误思潮,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的健全劳动观。其二,是适应劳动形态数字化转型的客观需要。当前,劳动正从集中化、规模化走向分散化、智能化,数字劳动、远程协作、人机协同等成为新常态。传统的、以农业和工业劳动为模板的劳动教育模式已难以完全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思政课的融入可以充分发挥理解数字化背景下劳动形态的主渠道作用。例如:可以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论述,分析平台经济下的劳动关系变迁;运用《思想道德与法治》中的法律与伦理知识,探讨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数字劳工的权益保障和数据产权等问题,在授课过程中升华为对数字社会运行逻辑的批判性思考。
实践逻辑: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的系统化路径
实践逻辑是确保二者有机融合从理论蓝图转化为育人实效的关键。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劳动教育元素进行系统性的教学重构与资源整合,不能简单视为思政课的案例补充或课外实践活动。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要挖掘劳动教育元素: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中深入阐释劳动价值论在当前数字经济中的新形态;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强化数字职业道德、信息伦理与法律法规教育。同时要结合不同的思政课开发专题化模块,如开设“数字时代的劳动与人生”“人工智能与未来职业选择”等微课程,实现内容的精准对接与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要实现从“理论灌输”到“实践探究”的转变。创新教学方式,比如开展项目化学习:组织学生跨学科组建团队,在完成项目的完整周期中,结合政策分析、伦理研判等相关思政理论知识,充分运用于技术开发、社会调研等劳动技能中。比如开展探究式教学:围绕“数字时代的劳动异化”“人工智能与就业未来”等前沿议题,引导学生开展研究,在理论深化中形成正确的劳动观。比如开展混合式教学:利用在线平台进行理论传授与知识铺垫,在主动与政府、企业、社区、乡村搭建的校外协同基地中聚焦于劳动实践的指导、成果的展示与深度的反思研讨,增强育人成效。
综上所述,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数字化背景下呈现出的三重逻辑:理论逻辑是根基,揭示了融合的哲学原理与育人本真;现实逻辑是驱动,回应了时代的深刻变革与学生的成长困惑;实践逻辑是桥梁,规划了从理念走向行动的系统路径。三者环环相扣,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只有把握好三重逻辑,才能有效推动“思政”与“劳动”从“貌合”走向“神融”,真正构建起五育并举、协同育人的新高地,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数字化时代复合型人才作出实质性贡献。
(本文系2023年度江西省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课题研究成果“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Z232006。作者:赣南科技学院 严姗红)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
劳动教育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推进新时代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育人体系落地生根的重要路径,随着《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等文件出台,劳动教育...
10月24日,涪陵榨菜发布2025年三季度报,财报显示三季度涪陵榨菜实现营收6.86亿元,同比增长4.48%;净利润2.32亿元,同比增长4.34%产品市场双拓...
我叫段宇宁,来自浙江,是长春理工大学2025级学生进入高中后,我第一次有机会将善意化为行动上大学后,一次活动中,我观看了一位学姐的支教视频恰逢此时,&ldquo...
九九重阳节前夕,湖南普瀚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长曹红英女士,应长沙市天心区白沙社区老科协邀请,带领公司专家学者,携带由美国哈佛大学研制的CR7基因活力素和CR7基因修...
10月23日,第三届东莞樟木头塑胶产业国际博览会(以下简称“塑博会”)开幕,超350家国内外企业参展10月23日-25日,第三届东莞樟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