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段宇宁,来自浙江,是长春理工大学2025级学生。从小,父母便教导我要心怀善意,懂得感恩。在新闻中,我曾看到大山里的孩子顶着风雪上学——稚嫩的脸庞被寒风冻得通红,却依旧背着书包一步步前行。那时年幼的我,对“冰花男孩”的故事记忆深刻,也为那些无法上学的孩子感到心酸。虽然当时我还很渺小,无法做出什么实质性的帮助,但那份关切,却一直在心中生根发芽。
进入高中后,我第一次有机会将善意化为行动。学校组织了“为大山捐书”活动,我满怀激动地挑选书籍,并在扉页写下寄语:“愿你们用知识照亮前路。”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传递温暖的力量。
上大学后,一次活动中,我观看了一位学姐的支教视频。视频中的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憧憬,那双清澈的眼睛深深触动了我,也唤醒了多年埋藏心底的梦想——要为大山里的孩子们做些什么。
恰逢此时,“秋映理工,梦向山外”活动出现在我眼前。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并积极号召同学一同投身其中。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大山中的孩子们送去一份力量、一份希望。在我的作品中,我描绘了长春理工大学的夜景——紫色的霞光映照天边,象征着梦想与未来。“追光·逐梦·起航”是我赋予作品的主题,它寄托着我对那些孩子的期盼:愿他们像初升的太阳,冲破云层,光芒万丈,勇敢走出山谷,迎接属于自己的人生。
每一份捐向山区的物资,背后都承载着无数善意的心灵。那些默默无闻的人,用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着温暖与希望。这份精神,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兼善天下、扶危济困”的延续,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高尚品德。
未来,我希望能亲自走进大山,成为那片希望的光,去帮助更多孩子看见外面的世界。山中藏希望,筑梦永不息。正如我所坚信的——星火虽微,亦可照亮远方。

当我怀揣对未来的憧憬与梦想,踏入大学校园的那一刻,全新的生活已在眼前徐徐展开。我知道,这将是一段交织着挑战与机遇的旅程,而我,早已准备好在这里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我叫郭锦熙,2006年9月29日生于山西省太原市。志愿活动的温暖底色与运动赋予的鲜活活力,始终是我成长中最鲜明的印记。
小学时,社区志愿活动是我感知世界的窗口。中秋时节,跟着居委会阿姨揉面团、包月饼,将裹着手心温度的甜意送到邻里手中;元宵夜里,煮好一锅热气腾腾的汤圆,轻轻递到值守的保安叔叔面前;每周五放学后,总会帮行动不便的爷爷奶奶送报纸,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小小的身影穿梭在楼栋间,满是助人的纯粹欢喜。
升入高中,我对志愿的坚持愈发坚定。春日里,和同学在基地农场一同翻土、播种,看着纤细的秧苗抽枝展叶,长成一畦畦绿油油的蔬菜,再亲手采摘带回学校改善伙食,亲身触摸“耕耘与收获”的实在意义;得知学弟物理学习吃力,我主动利用假期,帮他梳理错题思路、绘制思维导图,陪着他逐个攻克薄弱知识点。当看到他成绩提升时眼里的光,满心的成就感让我更加笃定:传递温暖本身就是最有价值的事。
运动则是我生活里不可或缺的“能量补给站”。课间和同学在操场打一场篮球、赛几局羽毛球,让欢声笑语冲淡学习的疲惫;周末约上朋友骑车穿行在城市街巷,任风拂过发梢,汗水浸湿衣衫的瞬间,不仅释放了压力,更让我在坚持中学会了直面挑战、永不言弃。
志愿让我读懂付出的意义,运动让我拥有向上的力量。未来,我会带着这份热忱继续前行——既要做传递温暖的践行者,也要做永不停歇的追光者,让青春在每一次付出与拼搏里,沉淀出更厚重的分量!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