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0月,跨境支付领域迎来“双捷”:9月11日,在中国印尼两国央行行长见证下,银联携手各方合作伙伴宣布,中国印尼跨境二维码互联互通项目启动双向试点运行,预计年内全面投产;近日,银联再传捷报,10月27日起境内银联合作钱包将可扫泰国PromptPay支付,银联将成为首个为中国赴泰游客提供该服务的国际卡品牌。短短一个月,两大成果接连落地,不仅让中国游客在巴厘岛、泰国夜市扫码支付如“家门口般便捷”,更揭开了银联以互联互通完善区域支付生态的新篇章。
双向奔赴:从“你扫我付”到全民覆盖的支付便利
跨境支付的核心痛点,在于“单向便利”与“场景割裂”,而银联此次落地的两大项目,恰恰以“双向平等开放”破题。
印尼项目的试点阶段,已实现“千万商户+多元钱包”的广覆盖:中国境内受邀用户通过银联云闪付APP及支付宝钱包,可在印尼超过3900万家QRIS受理商户扫码支付;同时,MyBCA、ShopeePay、DANA、Mandiri、GOPAY等33款印尼主流电子钱包用户,也可在中国境内银联及支付宝二维码试点商户直接扫码消费。这意味着,印尼游客在中国小吃街扫码购物,中国游客在巴厘岛扫码消费,都将成为寻常场景。这种“你来我往”的模式,打破了过去跨境支付“一头热”的僵局,实现了用户、商户、机构三方的共赢。
泰国项目则在“场景延伸”上实现突破。合作落地后,云闪付APP和接入“云闪付网络支付平台”的境内商业银行APP可直接扫描泰国PromptPay二维码支付。不同于传统跨境支付多覆盖大型商户,PromptPay已渗透泰国数百万家商户,包括夜市、路边摊、小型便利店等“毛细血管级”场景。中国游客在清迈夜市买芒果糯米饭,无需兑换泰铢,打开熟悉的支付APP扫码即可,体验与国内几乎无差。
新“四方模式”:抱团出海的生态共赢之道
两大项目的快速落地,背后是银联的“产业联盟”出海逻辑——区别于国际支付机构单一品牌切入的传统路径,银联新“四方模式”展现出的战略性产业整合能力,在印尼项目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是与本地网络深度协同。银联并未以“外来者”身份重塑市场,而是选择与印尼支付系统协会(ASPI)及旗下Rintis、ALTO、Artajasa、Jalin四家本地转接网络合作,通过标准兼容融入本地生态。尊重本地规则是跨境合作的前提,银联没有搞“一刀切”,而是主动适配印尼QRIS标准,这种姿态让合作从一开始就少了很多阻力。
其次是技术与金融机构的协同补位。蚂蚁国际作为技术服务商支持系统对接,支付宝中国加入跨境清算链路,展现出“竞合共赢”的产业心态;中银香港雅加达分行为本币结算提供支持,补全了金融链路的关键环节。这种“技术+网络+金融”的组合,形成了系统化输出能力——正如业内观察所言,银联不是“单打独斗”,而是把中方优势资源整合起来,既降低了出海成本与风险,也让当地监管和市场更易接受。
这种模式的优势显而易见:对银联而言,借助本地网络快速拓展受理场景;对本地机构而言,接入中国庞大的支付市场获得新增长空间;对用户而言,无需下载新APP即可跨境支付。这是一种“1+1>2”的生态共赢,跳出了国际支付领域的零和博弈思维。
G2G+N2N双轨并行:互联互通的“银联方法论”
从东南亚到日韩,再到拉美,银联已在境外19个国家和地区落地和推进二维码互联互通合作,其核心策略正是政府对政府(G2G)+网络对网络(N2N)双轨并行——这一模式,既体现了政策推动力,也兼顾了市场灵活性。
G2G模式由两国央行牵头制定顶层合作框架并负责指导实施,以银联作为对外窗口与境外网络进行业务对接,通过与境外二维码网络一点对接,可实现快速、大规模拓展银联全球二维码受理网络。2024年10月,银联作为中方指定机构,与越南国家支付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在中柬两国央行指导下,银联持续深化中柬二维码支付互联互通建设,2025年1-8月境内银联钱包在柬交易额同比增长7倍;此次印尼项目,亦是在两国央行指导下快速推进的。G2G模式的一大优势在于“自上而下”的效率,尤其在东南亚这类政策驱动型市场,能快速打通顶层设计,缩短项目周期。
N2N模式则以商业合作为核心,根据市场特点灵活定制方案。在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商业成熟市场,银联既可推动境外机构成为银联成员机构、采用银联业务规则和扫码标准,也可通过协议约定双方权责、在扫码标准方面遵循当地受理规则——此次泰国项目正是N2N模式的典型案例。N2N模式体现了银联的“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市场的支付生态调整策略,这是其能在多个国家快速落地的关键。
两种模式并非互斥,而是互补。“G2G破局,N2N深耕”,银联通过双轨策略,既借助政府背书快速打开市场,又通过商业合作实现场景渗透,形成了“两条腿走路”的稳定节奏。
超越支付:互联互通的多重深层价值
跨境二维码互联互通的意义,远不止实现“扫码更方便”。作为中国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建设者和支付产业的引领者,银联积极推动跨境支付合作,从促进经贸复苏、推动支付标准出海,到助力区域金融稳定与人民币国际化,其深层价值正逐步释放。
其一,构建旅游业与经贸的“隐形基础设施”。疫情后全球旅游业复苏逐步推进,支付体验成为影响跨境消费的关键因素。游客兑换外币不便、小额消费找零困难、商户收款成本高等制约了跨境消费意愿。银联通过推动支付互联互通,有效破解这一难题。例如,在印尼项目中,银联与印尼QRIS系统对接,预计覆盖3900万家商户;在泰国项目中,银联兼容泰国PromptPay标准,服务范围涵盖大型商场至街边小摊。支付便利化显著提升了游客消费意愿,银联互联互通网络正成为促进中国与印尼、泰国等国家旅游业复苏的“隐形引擎”。
其二,推动支付标准的“融合式出海”。区别于传统技术输出的“替代逻辑”,银联在跨境合作中始终坚持“标准兼容”原则——不要求境外网络放弃本地标准,而是通过技术对接实现“双向适配”。在印尼项目中,银联适配印尼QRIS标准;在泰国项目中,则兼容泰国PromptPay规则。这种“融合而非替代”的路径,让支付标准在境外19个国家和地区推广开来,既尊重了本地市场规则,也为支付标准出海提供了可持续、可复制的实践范本。
其三,服务区域金融稳定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场景抓手”。值得关注的是,银联在印尼试运行及越南推进中的跨境二维码项目均支持本币结算,为人民币跨境使用拓展了交易场景。特别是在东南亚这一人民币国际化重点区域,银联通过将支付系统嵌入本地消费生态,实现“从场景到货币”的自然渗透,助力构建更顺畅的人民币跨境循环体系。2023年9月,中国印尼两国央行将双边本币清算框架(LCS)升级为本地货币交易(LCT),并将二维码跨境互联互通纳入合作范围。银联在此框架下的项目试点,正是推动本币结算从制度安排走向实际应用的关键实践。
其四,“一点对接”模式释放统一网关价值。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联合中国银联建设的统一网关已于7月底上线试运行。作为国家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和统一网关的核心建设方,银联通过“一点对接”模式,为境内外机构提供高效接入服务:一是降低系统对接成本,避免重复改造;二是推动形成统一境外钱包合作标准,提升合作效率与体验;三是扩大境外钱包境内受理范围,可在银联网络及微信主扫商户使用;四是建立全业务统一信息接口,实现跨境二维码支付统一管理。银联互联互通与统一网关的协同运作,正推动行业从物理联接的“硬联通”向标准规则的“软联通”深化,持续增强中国在全球支付体系中的影响力。
未来展望:从“码上联通”到“命运相通”
银联一个月内连落两子,是成果的集中体现,是区域支付合作的新起点,也是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缩影。目前,银联正构建卡码融合的多维度跨境受理网络——在巩固银行卡优势的基础上,推动二维码、手机Pay等支付方式协同发展,推动形成多维度、广覆盖的跨境支付生态。
但挑战亦不容忽视:各国监管政策差异可能增加合规成本,数据跨境安全需建立统一标准,技术迭代要求持续的系统升级。跨境支付互联互通不是“一劳永逸”,而是“持续优化”的过程,需要银联与合作方不断磨合。
不过,印尼、泰国等项目的落地,已为“一带一路”沿线支付合作积累了经验。当印尼的钱包与中国的小面馆通过一张二维码相连,支付的不仅是金钱,更是两国人民的互信与便利。正如银联的企业愿景所言,“互信互联、共创价值”——这种以开放、协同为核心的“银联模式”,或许正是区域金融合作最珍贵的“钥匙”。
有理由相信,随着更多互联互通项目落地,跨境支付将从“技术联通”走向“生态联通”,最终实现“民心相通”——这不仅是银联的出海之路,更是中国金融基础设施服务全球开放的责任之路。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
鲵姿美抗衰焕颜健康管理中心入驻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开启益贞元生物“百城千店”战略新篇章西安,2023年10月18日,陕西益贞元生物科技有限公...
2025年9月、10月,跨境支付领域迎来“双捷”:9月11日,在中国印尼两国央行行长见证下,银联携手各方合作伙伴宣布,中国印尼跨境二维码...
2025年10月16日,甄猫数据科技旗下首家综合品牌旗舰店正式开门营客甄猫数据科技董事长龙祥在致辞中表示:甄猫数据科技从创始之初,始终坚持企业的定位、战略的两个...
10月16 日,京东联合国民品牌浪莎开启新品日活动,独家上线限量嘉人臻藏礼盒及多款任嘉伦同款新品,更带来明星同款礼盒限时加赠抱枕被等福利作为浪莎品牌代言人,任嘉...
PT Rimba Partikel Indonesia(英文缩写为RPI),公司创立于 1990 年,是位于印度尼西亚,住友林业占股50%的创花板工厂,生产的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