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四川地区暑热未消。72岁的游阿姨在自家重建房屋的工地上忙碌着,一阵风裹挟着尘土扑面而来,一粒微小的灰尘钻进了她的右眼,她下意识地揉了揉。这个不起眼的动作,竟成了此后一个多月噩梦的开端。
眼睛先是发红、疼痛,在当地诊所输液后不见好转,反而开始流脓,剧痛让她整夜无法入睡,食不下咽。这只右眼,是她在1987年外伤后仅存光感的“盲眼”,如今,连保住它都成了奢望,当地医生建议赶紧向专业眼科医院转诊治疗。
病情危急,一场与真菌的赛跑
转诊到成都东区爱尔眼科医院时,游阿姨的右眼情况已万分危急。经过全面检查发现,游阿姨右眼的角膜溃疡已濒临穿孔(表面覆盖苍白结膜瓣),前房可见大量渗出......“就像一堵城墙,内部已被掏空,随时可能崩塌穿孔。”接诊的角膜病专家鲁静主任形容道。若再不手术,角膜随时可能穿孔,等待游阿姨的将是眼球不保的严重后果。

回顾游阿姨的就诊经历,鲁静主任指出了诊治中的关键环节。“患者最初以为是普通炎症,使用了含激素的眼药水,这是真菌感染治疗的大忌。”她解释道,激素能抑制炎症反应,看似缓解了“红”,实则压制了人体自身的免疫防御,相当于为真菌的肆虐“打开了绿灯”。
鲁静主任用生动的比喻进行科普:“我们的角膜就像眼睛的窗户。真菌感染,好比木头窗户上长了蘑菇,它会悄悄地向深处、四周蔓延,从内部蛀空窗框。而细菌感染则更像一场猛火,来得快,症状急。真菌感染起病隐匿,但破坏力更强,更顽固。”
生命之光: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保眼”之战
对于游阿姨而言,唯一的希望是“右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手术的核心目标是“保眼球”:切除所有被真菌感染的病变组织,移植上健康的供体角膜,重建眼球的完整结构,避免穿孔及后续可能发生的眼内感染乃至摘眼的悲剧。
手术室里,鲁静主任一步步抽丝剥茧,在显微镜下,将已如毛玻璃般浑浊、濒临穿孔的病变角膜精准切除,再将一枚珍贵的捐赠角膜仔细缝合。手术顺利完成,游阿姨的眼球保住了。

构建诊疗体系,守护眼健康防线
游阿姨是幸运的,她在最后关头赶上了“生命快车”,同时也折射出复杂角膜病诊疗体系建设的必要性。鲁静主任表示:“真菌性角膜炎的确诊需要专业的检查设备支持。这提示我们需要持续优化分级诊疗网络,让疑难重症患者能够及时转移到具备相应诊疗条件的医疗中心,这是保住患者视力、乃至保住眼球的关键。”
成都东区爱尔眼科医院拥有眼疾转诊绿色通道,让基层无法诊治的患者,能及时转到有条件的上级医院,减少病情延误。
医生提醒:这些眼健康误区要避开
鲁静主任最后提醒公众:农业生产、园林作业或在大风扬尘天气外出时,最好佩戴防护眼镜。一旦有异物入眼,尤其是植物划伤后,切忌揉眼。
第一步:用大量清洁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第二步: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眼科就诊,切勿自行随意滴用眼药水。
第三步:若按普通炎症治疗1-2天后疼痛、红肿、畏光等症状无减轻或反而加重,必须立即前往有角膜病诊疗能力的上级医院,明确病因。
(爱尔眼科鲁静主任医师)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