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武当山,游客李女士通过5G网络向远方亲友实时分享金顶云海奇观;在神农架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原始森林深处,护林员正通过5G视频连线清晰流畅地汇报巡护情况。从道教圣地到原始秘境,中国联通以科技之力织就一条“无形天路”,让世界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武当山:云端架设“信息高速路”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武当山年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然而,武当山古建筑群依山而建,地势陡峭、结构复杂,传统基站建设面临选址难、电力保障难、施工运输难等多重挑战,峰峦叠嶂、沟壑纵横的地形曾让通信信号“望山兴叹”。
为实现核心景区4G/5G网络全覆盖,十堰联通组建专项攻坚团队,针对古建筑群保护要求,采用“微站+直放站+光纤延伸”组合方案,在不影响文物风貌的前提下,将小型化基站隐蔽布设于古建筑周边林区,真正做到“见景不见网”。
项目负责人介绍:“我们累计翻越大小山头20余处,徒步勘测超150公里,最终完成金顶、南岩宫、紫霄宫等重点区域的信号补盲。”特别是在海拔1612米的天柱峰顶,技术人员克服高寒大风天气,肩扛设备攀登山道,成功部署一体化微基站,使武当山最高峰实现5G信号全覆盖。
神农架:密林深处打通“数字生命线”
神农架林区总面积3200平方公里,88%为原始森林,部分区域曾是通信“禁区”。大九湖湿地、神农顶等景点因地处峡谷,传统基站建设需翻越陡坡、架设数公里光缆,施工难度极大。
“背着设备徒步3小时进山,只为调试一个基站。”十堰联通神农架分公司维护队长讲述攻坚故事。团队创新应用“背负式应急通信包”与“太阳能微基站”,在无市电区域实现能源自给;通过无人机勘测地形,精准规划信号覆盖角度。近三年累计新建基站42个,开通首个景区5G-A(5.5G)示范点,使黑熊谷、板壁岩等探险路线实现信号连续覆盖。
如今,游客在原始森林可随时保持通信畅通,景区智慧监控系统实时回传珍稀物种影像。2023年冬季暴雪封山期间,联通网络保障护林员与指挥中心24小时在线联络,为多起险情处置提供了可靠的通信支撑。
常态运维:打造智慧旅游“数字底座”
网络覆盖只是起点,稳定服务才是关键。十堰联通建立“景区网络健康档案”,实行“一景一策”运维机制,对武当山、神农架等重点景区开展7×24小时动态监测,实时优化网络负载。
每逢节假日客流高峰,联通保障团队提前进驻景区指挥中心,现场值守、快速响应。今年国庆期间,武当山接待游客同比增长37%,但网络接通率仍保持在99.9%以上,用户平均下载速率提升至680Mbps,实现了大客流场景下的流畅通信体验。
依托高质量网络,武当山景区已上线“智慧导览”“AR祈福”等数字化应用;神农架则建成生态监测物联网系统,借助联通NB-IoT网络,实现珍稀动植物远程观测和森林防火智能预警。
“以前打电话要找‘信号石’,现在随时随地都能视频报平安。”在神农架从事生态讲解十余年的导游王芳感慨道,“好网络是‘智游湖北’的重要基石。”
从武当山的文化圣地到神农架的原始秘境,中国联通持续完善文旅景区通信网络建设,让优秀文化遗产在数字浪潮中得以永续传承,为游客铺就更加安全、便捷、沉浸的智慧旅途。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