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加,详询电话:13522253786、18810981702、13911070848、13552780247。
1、中国采购与招标网开展的“招标代理行业发展45周年纪念暨2025(第19届)招投标领域年度聚焦活动”(6月—10月)。
2、中国采购与招标网巡回举办的“招标代理行业发展45周年创新业务研讨交流会”(已先后在广州、南昌、石家庄、南宁、昆明、成都等地举办)。
3、中国采购与招标网组织的“招采观察线上研讨交流”(6月—10月份每周2次)。
4、中国投资协会、中国招标投标协会主办、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支持、中国采购与招标网承办的“重点领域投融资研讨会暨第六届全过程工程咨询大会”(10月23-24日在北京西国贸大酒店举办)。
“宽进严管”是当前招标代理行业管理的主流趋势,其核心在于降低准入门槛以激发市场活力,同时通过全过程、重实效的监管来规范市场秩序,实现优胜劣汰。要做好这一点,需要从政府监管和招标人(甲方)两个维度协同发力。
一、宽进,降低门槛,激发活力
“宽进”不是无原则地放行,而是简化不必要的行政束缚,将监管重心从事前转向事中事后。
1. 取消或降低资质门槛。逐步取消政府强制性的招标代理资质认定(如我国已取消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机构资质等),让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企业办理营业执照后,即可依法开展招标代理业务。
2. 简化备案程序。在特定区域或特定项目开展业务时,简化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备案流程,推行“一网通办”、“承诺即入”,减少企业的时间成本。
3. 鼓励多元化市场主体参与。允许工程造价、工程咨询、项目管理、律师事务所等具备相关专业能力的机构进入市场,促进服务多元化竞争。
二、严管,全过程、多维度、重实效
“严管”是“宽进”成功的关键,其核心是建立一套透明、高效、严厉的监管和评价体系。
从政府/行业监管角度。
1. 建立全面的信用评价体系。这是“严管”的基石,建立覆盖所有代理机构的动态信用档案。如何做:整合来自监管部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标人、投标人的评价信息。评价指标包括业务规范性(如文件编制质量、开评标组织水平)、投诉举报率、异议处理满意度、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信息公开透明度等。将信用评级与市场准入、项目分配挂钩。对高信用企业给予“绿色通道”、推荐入选优质项目库等激励;对低信用企业进行重点监管、限制参与政府项目,直至清出市场。
2.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与执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定期或不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针对围标串标、虚假招标、设置不合理条款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投标文件雷同度、报价规律、关联关系等,自动预警围串标嫌疑。
3. 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并快速响应。建立统一、高效的线上线下投诉平台。明确规定投诉受理、调查、处理的时限和流程。对查实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从严处罚,并计入信用档案,形成震慑。
从招标人(甲方)角度。招标人是代理服务的购买者和使用者,是“严管”最直接、最有效的执行者。
1. 谨慎选择代理机构(“严”在选择)。不以价格为唯一标准,避免“唯低价中标”,应建立包含公司业绩、项目团队资质、服务方案、信誉评价和报价在内的综合评分法。重点考察项目团队,要求代理机构派出具体的项目负责人及成员进行面试,考察其专业能力、经验和沟通能力,“选代理就是选团队”。核查信用记录,在选定前,通过行业信用平台核查其过往的信用评级和处罚记录。
2. 签订权责明晰的委托代理合同(“严”在契约)。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代理工作的范围、深度、时限、质量标准以及违约责任。特别约定关键人员(项目经理)的锁定和更换条件,防止“投标时是骨干,干活时是新手”。明确信息保密、廉洁自律等条款。
3. 实施全过程绩效管理(“严”在过程)。里程碑审核,在招标方案、招标文件、澄清答疑、中标结果公示等关键节点,进行严格审核确认。动态评价,建立代理服务过程评价表,对代理机构在各个环节的表现(如响应及时性、文件专业性、组织规范性等)进行记录和打分。后评估机制,项目结束后,对代理机构的整体服务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作为未来合作和支付尾款的重要依据。
4. 建立“黑名单”与优胜劣汰机制。对于在服务中出现重大失误、违规操作或专业性严重不足的代理机构,列入招标人自身的“不推荐合作名单”。与长期表现优秀、信誉良好的代理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现双赢。
最终目标就是通过“宽进”让所有有能力的机构都有机会参与竞争,通过“严管”让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处处受限,最终引导招标代理行业从“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推动整个行业朝着专业化、标准化、信誉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