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齐鲁大地,一座现代化航空枢纽正拔地而起。由济南国际机场建设有限公司投资,中建新疆建工承建的济南遥墙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T2航站楼D、E指廊项目,正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品质履约为根本,以绿色建造为理念,成为央企责任担当与“一带一路”建设协同发展的生动注脚,项目团队全力打造彰显中国建造水平的精品工程,向新中国成立76周年献礼。
走进施工现场,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组组造型独特的分叉柱结构,这些精密构件托举着未来航空枢纽的脊梁。D、E指廊的“转换节点”作为国内出发层主要竖向受力构件,其受力情况复杂,外观形态别具一格,配筋设计特殊,施工难度远超普通建筑构件。
“传统平面设计手段难以精准呈现其外观尺寸与配筋细节。”项目总工黄俊铭告诉记者。面对这一挑战,项目团队迅速组建深化设计小组,创新性借助Rhino软件搭建三维模型,对造型钢筋分布进行深度优化和精准拟合。
团队创新采用1:1实体样板,历经“虚拟-现实-再虚拟-再现实”多轮打磨,实现理论建模与施工实践的完美契合。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确保了每一处细节都符合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
在金属屋面网架施工中,面对国内缺乏大曲率长板块案例的困境,项目团队因地制宜采用“地面拼装+分段吊装+空中焊接”工艺,将吊装成功率从83.95%提升至94%,大幅降低返工成本。
项目应用智慧工地平台,围绕人员、物资、进度、质量、安全等核心业务,实施全方位智慧管控。项目团队创新研发的智能“监-评-修”集成体系,整合多学科资源,基于Fisher准则成功完成大跨网架结构运维监测测点的智能优化,精准筛选出关键监测点位,将海量测点数据的有效率从60%提升至90%,显著提升监测效率与精准度。
截至目前,项目已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表论文1篇,摘得省级QC成果7项、市级BIM技术应用成果1项,在研建工级科研课题2项,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
在绿色建造方面,项目团队同样成就显著。团队深耕钻孔灌注桩施工及泥浆处理再利用技术领域,通过系统性研究与实践,形成具有行业指导意义的期刊论文《浅谈钻孔灌注桩施工及泥浆处理再利用技术》,为推动绿色施工、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提供坚实理论支撑。
项目执行经理赵会军表示:“我们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通过科学调度和精心组织,在人员、物资、技术、安全等方面严格把控,确保资源高效利用。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减少浪费,实现低成本建造。”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党支部副书记闫国庆创新构建“党建+”融合模式,组织开展质量验收技能比武、周检、月检等活动,形成党组织引领、团组织协同、工会保障的联动机制。这种党建引领生产的模式,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强保障。
2025年春节,生产经理武东毅然决定让项目其他人员安心回家过年,自己坚守在项目一线。当别人在温馨的氛围中享受节日欢乐时,他在项目现场默默值班,时刻关注着生产安全。“作为一名党员,关键时刻必须挺身而出。”武东朴素的话语道出了项目团队的责任担当。
项目特别注重人才培养和技术传承。以项目总工黄俊铭命名的青年创新工作室,成为培育创新人才的摇篮。黄俊铭经常对部门员工说:“一线是最好的历练平台,干在一线,学在一线,千锤百炼,方成大器。”
目前,D、E指廊主体结构及钢结构已顺利通过验收,标志着项目向着完美履约目标又迈出坚实一步。建成后的D、E指廊将显著提升航站楼运行效率,优化旅客动线,缩短步行距离,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济南遥墙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作为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的重大标志性工程,不仅承载着齐鲁人民的航空梦,更彰显了中国建造从“大体量”到“高精度”的跨越。中建新疆建工建设者们以匠心守初心,以精工铸精品,在齐鲁大地上书写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以实际行动向祖国献礼!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