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思政育人实效,传承红色精神基因,将商德教育与创新创业实践深度融合,云商学院商德实践团同学在老师们的带领下,走进史来贺同志纪念馆,在实地研学中感悟榜样力量,为青年学生的成长之路注入红色动力。
步入纪念馆,一间间红色展厅生动再现了史来贺同志带领刘庄村脱贫致富的奋斗历程。从20世纪50年代起,这位“农民企业家”带着村民用20年时间平整700多块盐碱地,用8年时间钻研出高产棉种,又顶着外界的质疑与压力,敢为人先建起全国最大的肌苷药厂,将“方圆十里最穷村”打造成“中原首富村”。实践团成员驻足在“不平等合同”展柜前,当了解到史来贺为打消村民顾虑,承诺赚了全归集团,赔了他个人承担,最终让刘庄积累九亿资产,还实现村民免费住房、教育、医疗时,现场响起阵阵掌声。这种“以实干破疑虑、用示范聚人心”的群众工作方法,让在场的学生干部们深受触动,他们意识到,原来服务同学不能只靠“发通知、提要求”,面对大家对志愿活动的犹豫、对创新创业的畏难,更需要像史来贺同志这样,带头冲锋在前,用看得见的行动点燃积极性,用实打实的成果消除顾虑。
“牌子、名声不值一个钱,能给群众办几件好事,比啥都值钱”,这是史来贺书记的经典语录,也正是商德教育的生动教材。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大家围绕“集体经济与创新创业”“个人利益与集体发展”展开讨论,深刻认识到“诚信经营、实干兴邦”的商道本质。史来贺同志拒绝10余次晋升机会扎根农村,制定“不比群众特殊、不占集体便宜、不收礼送礼”的家规,用一生诠释了“共产党员的称号不是索取,而是奉献”。这份“以自律树威信、用初心赢信任”的坚守,为学生干部敲响了“正人先正己”的警钟,只有像史来贺同志那样“行得正、做得端”,才能成为大家愿意追随的“带头人”。
走出纪念馆,实践团同学纷纷表示,此次研学不仅读懂了“既要把群众带到富路上、又要把群众带到正路上”的初心,更明确了青年创业者“以德为先、实干为要、廉洁为本”的方向。未来,云商学院将持续以红色实践为纽带,把商德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实地研学、榜样宣讲、案例教学等多种形式,让红色精神成为学生创新创业的“精神引擎”,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兼具家国情怀、商业素养与优良作风的新时代建设者,以实际行动为祖国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