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合成生物技术正成为全球推动绿色制造、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赛道,其在工业尾气资源化、高值化学品合成等领域的应用突破,备受行业关注。在此背景下,首钢朗泽聚焦合成生物技术与工业生物转化创新,以技术、人才双基石引领创新发展,在菌株改造、工艺优化、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系列突破,为工业绿色转型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自主研发多点突破:聚焦三大领域,攻克绿色制造关键技术
首钢朗泽的自主研发围绕新能源与新农业两大产业展开,深耕菌株改造与优化、工艺优化与开发、蛋白产品开发三大关键领域,推动原料气净化、连续发酵、产物分离等全链条技术升级。
在菌株改造领域,研发团队重点突破非模式气体发酵菌株基因编辑技术,通过创建新的碳氮固定元件与途径,提升菌种稳定性与一氧化碳转化效率,中期目标实现底盘菌种对乙醇、乙酸的耐受性增强及转化效率提升;同时聚焦H₂/CO₂发酵菌株创制,筛选改造关键酶并结合诱变选育,计划开发不依赖CO气源、仅利用H₂/CO₂即可生长代谢的工程菌株,为碳源利用开辟新路径;此外,通过在食气梭菌中引入异源基因,开发高产C3、C4长链产品菌株,优化碳代谢流与氧化还原平衡,推动高值化学品合成创新。
工艺与产品开发方面,首钢朗泽搭建工业气体发酵微生物育种平台,覆盖突变菌种库建立、单细胞分选、高通量筛选到中试验证的全链条,提升菌株筛选效率;同步推进SAF工程化技术研发,目标2026年建成国内首套年产5万吨SAF示范项目,实现符合商业航班标准的稳定生产;在蛋白产品领域,通过酶解技术将菌体蛋白降解为功能性小分子,既可用作饲料添加剂,经提纯后还具备化妆品、保健品应用潜力,中期计划完成新蛋白产品中试生产。
二、人才队伍硬核支撑:高学历团队领衔,核心专家引领技术突破
创新驱动的核心是人才。截至2024年12月31日,首钢朗泽研发团队规模达74人,占员工总数的13.78%,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87.83%,博士研究生8人,占比10.81%。团队成员涵盖生物工程、微生物学、化学、发酵工程等多领域专业背景,兼具理论功底与实践经验,为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提供关键支撑。此外,首钢朗泽还通过完善内部培训体系与激励机制,结合产学结合、项目驱动等方式,持续提升团队专业能力,筑牢人才根基。
为进一步打通“前沿技术—产业应用”通道,首钢朗泽与清华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等顶尖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深度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
2021年起,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展含CO气体生物发酵制乙醇工艺优化与反应器技术研发;同年,与南京工业大学联合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生物制造专项“面向生物乙醇制造的高效膜分离技术与成套装备”项目;2023年,与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合作推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青年科学家项目“合成气菌体蛋白生物合成和产品创制”,聚焦高产微生物蛋白工程菌株与生产工艺改进;2024年,再与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携手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专项项目,探索二氧化碳合成蛋白质技术。这些合作让首钢朗泽快速对接学术前沿,将科研成果高效转化为工业化技术,在优化发酵设备、拓展副产品用途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进一步巩固公司在气体发酵领域的技术优势与市场地位。
首钢朗泽以系统化创新模式,在合成生物与工业绿色转型领域构建起核心竞争力。随着系列技术成果的工业化落地与人才队伍的持续壮大,公司不仅为自身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更将为我国工业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及全球绿色制造技术进步贡献重要力量。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