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价格战、配置战甚嚣尘上的新能源市场,全新问界M7以“全新升级、三年磨砺、40亿重磅投入”为核心。这款国民SUV由始至终并未陷入“低价竞争”的泥沼,而是以“高价值体验”重新树立30万级SUV的价值标杆,这也是全新问界M7得以逆势而上、王者归来的关键。
全新一代全新升级,终结行业“挤牙膏式”换代
在汽车产业迭代节奏日益频繁的当下,所谓的“年度改款”往往沦为配置微调、外观修饰的符号化操作。用户逐渐厌倦了“挤牙膏”式的产品更新,而对真正具有技术突破与体验跃迁的产品充满期待。
全新问界M7的“全新升级”并非简单堆砌配置,而是围绕真实用车场景的系统性重构。例如华为乾崑智驾ADS 4增强版行业首发舱内激光视觉,相比于行业视觉方案,在小目标识别精度上实现突破,更在暗光场景中保持稳定表现。
全新问界M7升级华为途灵平台,标配全铝合金前双叉臂悬架与后五连杆独立悬架,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加持双腔空气悬架,兼顾舒适性与操控性,让城市通勤与长途出行均能从容应对;主驾升级零重力座椅,副驾升级准零重力座椅,16.1英寸3K中控悬浮屏、10.25英寸副驾屏与后排17.3英寸娱乐屏等配置,则重新定义了第二排体验,把车厢从“移动空间”真正升级为“生活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全新问界M7在NVH静谧性与风阻系数上的极致追求。图书馆级的静谧座舱、0.249的超低风阻,不仅体现了其深厚的技术实力,更反映出其对高端用户体验的精准理解。这些看似“隐性”的投入,恰恰是用户长期使用中感知最强的价值点。
全新问界M7坚持“标配即满配”的策略,拒绝以低配低价吸引眼球、再以选配加价弥补利润的行业套路。这种产品定义思路,背后是对用户的尊重与品牌长期主义的坚持。
预售23万小订背后,用户愿意为什么买单?
9月5日,全新问界 M7开启预售,官方预定通道一度瘫痪。仅仅43分钟订单突破10万辆,截至9月23日发布会当天小订累计超过23万台。如此亮眼的市场表现堪称现象级。这一数据创造了鸿蒙智行车型的新纪录,也印证了市场对"价值竞争"理念的高度认可。
根据杰兰路《2025年度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品牌健康度研究》显示,问界NPS(净推荐值)达到74.8,反映出用户极高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另一方面,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与精真估联合发布的《2025年6月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指出,问界M7的保值率高达71.5%,这一数据超过了许多传统豪华品牌车型。NPS净推荐值与二手车市场保值率的双高,共同构成用户购买信心的重要支撑。
不难看出,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日趋成熟的今天,消费者不再单纯追求低价,而更看重车辆能否满足全家出行的综合需求,愿意为真正的高价值体验买单。全新问界M7通过"标配即满配"的产品策略,避免了低质低价的恶性竞争,重新定义了30万级SUV的价值标准。
不卷价格卷价值,鸿蒙智行重构行业竞争逻辑
全新问界M7的“未上市即爆款”,表面上是一款全新产品的成功,实则是鸿蒙智行正尝试跳出传统车企的改款模式与定价博弈,转而以技术赋能与生态协同构建新的竞争力。
华为乾崑智驾ADS 4、途灵平台、巨鲸电池平台等一系列核心技术的系统性输出,不仅服务于鸿蒙智行自身产品,更成为其与传统车企合作、探索新型产业模式的基础。通过技术合作与生态协同,鸿蒙智行为行业提供了另一种发展路径——一家企业未必需要全程参与整车制造的所有环节,但可以通过核心技术输出定义产品体验,推动行业走向良性竞争。
在新能源汽车同质化严重的今天,采用“幸福旗舰”产品理念的全新问界M7,也试图在技术理性与情感价值之间找到平衡。无论是家庭出行场景的深度优化,还是座舱内人际交互的细腻设计,均体现出其不仅是一台“智能车”,更是一台“理解人需求的智能车”。
写在最后
全新问界M7的正式上市,与其说是一次产品换代,不如说是一场关于“如何造好一台智能电动车”的价值实验。用三年时间、40亿投入与十大升级证明,真正的产品主义不应被成本与周期束缚。在新能源汽车竞争白热化的当下,预售爆单超23万台足以说明:优秀的产品不需要靠低价吸引眼球,只有真正创造价值和体验,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长期青睐。
——全文内容来源于【车来车往】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