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奔涌,岳麓苍翠。长沙作为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中医药历史源远流长。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到东汉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并坐堂行医,千年医脉在此绵延不绝。在这片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沃土上,曾诞生了王吉泰、劳九芝堂、西协盛、陈力新、鄢复兴、北协盛、裕隆恒、永顺等众多百年品牌。其中,王吉泰以其独特的“四必”店训和济世情怀,在历史长河中铸就了令人瞩目的品牌丰碑。
儒医创号,仁心立本
王吉泰创始人王龙业,自幼浸淫医道,熟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医学典籍,年少时便随其父临证研习,练就了精湛医术。
民国初年,风云变幻。深受东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进则救世,退则救民”思想影响的王龙业,原本怀揣“良相良医”的入世理想,期盼能够兼济天下。
然而面对当时社会动荡、文化革新的复杂环境,王龙业深感入世无门。在深思熟虑后,他毅然选择秉承“种德布义,济世强国”的祖训,在长沙太平街创立王吉泰药材号,决心“以医载道”,做一位上医鸿儒。他将仁医仁术转化为经世致用之学,将儒家“仁”“礼”思想融入中医药实践,既承袭中原医学精髓,又融入湘楚地域特色。
开业当天,王龙业在店堂两侧悬挂起“种德布义同修医者仁心;济世强国祈愿天下太平”的楹联,并挥毫写下“药必真,工必细,欺必戒,人必救”的十二字铁律店训,正式开启品牌百年历程。
“四必”店训,匠心淬炼
长沙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百年药号各具特色:九芝堂以“九州共济、芝兰同芳”的济世情怀闻名,东协盛恪守“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商业信条,李四怡堂信奉“怡和相敬、和气生财”。每家百年老号能够传承至今,都因其独特的文化内核和价值坚守。在这一众百年老号中,王吉泰的“四必”店训独具特色,成为其立足百年的根本。
“药必真”守住了药效的底线。王吉泰深谙“药材好,药才好”的道理,采办团队不辞辛劳,足迹遍布云贵川、两广、东北等地,只为寻得“道地”真品。“工必细”延续了匠人的执着。与长沙其他老字号一样,王吉泰注重古法炮制工艺,从药材清洗、切片到配伍、熬制,每一步都精益求精。“欺必戒”筑牢了诚信的根基,这与湖湘文化“实事求是”的精神一脉相承。“人必救”传承了济世的初心,王龙业立下“有钱者买药,无钱者赊药,贫苦者奉送”的规矩,每逢农历初一、十五,部分药品半价惠及百姓,彰显了医者仁心。
“四必”店训构成了王吉泰百年不衰的文化基因,使其在长沙中医药界独树一帜,赢得了“中药王吉泰,百姓都信赖”的美誉。
百年传承,守正创新
恪守“四必”店训,炮制品质中药,是王吉泰赢得广泛持久信赖的核心。其药品如乌鸡白凤丸、参桂鹿茸丸、补血当归精、人参再造丸等,自诞生起便因疗效确切和安全可靠深受民众信赖。1940年《长沙日报》盛赞其药品“选料上乘、效力伟大”。
在经营中,王龙业发挥“上医鸿儒”风范,创新采用“以医辅药,名方成药,前店后厂”的模式。他深入研究历代验方及皇家药典,广罗民间奇方,逐步形成了王吉泰药号内部传承使用的药方集,涵盖补益、伤寒等16大类、共300多种丸散膏丹及药酒炮制技艺。这套内部资料虽未公开刊行,却集中体现了王龙业深厚的医学积累与严谨炮制传统,为自家药品的卓越功效与良好口碑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对当代消费者的健康需求,百年品牌需要与时俱进,方能历久弥新。复生后的王吉泰,通过研究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健康需求,打造了补肾益寿片、抗病毒口服液、生脉饮、大山楂丸等产品,将中医药智慧和百年品质融入现代生活,守护国人健康。
十年成树木,百年塑品牌。王吉泰从长沙太平街头的药号到百年中药品牌,变的是技术与形式,不变的是对“药必真,工必细,欺必戒,人必救”的坚守。它的传承之路,不仅是一家湖湘药号的发展史,更是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动写照。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