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9日,西安航空学院车辆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赴宝鸡市陇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重点访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陇州小调”代表性传承人杨得录。学院党总支书记周小勇及学生管理科全体辅导员老师参与此次活动,并与传承人进行深入交流。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面对面访谈,挖掘“陇州小调”的文化内涵与传承现状,探讨非遗保护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探索高校青年参与文化遗产传承、助力基层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访谈中,周小勇详细询问了“陇州小调”的传承难点、创新发展路径与现实需求,对杨得录先生长期致力于非遗保护表示敬意。他表示,学校将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支持“陇州小调”的传播推广与人才培养工作。学生管理科教师团队则围绕“非遗进校园”、实践活动合作等议题,与杨得录展开务实讨论,进一步明晰高校参与非遗保护的具体方向。
杨得录先生向师生介绍了“陇州小调”的传承与创新历程。他回顾,上世纪八十年代因电视节目稀缺,小调深受群众欢迎,但当前面临传承压力。为应对挑战,他积极推动数字化保护,整理电子乐谱,并尝试融入现代艺术元素。尽管社会节奏加快、年轻群体参与不足,他们仍坚持年度演出,并投入大量精力开展人员培训和曲目编排。疫情期间,团队还通过线上直播延续展演,拓宽传播渠道。现场,杨得录即兴演唱《孟姜女哭长城》《十柱香》等经典曲目,展现了陇州小调的独特艺术魅力。
通过此次实践,学生进一步增强了对乡村发展实际的认识,体会到传统文化保护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意义。活动不仅促进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提升社会责任意识,也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活力。同时,本次活动搭建起高校与农村文化交流的桥梁,为探索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积累经验,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作为。(文案来源:任静)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